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内容
内容推荐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是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设计新要求、技术优选、数据可靠的一部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三部分内容。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等内容。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共6卷,其中卷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零件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第2卷包括轴和联轴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机架、箱体及导轨,弹簧,机构,机械零部件设计忌,带传动、链传动;第3卷包括齿轮传动,减速器、变速器,离合器、制动器,润滑,密封;第4卷包括液力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第5卷包括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电动机;第6卷包括机械振动与噪声,疲劳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设计,绿色设计。
新版手册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近期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推荐了靠前外优选、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体现了便查易用的编写风格。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9篇 液力传动
章液力传动设计基础
1.1液力传动的定义、特点及应用19-3
1.2液力传动的术语、符号19-4
1.2.1液力传动术语19-4
1.2.2液力元件图形符号19-7
1.3液力传动理论基础19-8
1.3.1基本控制方程19-8
1.3.2基本概念和定义19-11
1.3.3液体在叶轮中的运动19-12
1.3.3.1速度三角形及速度的分解19-12
1.3.3.2速度环量19-13
1.3.3.3液体在无叶栅区的流动19-13
1.3.4欧拉方程19-13
1.3.4.1动量矩方程19-13
1.3.4.2理论能头19-14
1.4液力传动的工作液体19-14
1.4.1液力传动油的基本要求19-14
1.4.2常用液力传动油19-15
1.4.3水基难燃液19-15
第2章液力变矩器
2.1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特性19-17
2.1.1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19-17
2.1.1.1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19-17
2.1.1.2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过程和变矩原理19-17
2.1.1.3液力变矩器常用参数及符号19-18
2.1.2液力变矩器的特性19-20
2.2液力变矩器的分类及主要特点19-23
2.3液力变矩器的压力补偿及冷却系统19-26
2.3.1补偿压力19-26
2.3.2冷却循环流量和散热面积19-27
2.4液力变矩器的设计方法19-27
2.4.1相似设计法19-27
2.4.2统计经验设计方法19-29
2.4.3理论设计法19-32
2.4.3.1基于一维束流理论的设计方法19-32
2.4.3.2CFD/CAD现代设计方法19-43
2.4.4逆向设计法19-47
2.5液力变矩器的试验19-50
2.5.1试验台架19-50
2.5.2试验方法19-50
2.5.2.1外特性试验19-50
2.5.2.2液力元件内特性试验19-53
2.6液力变矩器的选型19-54
2.6.1液力变矩器的形式和参数选择19-54
2.6.2液力变矩器系列型谱19-55
2.6.3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的共同工作19-55
2.6.3.1输入功率19-56
2.6.3.2泵轮特性曲线族和涡轮特性曲线族19-56
2.6.3.3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和公称转矩选择19-58
2.6.3.4液力变矩器和动力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19-58
2.6.4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的匹配19-58
2.6.5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机匹配的优化19-60
2.7液力变矩器的产品型号与规格19-61
2.7.1单级单相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19-61
2.7.2多相单级和闭锁液力变矩器19-104
2.7.3可调液力变矩器19-114
2.8液力变矩器传动装置19-116
2.9液力变矩器的应用及标准状况19-124
2.9.1液力变矩器的应用19-124
2.9.2国内外标准情况和对照19-124
第3章液力机械变矩器
3.1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分类及原理19-126
