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正理海》论疏理路译释(藏汉合璧本)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 ·正理海>论疏理路译释(藏汉合璧本)》采用“译释”的方法,即首先在阅读和理解藏文的基础上,按照藏文原典的论述逻辑对原文进行分解,并绘制了90多幅科判结构表,使人能够清晰的了解藏族佛教学者解释经典的理路方法,然后按照“时代同一性”、“意义对应性”、“语序一致性”三大原则,采取直接对译的方式对其汉译,以保证意义的对应性和真实性;接着从当前汉语习惯出发,在所译汉文的基础上充实、补充、完善原文中所省略的知识背景和内容,采取通俗的、适合现代人理解的汉语表述方式对之进行表述。这种方法既照顾了汉藏语之间的贯通关系,也比较合适的解决了翻译过程中的“意义的变迁”和“理解的困难”两个问题,比一般的翻译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值得不同语际间学术研究借鉴。 目录 引言 章总判:根本结构和整体把握 节诠说主题及根本结构 第二节卷首偈颂的诠释取向 第三节正释之前的解说事项 第四节论著篇章的整体把握 第二章分释:各品结构及文义解说 节总说二无我 第二节解说法无我 第三节解说补特迦罗无我 第四节宣说有为法的空性 第五节趋入无我真实义之理 第六节时间自性空 第七节三有相续真性空 第八节在缘起自性空上断除争论 第九节从通不通达彼(缘起)进入还灭轮回 第十节若通达缘起则恶见自息 第三章摄义:中观应成之不共见解 节解题与提要 第二节不许阿赖耶识 第三节不许诸法有自相 第四节于名言中承许外境 第五节不许自续 第六节不许“自证分” 第七节声觉圣者亦须通达法无自性 第八节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之理 第九节佛的尽所有智的情形 第十节了不了义之辨别 附录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正理海》科判藏汉对照表 凡例说明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正理海》科判表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观根本慧论的注释·正理海》论疏理路译释(藏汉合璧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30516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12-01 |
首版时间 | 2017-12-01 |
印刷时间 | 2017-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