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 |
内容 | 内容推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行的三项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世界记忆文献遗产保护项目》,在优选范围构建了一个识别和保护人类遗产的铁三角。公约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通用标准、规范和工具,而各缔约国需要在国家和靠前两个层面,为特别重要的非遗项目建立自己的识别和保护机制。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识别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遗的活态属性,使得非遗的记录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作者简介 目录 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影像1 非物质的问题:视觉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的方法论29 用影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护与保存的问题55 匈牙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可视化和数字化8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展现与再现99 克罗地亚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短片制作119 新媒体和感官民族志在研究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141 视觉人类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161 “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成果18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斯洛文)娜嘉·瓦伦丁希奇·弗兰(Nadja Valentincic Furlan) 编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531722 |
开本 | B5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6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50.0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