3.1.1功率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6
3.1.1.1导轮反转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6
3.1.1.2多涡轮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7
3.1.2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27
3.1.2.1基本方程19-127
3.1.2.2用于特定变矩器的方程19-131
3.1.2.3分流传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及实例19-134
3.1.2.4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方案汇总19-137
3.2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39
3.2.1功率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39
3.2.1.1导轮反转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39
3.2.1.2双涡轮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19-141
3.2.2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2
3.2.2.1分流差速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2
3.2.2.2汇流差速液力机械变矩器的应用19-145
3.3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规格与型号19-146
3.3.1双涡轮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46
3.3.2导轮反转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58
3.3.3功率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产品19-159
3.3.4液力机械变矩器传动装置产品19-161
第4章液力偶合器
4.1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19-164
4.2液力偶合器特性19-165
4.2.1液力偶合器的特性参数19-165
4.2.2液力偶合器特性曲线19-166
4.2.3影响液力偶合器特性的主要因素19-168
4.3液力偶合器分类、结构及发展19-170
4.3.1液力偶合器形式和基本参数19-170
4.3.1.1形式和类别19-170
4.3.1.2基本参数19-173
4.3.2液力偶合器部分充液时的特性19-173
4.3.3普通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4
4.3.4.1静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2动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77
4.3.4.3复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188
4.3.5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安全保护装置19-189
4.3.5.1普通型、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易熔塞19-189
4.3.5.2刮板输送机用液力偶合器易爆塞技术要求19-189
4.3.6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4
4.3.6.1进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198
4.3.6.2出口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204
4.3.6.3复合调节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212
4.3.7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213
4.3.8液力减速器19-227
4.3.8.1机车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27
4.3.8.2汽车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28
4.3.8.3固定设备用液力减速(制动)器19-230
4.4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2
4.4.1液力偶合器的类比设计19-232
4.4.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4
4.4.2.1工作腔模型(腔型)及选择19-234
4.4.2.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辅助腔19-237
4.4.2.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叶轮结构19-237
4.4.2.4工作腔有效直径的确定19-239
4.4.2.5叶片数目和叶片厚度19-239
4.4.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设计19-239
