图书 | 高等教育研究在北大 汪永铨教授的开拓之路 |
内容 | 内容推荐 \t《高等教育研究在北大:汪永铨教授的开拓之路》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靠前部分选录了汪永铨教授重要的、至今还具有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第二部分选录了同事、学生对汪永铨教授学术与事业的回忆和记述文章。从学术和人物两个角度反映一位北大学者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t \t\t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 \t \t \t\t李春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目录 \t序一/闵维方vii \t序二/陈洪捷ix \t辑一汪永铨论文集 \t论加强文科高等教育003 \t建国以来我国文科高等教育的几点经验教训015 \t发展高等教育科学的几个问题034 \t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047 \t关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合理结构问题的讨论050 \t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问题075 \t外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比较079 \t关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103 \t全国校际高教研究所(室)工作讨论会总结118 \t北京大学为地方发展服务的个案研究125 \t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新发展138 \t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原则143 \t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149 \t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思考165 \t《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序183 \t论文出处188 \t辑二纪念汪永铨教授 \t怀念老汪/郝克明195 \t怀念汪永铨教授/厉以宁211 \t两截人生一线牵/王义遒215 \t亦师亦友五十年/陈良焜225 \t为了那不应遗忘的历史/迟惠生237 \t汪先生引导我走上教育研究之路/喻岳青243 \t汪永铨先生与北大高教所/陈学飞261 \t汪老师和我的北大之路/闵维方268 \t岁月如梭/高柏272 \t往事印象/丁小浩276 \t与汪老师一起回想过去的事情/陈洪捷285 \t以科学的名义/赵炬明293 \t记汪永铨老师二三事/阎凤桥301 \t“高大全”和“葛朗台”/袁本涛309 \t世外高人风清扬/文东茅315 \t美感和品味/王蓉323 \t恩师授业记/李曼丽329 \t侠骨·柔情·道心/李文利349 \t新学院的传统/刘云杉357 \t编辑部的故事(上)/蒋凯365 \t编辑部的故事(下)/李春萍369 \t辑二作者介绍379 \t编后记38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等教育研究在北大 汪永铨教授的开拓之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洪捷,李春萍 著 陈洪捷,李春萍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95359 |
开本 | |
页数 | 3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