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化与化现代 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3册)
内容
目录
专题一 新文化运动价值重估
文化东西:梁漱溟之问的时代性
21世纪与新文化运动
走向世界人文主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世界意义
现代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第三世界”
世纪回旋:百年”五四“的文学省思”
认同现代之难
中国新文化百年历史以及历史的文化记忆
“源原之辨”与“古今通理”——关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新探
昆山陈墓二朱经历感言:传统的延续与新文化的展开
新文化运动研究论域之拓展——关于新文化运动研究的片断思考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开展
中国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白璧德——反思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之重估
专题二 儒学转型与新文化运动
21世纪儒学面临的五大挑战
我与儒家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政治诉求
儒化的现代性:贺麟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儒家与新文化运动之世纪纠葛
儒学传统与时代精神——兼论儒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和解
儒家政治理想之新唯物主义重估
专题三 “启蒙”的百年流变
反思启蒙:超越激进人类中心主义
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知识分子如何避免观念的陷阱——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理性到政治激进主义
清末民初公共说理的发轫
从“大启蒙思想”到“新文化启蒙”——反思当今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整合之路
关于启蒙的“中国化”实践及其逻辑路径的思考——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新启蒙”及其限度——“八十年代”话语的来源、建构及革命重述
专题四 世俗化与转型时代的伦理困境
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俗世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百年再反思
科学和玄学:几种典型进路的考察
启蒙视野中的庄子
“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
“娜拉”走后:弃儿创伤与解放的误区
头发的政治学阐释
造人?“伪士”?日常生活——重读《伤逝》,兼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论1922年非基督教运动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进步的科学”与“科学的进步”——试论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主义
专题五 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
帝制?共和?复古——李欧梵教授访谈录
“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研究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里所探索的新文化
1908年的“文学革命”——以王国维、鲁迅、周作人的四文为对象
“吃人”叙事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端:从《人肉楼》到《狂人日记》
从“无法”到“有法”?——清末民初的新文法与新文学
文学革命时期“林纾败北”问题新探——兼论共和语境与新文学合法性的建立
化古为今: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章回小说形象再生产——以“亚东本”章回小说的新文学家所撰序言为中心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
专题六 百年回眸《新青年》:重读与反思
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新青年》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新文化运动二题:青年与政治
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
“公同担任”:精神股份制打造的“金字招牌”——百年回眸《新青年》
《新青年》中的政体之争:康有为的《共和平议》和的《驳康有为(共和平议)》
“民国”危机与“五四”新文化的开展
“青年政治”与“青年的消失
法国道路?还是德国道路?——欧战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欧战”与新文化运动初期“西潮”之转折
专题七 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人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和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校长之忧——兼听五四“杂音
“铸造全国青年之思想”——“五四”前后梁启超讲学路径的变动
“德赛二先生”所遮盖的鲁迅的“问题”与“主义”
尼采的“超人”与中国反现代性思想
拿来主义与文化主体性:鲁迅传统中的中国与世界——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
“精神英雄”:王元化的生命境界
留学生的归国体验与新文化运动
士大夫政治与文人政治的嬗替——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文化史
旧营垒中与时俱进先哲的新文化运动观——以张謇为例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朱光潜——一个美学家的矛盾人生
专题八 新文化运动与新传统主义
“五四”的文化转型:全盘反传统还是中西合流
新文化的南北之争——重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复杂面相
重识“学衡派”——《“学衡派”编年文事》导言
新文化的偏差——20世纪前20年的“新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
近代重建中国文明的一次思想努力——论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统整”型的文明重建思想
专题九 文化市场与新文化运动的受众反响
“共和”的遗产——论民国初期文化的转型
文化市场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下行”——以江浙地区地方读书人的反应为中心
《新青年》之新文化启蒙与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生意——以交换广告为线索
择校之思:新青年与上海大学
“青年必读书”事件研究论纲
内容推荐
本书稿作者都是海内外品质的政治哲学学者、思想史专家和文化、文学学者,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文化视野,而且对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新文化运动都有着深刻的见解,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新文化运动;其次,力图做到打破之前学科封闭、单向联系的局面,构成一个活跃的、开放性的论坛,让不同学科、有着不同观点的学者之间有机会充分沟通和互动,相互启发和激发。作者不仅回到历史现场,重识新文化运动的复杂面相,而且在科学与民主两大现代主潮之上抑或之外,重估新文化运动的遗产。从历史语境回到中国当下,打通中西,融合古今,直面今日中国思想文化现实,反思近代以降启蒙的历程,重构21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图谱。全书分为新文化运动价值重估、儒学转型与新文化运动、”启蒙”的百年流变、世俗化与转型时代的伦理困境、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百年回眸《新青年》:重读与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人、新文化运动与新传统主义、文化市场与新文化运动的受众反响,共九个主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化与化现代 新文化运动百年价值重估(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祝弟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65980
开本 16开
页数 12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000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1.10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