4.4.3.1叶轮强度计算19-239
4.4.3.2叶轮强度有限元分析简介19-243
4.4.3.3液力偶合器的轴向力19-244
4.4.3.4导管及其控制19-245
4.4.3.5设计中的其他问题19-248
4.4.3.6油路系统19-249
4.4.3.7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辅助系统与设备成套19-250
4.4.3.8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配套件19-252
4.4.4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设计19-259
4.4.4.1前置齿轮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简介19-259
4.4.4.2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设计要点19-260
4.4.5液力偶合器的发热与冷却19-260
4.5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2
4.5.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2
4.5.2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试验19-263
4.6液力偶合器选型、应用与节能19-264
4.6.1液力偶合器运行特点19-266
4.6.2液力偶合器功率图谱19-268
4.6.3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与应用19-268
4.6.3.1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19-268
4.6.3.2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应用19-269
4.6.4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与应用19-274
4.6.4.1我国风机、水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9-274
4.6.4.2风机、水泵调速运行的必要性19-274
4.6.4.3各类调速方式的比较 19-274
4.6.4.4应用液力偶合器调速的节能效益19-275
4.6.4.5风机、泵类调速运行的节能效果19-276
4.6.4.6风机、泵类流量变化形式对节能效果的影响19-276
4.6.4.7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效率与相对效率19-277
4.6.4.8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匹配19-278
4.6.4.9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典型应用与节能19-279
4.7液力偶合器可靠性与故障分析19-283
4.7.1基本概念19-283
4.7.2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4
4.7.3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故障分析19-287
4.8液力偶合器典型产品及其选择19-290
4.8.1静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0
4.8.2动压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2
4.8.2.1YOX、YOXⅡ、TVA外轮驱动直连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3
4.8.2.2YOXⅡZ外轮驱动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4
4.8.2.3水介质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295
4.8.2.4加长后辅腔与加长后辅腔带侧辅腔的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0
4.8.2.5加长后辅腔与加长后辅腔带侧辅腔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06
4.8.2.6加长后辅腔内轮驱动制动轮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3复合泄液式限矩型液力偶合器19-312
4.8.4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1出口调节安装板式箱体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18
4.8.4.2回转壳体箱座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4
4.8.4.3侧开箱体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6
4.8.4.4阀控式调速型液力偶合器19-329
4.9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0
4.9.1前置齿轮增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0
4.9.2后置齿轮减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36
