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情陆小曼
内容
编辑推荐

悲情陆小曼,陆小曼的悲情。悲情来自她的性格、性情,来自她的环

境,更来自她的遭遇。本书是徐志摩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简述了陆小曼的一生,以及与他生活过的三个男人王庚、徐志摩和翁瑞午的婚姻。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徐志摩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简述了陆小曼的一生,以及与他生活过的三个男人王庚、徐志摩和翁瑞午的婚姻。作者采访了翁瑞午的家人和健在的一些当事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完整地叙述了陆小曼的一生。

目录

前言

1、简单的葬礼

2、结识“一指禅”推拿师

3、与唐瑛同演昆剧

4、云裳公司

5、丈夫的礼物

6、为天马剧艺会演出

7、与翁瑞午交往的首次曝光

8、夫妇俩回故乡

9、认干女儿

10、剧本《卞昆冈》的问世

11、性格引起矛盾

12、徐志摩出国

13、泰戈尔来我家

14、家里来了俞珊

15、小曼之父陆定

16、不能去奔丧

17、不愿北上

18、“轻轻的我走了”

19、哭摩

20、前夫王赓

21、与赵家璧的友谊

22、求助胡适

23、呵护备至

24、从绘画爱好到成为画师

25、夫君挚友邵洵美

26、女友赵清阁

27、杯酒解婚约

28、相依相伴

29、拜师练身

30、陈毅:“陆小曼是我师母”

31、晚情

尾声

附录 陆小曼年表简编

后记

试读章节

1965年4月2日①,还不到清晨6点,翁瑞午长女翁香光睡得正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这么早,是谁呀?”丈夫张元吉问道。

“大概是陆小曼勿来赛了!翁香光嘴里说着,一边起来匆匆穿好衣服去开门。

门打开,果然是一直住在陆小曼家里的表妹阿锦,大名吴锦,大家都习惯叫她阿锦。只见她哭丧着脸,说:“表姐要死了,快去吧!”

翁香光拉着阿锦,三步并作两步,迅速朝医院奔去。到了华东医院,看见陆小曼贴身丫头桂珍哭得眼睛红红的。桂珍自陆小曼病后,经常来陪夜,她的兄弟由翁瑞午介绍进江南造船厂工作,因此,她对陆小曼和翁瑞午都很好。

翁香光走进病房时,有位医生正在给陆小曼按压心脏。因为心脏停搏后,人体尚有1—2次自发性气喘来维持呼吸,肺内和心血管内还有一些含氧血液,能维持一定时间的生命。可惜,陆小曼的心脏早已停止跳动,医生再怎么按压也没用,救不活了。

医生问站在一边的翁香光:“要给陆女士装假牙吗?现在还装得进去。过一会儿就装不进去了。”“要的,要装的。”翁香光忙不迭地回答道。她心里想,陆小曼平时特别爱美,假牙装好后,人会显得好看些。

这时,医院工人将陆小曼送进太平问,翁香光默默地跟在后面,旁边是阿锦。

翁香光原打算给陆小曼做一套新衣服,可是家里没钱,而且陆小曼还欠了好多年的房租。幸亏这时赵清阁送来一块的确良衣料,这才给陆小曼做了一套贴身的新衣服,外边是她平日常穿的骆驼毛棉袄和丝绵裤。翁香光想为陆小曼买一双新棉鞋送她上路,可是遭到别人反对,只得作罢,结果陆小曼的脚上穿了一双旧丝绵鞋。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是陆小曼的工作单位,翁香光立即与他们联系,商量如何为陆小曼办丧事。组织上原希望翁香光出来主持追悼会,翁香光不同意,原因是陆小曼还有几个侄子侄女,如果由她主丧必定会引起矛盾。最后是参事室出面来主持追悼会。

陆小曼的追悼会延误了一些日子,为的是等陆小曼的侄子陆宗麒从广州赶来。

追悼会在万国殡仪馆举行,中厅上方挂着“沉痛悼念陆小曼女士”的横幅。来参加追悼的人不多,除了陆小曼的家属和翁瑞午的子女,还有她的好朋友:赵清阁、玄采薇、孙雪泥、陈巨来、赵家璧等。P1-2

序言

悲情陆小曼,陆小曼的悲情。悲情来自她的性格、性情,来自她的环境,更来自她的遭遇。

陆小曼的婚姻生活中,有过三位男子: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前两位各与她生活了五年,最后一位则长达三十多年。

