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刊 2018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色音,蒙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主任。1996年4月~1997年4月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讲学一年。2003年12月以客座教授身份赴日本国立靠前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于2004年11月归国。主讲课程:《萨满教与少数民族的密切关系》、《宗教民族学》。 目录 部分人类学论坛 妇女亲属关系的“发现”与妇女亲属关系实践的意义 关于人类学民族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从民族学材料看原始交换的产生与方式 阡陌上的中国:基数社会的分形结构——不能失却的村庄 围绕人类学者与他者文化交流的路径探讨人类学研究的动向——以原住民、发展与文化为例 第二部分个案研究与调查报告 西部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以黔西北地区为例 蒙古汗廷音乐及其价值认定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萨满艺术——以科尔沁蒙古族萨满教为例 流行上师与当代灵性:印度灵性领域的个案考察 罗斯人的神灵信奉与圣灵信仰——从家族神、村社神到东正教 地方场景下的“文化遗产——云南诺邓的庙宇重建与仪式复兴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地图 感知地域文化的舞台符号——基于《云南映象》《印象丽江》与 《四季周庄》的对比 民族学田野调查与民族文物收集工作——以民族研究所馆藏文物为例 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乐的田野考察及 个案描述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 论蒙古族萨满文化的价值——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反思 中蒙两国马头琴音乐文化交流史与现状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国外研究与翻译 对匈奴人的人类学研究 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条约框架下的保护 现状 人类学中的“文化”和组织 研究 附录从香港小姐到中大博导——粗读《黄淑娉评传》 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年刊是社科院民族所的连续出版物,由知名蒙古族人类学专家色音主编,本年刊由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书评等栏目组成,作者主要是民族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的学者,也包括全国的部分人类学学者,选编十分严谨,在人类学理论的介绍上颇有新意。田野调查部分也是本书的华章。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刊 2018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色音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1483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4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8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Q98-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