4.9.3后置齿轮增速式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40
4.9.4组合成套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19-341
4.9.5后置齿轮减速箱组合型液力偶合器传动装置[偶合器正(反)车箱]19-345
4.10国内外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标准情况与对照19-345
第5章液黏传动
5.1液黏传动及其分类19-347
5.2液黏传动的基本原理19-347
5.3液黏传动常用术语、形式和基本参数19-347
5.3.1液黏传动常用术语19-347
5.3.2液黏传动元件结构形式19-347
5.3.3液黏传动的基本参数19-347
5.4液黏传动的工作液体19-347
5.5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1集成式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2分离式液黏调速离合器19-347
5.5.3液黏调速离合器运行特性19-347
5.5.4液黏传动的摩擦副19-347
5.5.5液黏调速离合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节能19-347
5.5.6液黏调速离合器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19-347
5.5.7国外液黏调速离合器的转速调控系统19-347
5.6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6.1平行轴传动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6.2差动轮系CST液黏调速装置19-347
5.7硅油风扇离合器19-347
5.8硅油离合器19-347
5.9液黏测功器19-347
5.10其他液黏传动元件19-347
5.11液黏传动在液力变矩器上的应用19-347
5.12国内外液黏元件标准情况与对照19-347
参考文献19-348
第20篇 液压传动与控制
章常用基础标准、图形符号和常用术语
1.1基础标准20-3
1.1.1液压气压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系列20-3
1.1.2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公称排量系列20-3
1.1.3液压元件的油口螺纹连接尺寸20-4
1.1.4液压系统硬管外径系列和软管内径系列20-4
1.1.5液压缸、气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系列20-4
1.1.6液压缸、气缸活塞行程系列20-4
1.1.7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20-5
1.1.8液压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20-7
1.1.9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20-7
1.2液压图形符号20-7
1.2.1图形符号20-7
1.2.2液压图形符号绘制规则20-16
1.3常用液压术语20-19
1.3.1基本术语20-19
1.3.2液压泵的术语20-20
1.3.3液压执行元件的术语20-20
1.3.4液压阀的术语20-21
1.3.5液压辅件及其他专业术语20-23
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常用计算公式及资料
2.1流体力学基本公式20-25
2.2流体静力学公式20-25
2.3流体动力学公式20-26
2.4阻力计算20-27
2.4.1沿程阻力损失计算20-27
2.4.2局部阻力损失计算20-28
2.5孔口及管嘴出流、缝隙流动、液压冲击20-30
2.5.1孔口及管嘴出流计算20-30
2.5.2缝隙流动计算20-31
2.6液压冲击计算20-32
第3章液压系统设计
3.1设计计算的内容和步骤20-33
3.2明确技术要求20-33
3.3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20-33
3.3.1初选系统压力20-33
3.3.2计算液压缸尺寸或液压马达排量20-34
3.3.3作出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工况图20-35
3.4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20-35
3.5液压元件的选择20-35
3.5.1液压执行元件的选择20-35
3.5.2液压泵的选择20-36
3.5.3液压控制阀的选择20-37
3.5.4蓄能器的选择20-37
3.5.5管路的选择20-37
3.5.6确定油箱容量20-38
3.5.7过滤器的选择20-38
3.5.8液压油的选择20-38
3.6液压系统性能验算20-38
3.6.1系统压力损失计算20-39
3.6.2系统效率计算20-39
3.6.3系统发热计算20-39
3.6.4热交换器的选择20-40
3.7液压装置结构设计20-41
3.8液压泵站设计20-45
3.8.1液压泵站的组成及分类20-45
3.8.2油箱及其设计20-46
3.8.3液压泵组的结构设计20-47
3.8.4蓄能器装置的设计20-50
3.9液压集成块设计20-51
3.10全面审核及编写技术文件20-55
3.11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实例20-56
3.11.1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6