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在陆小曼的眼里,王赓是位军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学历和军衔,更有着不可磨灭的阳刚之气。她虽然喜欢他,但并不一定爱他,要将他作为终身伴侣,感觉上总不那么顺当。

陆小曼是一个柔弱、美丽、聪明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吃穿都不用愁。母亲生了好几个孩子,大都不幸夭折,最后只剩下陆小曼一个女孩。这使陆小曼自然得到了父母的过分宠爱。陆小曼因此也染上了富家小姐通常都有的习性,如任性、无节制地玩、出手大方等等。王赓与陆小曼的结合,属于那种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婚姻有各种方式,有的先恋爱后结婚,有的先结婚后恋爱。可陆小曼这两种方式都没能体验,她与王赓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妇。王赓这人似乎不懂得什么叫恋爱,整天就是公务,而且还酷爱杯中之物,喝多了还会发脾气,他发过也就算了,可陆小曼却是个要人疼爱、要人安抚、要人呵护、要人体贴、要人同她说悄悄话的性情中人。

这时,徐志摩出现了。他的浪漫、他的诗情,得到过众多女人的青睐,他的一切都让陆小曼觉得他就应该是她的,似乎上天早已有此安排。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折腾,他俩终于结合在一起。

可惜好景不常,犹如一部动人的交响乐曲,演奏出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首先,他们的性格发生冲突。由于在热恋期间,一方不仅接受了另一方的优点,还包容了她或他所有的缺点,可等到一切事情办妥,要一本正经过日子时,矛盾就显露了。其次,徐志摩对林徽因铭心刻骨的感情、对俞珊的热爱,都让陆小曼没法忍受。在陆小曼看来,爱情是自私的,容不得别人入侵,哪怕就一点点,也是不允许的。再其次,徐家不接纳陆小曼,其中包括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张幼仪虽然与徐志摩离了婚,但是被徐家父母收为养女,一直掌管着家中经济。徐家父母觉得张幼仪的话要比现在儿媳的话分量重得多。在这样特殊的婚姻、复杂的家庭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事端,对徐、陆的感情生活产生了影响。

翁瑞午,与其说是闯入,倒不如说是徐志摩主动把他请来的。翁瑞午是徐志摩的朋友,是中国“一指禅”推拿的传人。徐志摩请来给妻子看病,他不仅给陆小曼看病,还带给她许多生活的乐趣,如唱昆曲、习字画等,而这些都是徐志摩无法给予的。

结婚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徐家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打破了他的浪漫幻想,使徐志摩跌回现实。为生计所迫,徐志摩只好四处讲课,拿来工资维持家庭开销。但陆小曼爱玩的天性,让徐志摩实难招架,他便委托翁瑞午多照顾一下陆小曼。可徐志摩没有意识到他犯了与王赓同样的错误,就是将自己年轻的妻子托付给一个年轻的男子。人们常说日久生情,后来的事态果然变得无法控制,徐志摩这样做,等于把陆小曼推给了翁瑞午。徐志摩于1931年飞机失事后,翁瑞午一直照顾着陆小曼,起先,翁瑞午不管怎么晚,总要回自己家的,日本军进入租界后,就住到陆小曼那里去了。翁瑞午是个有家室的人,此举自然引起了别人的非议。

赵清阁和赵家璧曾多次提出,希望陆小曼能够离开翁瑞午,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尽管陆小曼曾说过:我对翁瑞午没有爱情,只有感情。

1952年,翁夫人去世,陆小曼便想与翁瑞午结婚,遭到翁家子女的极力反对,这事只得作罢。为何陆小曼一直不离开翁瑞午,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原因。陆小曼的一切家用开支,全部都是由翁瑞午负担的。

一个弱女子失去丈夫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社会上如何生存?加上她又是那么率真单纯,不谙人事,需要一个男子来支撑她。

翁瑞午的担子非常重,要负责三个家庭的生计:一个是他自己的家,夫人和五个孩子;一个是他同父异母哥哥的家庭,哥哥早已去世,遗下一个太太和九个孩子;一个就是陆小曼的家,家中除了陆小曼及她的表妹带着两个儿子一直吃住在此,还有十几个佣人。

翁瑞午的收入靠给人看病,当账席,炒股票,后来还在江南造船厂当会计,可是这些并不够,于是他就变卖家传的字画、家具等等。他带给陆小曼的不仅仅是欢乐,还有家庭的安定,陆小曼因此不必为钱发愁。

陆小曼与王赓是相识;与徐志摩是相识相爱;与翁瑞午是相识相知相爱。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如果陆小曼不是徐志摩的夫人,那么她就会被淹没在历史烟尘之中,不会引起众人注意,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研究她,并撰写她的传记了。