3.11.2油压机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8
3.11.3注塑机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9
第4章液压基本回路
4.1概述20-61
4.2液压源回路20-61
4.3压力控制回路20-63
4.3.1调压回路20-64
4.3.2减压回路20-65
4.3.3增压回路20-66
4.3.4保压回路20-67
4.3.5卸荷回路20-70
4.3.6平衡回路20-73
4.3.7缓冲回路20-74
4.3.8卸压回路20-78
4.3.9制动回路20-81
4.4速度控制回路20-82
4.4.1调速回路20-82
4.4.2增速回路20-86
4.4.3减速回路20-88
4.4.4二次进给回路、比例阀连续调速回路20-89
4.5同步控制回路20-90
4.6方向控制回路20-94
4.6.1换向回路20-94
4.6.2锁紧回路20-96
4.6.3连续往复运动回路20-97
4.7液压马达回路20-99
4.8其他液压回路20-101
4.8.1顺序动作回路20-101
4.8.2插装阀控制回路20-104
4.9二次调节静液传动回路20-105
第5章液压工作介质
5.1液压介质的分类20-106
5.1.1分组20-106
5.1.2命名20-106
5.1.3代号20-106
5.1.4H组(液压系统)常用工作介质的牌号及主要应用20-106
5.1.5常用工作介质与材料的适应性20-108
5.2工作介质的选择20-109
5.2.1根据工作环境选择20-109
5.2.2根据液压系统工作温度选择20-109
5.2.2.1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20-109
5.2.2.2工作介质的工作温度范围20-109
5.2.3根据工作压力选择20-110
5.2.4根据液压泵类型选择20-110
5.2.5工作介质黏度的选择20-110
5.2.6工作介质污染度等级的确定20-110
5.2.7其他要求20-111
5.3工作介质的使用20-111
5.3.1污染控制20-111
5.3.2过滤20-112
5.3.3补充工作介质20-112
5.3.4更换工作介质20-112
5.3.5工作介质的维护20-112
5.3.6工作介质的检测20-112
5.3.6.1工作介质理化性能检测20-112
5.3.6.2工作介质污染度检测20-113
5.3.7安全与环保20-113
5.4工作介质的贮存20-113
5.5工作介质废弃处理20-113
第6章液压泵
6.1液压泵的分类20-114
6.2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计算公式20-114
6.2.1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20-114
6.2.2液压泵的常用计算公式20-115
6.3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和参数选择20-115
6.4齿轮泵20-116
6.4.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16
6.4.2齿轮泵拆装方法、使用注意事项20-117
6.4.3齿轮泵产品20-118
6.4.3.1齿轮泵产品技术参数总览20-118
6.4.3.2CB型齿轮泵20-118
6.4.3.3CB-B型齿轮泵20-120
6.4.3.4CBF-E型齿轮泵20-122
6.4.3.5CBF-F型齿轮泵20-124
6.4.3.6CBG型齿轮泵20-125
6.4.3.7P系列齿轮泵20-129
6.4.3.8NB型内啮合齿轮泵20-131
6.4.3.9三联齿轮泵20-135
6.4.3.10恒流齿轮泵20-137
6.4.3.11复合齿轮泵20-137
6.4.3.12GPY系列齿轮泵20-139
6.5叶片泵产品20-139
6.5.1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39
6.5.2叶片泵产品20-141
6.5.2.1叶片泵产品技术参数概览20-141
6.5.2.2YB型、YB1型叶片泵20-141
6.5.2.3YB-※车辆用叶片泵20-144
6.5.2.4PV2R型叶片泵20-144
6.5.2.5PFE型柱销式叶片泵20-149
6.5.2.6YBX型限压式变量叶片泵20-154
6.5.2.7V4型变量叶片泵20-158
6.6柱塞泵产品20-160
6.6.1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60
6.6.2柱塞泵的拆装方法和注意事项20-162
6.6.3柱塞泵产品20-162
6.6.3.1柱塞泵产品技术参数概览20-162
6.6.3.2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20-163
6.6.3.3A2F型柱塞泵20-166
6.6.3.4ZB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20-171
6.6.3.5JB型径向柱塞泵20-172
6.6.3.6A10V型轴向柱塞泵20-174
6.6.3.7RK型超高压径向柱塞泵20-178
6.6.3.8SB型手动泵20-179
第7章液压马达
7.1液压马达的分类20-180
7.2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20-180
7.2.1主要参数20-180
7.2.2计算公式20-181
7.2.3液压马达主要技术参数概览20-181
7.3液压马达的结构特点20-182
7.4齿轮马达20-183
7.4.1外啮合齿轮马达20-184
7.4.1.1GM5型齿轮马达20-184
7.4.1.2CM-C型齿轮马达20-186
7.4.1.3CM-G4型齿轮马达20-187
7.4.1.4CM-D型齿轮马达20-188
7.4.1.5CMZ型齿轮马达20-189
7.4.1.6CMW型齿轮马达20-189
7.4.1.7CMK型齿轮马达20-190
7.4.1.8CM-F型齿轮马达20-191
7.4.1.9CB-E型齿轮马达20-192
7.4.2摆线液压马达20-193
7.4.2.1BYM型齿轮马达20-193
7.4.2.2BM-C/D/E/F型摆线液压马达20-194
7.5叶片马达20-197
7.5.1YM型液压马达20-197
7.5.1.1YM型中压液压马达20-197
7.5.1.2YM型中高压液压马达20-199
7.5.1.3YM※型低速大扭矩叶片马达20-200
7.5.2BMS、BMD型叶片摆动马达20-202
7.6柱塞马达20-203
7.6.1斜盘式轴向柱塞式马达20-203
7.6.1.1ZM、XM型柱塞马达20-204
7.6.1.2HTM(SXM)型双斜盘轴向柱塞马达20-205
7.6.1.3PMFBQA型轻型轴向柱塞马达20-209
7.6.2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20-212
7.6.2.1A2F型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20-212
7.6.2.2A6V型斜轴式变量马达20-213
7.6.3径向柱塞马达20-214
7.6.3.1NJM型柱塞马达20-214
7.6.3.21JMD型柱塞马达20-218
7.6.3.3JM※系列径向柱塞马达20-219
7.6.4球塞式液压马达20-227
7.6.4.1QJM型径向球塞马达20-227
7.6.4.2QJM型带制动器液压马达20-231
7.6.4.3QKM型液压马达20-237
7.7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20-240
7.8液压马达的选用20-240
7.9摆动液压马达20-241
7.9.1摆动液压马达的分类20-241
7.9.2摆动液压马达产品20-242
7.9.2.1YMD型单叶片摆动马达20-242
7.9.2.2YMS型双叶片马达20-243
7.9.3摆动液压马达的选择原则20-245
第8章液压缸
8.1液压缸的类型20-246
8.2液压缸的基本参数20-247
8.3液压缸的安装方式20-250
8.4液压缸的主要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20-256
8.4.1缸体和缸盖的材料及技术要求20-256
8.4.2缸体端部连接形式20-257
8.4.3活塞20-262
8.4.3.1活塞材料及尺寸和公差20-262
8.4.3.2常用的活塞结构形式20-262
8.4.3.3活塞的密封20-262
8.4.4活塞杆20-266
8.4.5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20-269
8.4.5.1导向套的材料和技术要求20-269
8.4.5.2活塞杆的密封20-270
8.4.5.3活塞杆的防尘圈20-272
8.4.6液压缸的缓冲装置20-273
8.4.7液压缸的排气装置20-273
8.5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274
8.5.1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274
8.5.2液压缸性能参数的计算20-275
8.5.3液压缸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20-277
8.5.4液压缸结构参数的计算20-279
8.5.5液压缸的连接计算20-282
8.5.6活塞杆稳定性验算20-285
8.6液压缸标准系列20-285
8.6.1工程液压缸系列20-285
8.6.2冶金设备用标准液压缸系列20-294
8.6.2.1YHG1型冶金设备标准液压缸20-294
8.6.2.2ZQ型重型冶金设备液压缸20-302
8.6.2.3JB系列冶金设备液压缸20-307
8.6.2.4YG型液压缸20-311
8.6.2.5UY型液压缸20-318
8.6.3车辆用液压缸系列20-324
8.6.3.1DG型车辆液压缸20-324
8.6.3.2G※型液压缸20-327
8.6.4重载液压缸20-329
8.6.4.1CD/CG型液压缸20-329
8.6.4.2CG250、CG350等速重载液压缸尺寸20-343
8.6.5轻载拉杆式液压缸20-346
8.6.6带接近开关的拉杆式液压缸20-354
8.6.7伸缩式套筒液压缸20-355
8.6.8传感器内置式液压缸20-357
8.7液压缸的加工工艺与拆装方法、注意事项20-358
8.8液压缸的选择指南20-362
第9章液压控制阀
9.1液压控制阀的分类20-366
9.1.1按照液压阀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20-366
9.1.2按照液压阀的控制方式进行分类20-366
9.1.3按照液压阀控制信号的形式进行分类20-366
9.1.4按照液压阀的结构形式进行分类20-367
9.1.5按照液压阀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20-367
9.2液压控制元件的性能参数20-368
9.3压力控制阀20-368
9.3.1溢流阀20-368
9.3.1.1普通溢流阀20-368
9.3.1.2电磁溢流阀20-372
9.3.1.3卸荷溢流阀20-373
9.3.2减压阀20-373
9.3.3顺序阀20-376
9.3.4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综合比较20-379
9.3.5压力继电器20-379
9.3.6典型产品20-381
9.3.6.1直动型溢流阀及远程调压阀20-381
9.3.6.2先导型溢流阀、电磁溢流阀20-385
9.3.6.3卸荷溢流阀20-388
9.3.6.4减压阀20-392
9.3.6.5顺序阀20-400
9.3.6.6压力继电器20-404
9.4流量控制阀20-408
9.4.1节流阀及单向节流阀20-408