1965年,陆小曼去世。当她走进另一个世界,若碰到王赓、徐志摩、翁瑞午,不知道会说什么……

后记

这是徐志摩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写陆小曼传,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容易的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材料非常多,多得你来不及看;困难的是1931年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与翁瑞午的资料相当缺乏,况且与她同辈的人几乎都已谢世,无处寻找。

陆小曼生活中有3个男人: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其中与翁瑞午生活时间最长,所以要想比较完整、客观地反映陆小曼的一生,必须找到翁瑞午的后代,这是当务之急。

2005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丁景唐竟在茫茫人海中,为我找到了翁瑞午的长女翁香光女士。让我惊奇的是,翁香光的家离我家仅隔一条马路,骑自行车只需5分钟。

翁香光生于1919年3月15日,属羊,八十多岁。可是她身板硬朗,耳聪目明,慈眉善目,动作敏捷,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我们与她约了3次才见上面。第一次,说是患了重感冒;第二次到妹妹家去住了一阵;第三次才答应我们的采访。

翁香光一见我们,连提两个问题,把我们给问傻了。

“为什么翁瑞午自己有和美的家庭,却与陆小曼要好?”

“为什么陆小曼要跟有妻子、有子女的人好呢?”

时间一长,我们成了忘年交,翁香光老师才告诉我说:“起先我非常恨陆小曼,认为她破坏了我们平静的家庭,你准备来采访我时,我的情绪很抵触。后来想想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我年纪也大了,回过头来看看,像他们这样生活了三十多年,确实不容易。”

我从2006年6月起笔,2007年2月完成,这些日子里,我三天两日到翁香光家里去,每写好一章,就拿去给她看,同时想好问题去问她。后来她只要想起什么,马上打电话告诉我。翁香光还为我提供了翁瑞午的有关照片,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2006年10月,翁瑞午的儿子翁诚光应邀从美国到北京和上海来演讲,我抽空去访问了他。他说:“像你这样的传记作家,外国称为调查作家或者叫侦探作家。”

我想想这话也对。只要我得到与传主有关的任何线索,即抓住不放,一查到底。

我第一次与陈从周的女儿陈胜吾面对面地坐下来说话,是在2006年10月,以前总是电话聊天。她从小就听父亲讲陆小曼,连他们家的小保姆都能滔滔不绝地谈陆小曼往事。那天去她家,她母亲蒋定的姐姐鞘谷雨也在,九十多岁,她对我说:“陆小曼是个好人啊!”

陈胜吾的外婆徐祖慈是徐申如的妹妹,她父亲是徐志摩的表妹夫。陈胜吾是位医生,所以能比较客观地分析陆小曼的各方面情况。她说,陆小曼常常心跳过速,胃痛、气喘、昏厥,这些状况现在看来就是抑郁症。一个女人心中有苦闷,往往会找异性倾诉。就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无论是职业妇女,还是家庭妇女,甚至女强人,都会如此。

陆小曼认识了翁瑞午,他既殷勤温顺,又善解人意,对着他吐一吐心中的愁苦,以舒畅自己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那时医疗水平低,陆小曼的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吃鸦片后,果然有效,可是一上瘾就不能自拔。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更大,加上经济不能自立,只能依靠翁瑞午,因此受到的攻击也日益增加。再加上陆小曼生性善良,从不与人争辩,这也是徐志摩一直爱她的原因。

林徽因属于事业型女性,徐志摩对她很敬重,但对她有看法,两人有婚约在前,结果徽因被其父亲带回国,与梁思成结成伉俪。林徽因认为在那个社会里,要想成功,必须嫁个有社会地位的男人,所以在权衡徐志摩和梁思成两人时,毅然选嫁梁家。

从某种角度来说,徐志摩爱陆小曼胜过爱林徽因。  东华大学教师毛子展的朋友,从美国来信,比较客观地谈到陆小曼。信中说:“陆小曼其人据我们看法,并非吃喝玩乐,一无是处,据积楷(锴)太太的弟弟对我说,他曾看过她的书信,文章很好,字也好,诗也很好,否则徐志摩也不会为其倾倒。据近年国内文坛报道,也有人持此看法”。

2006年上半年,父亲住在华东医院,遇见推拿科的医生朱鼎成。他说他父亲朱春霆曾为陆小曼看过病,我立刻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在他的陪同下,去查看陆小曼的病史卡,可惜没找到,但是朱医生提供了当年自己抄录的陆小曼病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情陆小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言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3920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