9.4.2调速阀及单向调速阀20-411
9.4.3溢流节流阀20-415
9.4.4分流集流阀20-415
9.4.5典型产品20-416
9.4.5.1节流阀20-416
9.4.5.2调速阀20-419
9.4.5.3分流集流阀(同步阀)20-425
9.5方向控制阀20-428
9.5.1方向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0-428
9.5.2普通单向阀20-431
9.5.3液控单向阀20-432
9.5.4电磁换向阀20-436
9.5.5电液换向阀20-443
9.5.6其他类型的方向阀20-450
9.5.7典型产品20-453
9.5.7.1单向阀20-453
9.5.7.2液控单向阀20-456
9.5.7.3电磁换向阀20-460
9.5.7.4电液换向阀20-470
9.5.7.5手动换向阀和行程换向阀20-475
9.6多路换向阀20-482
9.6.1多路换向阀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性能20-482
9.6.2产品介绍20-485
9.6.2.1ZFS型多路换向阀20-485
9.6.2.2ZFS-※※H型多路换向阀20-487
9.6.2.3DF型多路换向阀20-488
9.6.2.4CDB型多路换向阀20-489
9.7叠加阀20-491
9.7.1叠加阀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性能20-491
9.7.2产品介绍20-493
9.8插装阀20-503
9.8.1插装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0-504
9.8.2插装阀的典型组件20-506
9.8.3插装阀的基本回路20-510
9.8.4插装阀典型产品20-511
9.8.4.1力士乐系列插装阀产品(L系列)20-511
9.8.4.2威格士系列插装阀20-529
9.9液压阀的清洗和拆装20-536
9.10液压控制元件的选型原则20-537
9.11液压控制装置的集成20-538
9.11.1液压控制装置的板式集成20-538
9.11.2液压控制装置的块式集成20-542
9.11.3液压控制装置的叠加阀式集成20-547
9.11.4液压控制装置的插入式集成20-549
9.11.5液压控制装置的复合式集成20-550
0章液压辅件与液压泵站
10.1蓄能器20-551
10.1.1蓄能器的种类及特点20-551
10.1.2蓄能器在系统中的应用20-552
10.1.3各种蓄能器的性能及用途20-552
10.1.4蓄能器的容量计算20-553
10.1.5蓄能器的选择20-553
10.1.6蓄能器产品20-553
10.1.6.1NXQ型囊式蓄能器20-553
10.1.6.2NXQ型囊式蓄胶囊20-555
10.1.6.3HXQ型活塞式蓄能器20-556
10.1.6.4GXQ型隔膜式蓄能器20-557
10.1.6.5GLXQ型管路式蓄能器20-558
10.1.6.6CQP型非隔离式蓄能器(储气罐)20-559
10.1.6.7囊式蓄能器站20-560
10.1.6.8活塞式蓄能器站及氮气瓶组20-561
10.1.7蓄能器附件20-562
10.1.7.1CQJ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2
10.1.7.2CPU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3
10.1.7.3CDZs-D1型充氮车(氮气充压装置)20-564
10.1.7.4AQF型蓄能器安全球阀20-566
10.1.7.5AJF型蓄能器截止阀20-567
10.1.7.6AJ型蓄能器控制阀组20-568
10.1.7.7QFZ型蓄能器安全阀组20-570
10.1.7.8QF-CR型蓄能器气体安全阀20-572
10.1.7.9QXF型蓄能器充气阀20-572
10.1.7.10蓄能器固定组件20-573
10.1.7.11蓄能器托架20-574
10.1.7.12蓄能器卡箍20-575
10.2过滤器20-575
10.2.1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20-576
10.2.2过滤器的名称、用途、安装、类别、形式及效果20-576
10.2.3推荐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和过滤精度20-577
10.2.4过滤器的选择和计算20-577
10.2.5过滤器产品20-578
10.2.5.1WF型吸油滤油器20-578
10.2.5.2WR型吸油滤油器20-578
10.2.5.3WU、XU型吸油滤油器20-579
10.2.5.4ISV型管路吸油过滤器20-580
10.2.5.5TF型箱外自封式吸油过滤器20-582
10.2.5.6TRF型吸回油过滤器20-585
10.2.5.7GP、WY型磁性回油过滤器20-587
10.2.5.8RFA型微型直回式回油过滤器20-589
10.2.5.9SRFA型双筒微型直回式回油过滤器20-591
10.2.5.10XNL型箱内回油过滤器20-594
10.2.5.11ZU-H、QU-H型压力管路过滤器20-596
10.3热交换器20-603
10.3.1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20-603
10.3.2冷却器的选择及计算20-603
10.3.3冷却器产品的性能和规格尺寸20-604
10.3.4电磁水阀20-616
10.3.5GL型冷却水过滤器20-617
10.3.6加热器20-617
10.4液压站20-619
10.4.1液压站的结构形式20-619
10.4.2典型液压站产品20-620
10.4.3油箱20-622
10.5温度仪表20-624
10.5.1温度表(计)20-624
10.5.1.1WS※型双金属温度计20-624
10.5.1.2WTZ型温度计20-624
10.5.2WTYK 型压力式温度控制器20-624
10.5.3WZ※型温度传感器20-624
10.6压力仪表20-624
10.6.1Y系列压力表20-624
10.6.2YTXG型磁感式电接点压力表20-624
10.6.3Y※TZ型远程压力表20-624
10.6.4BT型压力表20-624
10.6.5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1KF型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2AF6E型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3MS型六点压力表开关20-624
10.6.6测压、排气接头及测压软管20-624
10.6.6.1PT型测压排气接头20-624
10.6.6.2HF型测压软管20-624
10.7空气滤清器20-624
10.7.1QUQ型空气滤清器20-624
10.7.2EF型空气过滤器20-624
10.7.3PFB型增压式空气滤清器20-624
10.8液位仪表20-624
10.8.1YWZ型液位计20-624
10.8.2CYW型液位液温计20-624
10.8.3YKZQ型液位控制器20-624
10.9流量仪表20-624
10.9.1LC12型椭圆齿轮流量计20-624
10.9.2LWGY型涡轮流量传感器20-624
10.10常用阀门20-624
10.10.1高压球阀20-624
10.10.1.1YJZQ型高压球阀20-624
10.10.1.2Q21N型外螺纹球阀20-624
10.10.2JZFS系列高压截止阀20-624
10.10.3DD71X型开闭发信器蝶阀20-624
10.10.4D71X-16对夹式手动蝶阀20-624
10.10.5Q11F-16型低压内螺纹直通式球阀20-624
10.11E型减震器20-624
10.12KXT型可曲挠橡胶接管20-624
10.13NL型内齿形弹性联轴器20-625
10.14管路20-625
10.14.1管路的计算20-625
10.14.2胶管的选择及注意事项20-625
10.15管接头20-625
10.15.1金属管接头O形圈平面密封接头20-625
10.15.2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20-625
10.15.3卡套式管接头规格20-625
10.15.4扩口式管接头规格20-625
10.15.5锥密封焊接式方接头20-625
10.15.6液压软管接头20-625
10.15.7快换接头20-625
10.15.8旋转接头20-625
10.15.9螺塞20-625
10.15.10法兰20-625
10.15.11管夹20-625
10.15.11.1钢管夹20-625
10.15.11.2塑料管夹20-625
1章液压控制系统概述
11.1液压传动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的比较20-626
11.2电液伺服系统和电液比例系统的比较20-628
11.3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20-628
11.4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0-631
11.5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3
11.5.1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5
11.5.2电液速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8
11.6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20-639
11.6.1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20-639
11.6.2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20-640
2章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12.1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646
12.2电液伺服阀20-648
12.2.1典型电液伺服阀结构20-653
12.2.2电液伺服阀的基本特性及其性能参数20-657
12.2.3电液伺服阀线圈接法20-661
12.2.4电液伺服阀使用注意事项20-662
12.2.5电液伺服阀故障现象和原因20-663
12.3伺服放大器20-665
12.4电液伺服系统设计20-667
12.4.1全面理解设计要求20-667
12.4.2拟订控制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20-667
12.4.3动力元件的参数选择20-668
12.4.4液压系统固有频率对加速和制动程度的限制20-675
12.4.5伺服阀选择注意事项20-675
12.4.6执行元件的选择20-676
12.4.7反馈传感器的选择20-677
12.4.8确定系统的方块图20-679
12.4.9系统静动态品质分析及确定校正特性20-679
12.4.10仿真分析20-679
12.5电液伺服系统应用举例20-682
12.5.1力、压力伺服系统应用实例20-683
12.5.2流量伺服系统应用实例20-690
12.5.3位置系统应用实例20-691
12.5.4伺服系统液压参数的计算实例20-706
12.6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20-713
12.6.1国内电液伺服阀主要产品20-713
12.6.1.1双喷嘴挡板力反馈电液伺服阀20-713
12.6.1.2双喷嘴挡板电反馈(FF109、QDY3、QDY8、DYSF型)电液伺服阀20-715
12.6.1.3动圈式滑阀直接反馈式(YJ、SV、QDY4型)、滑阀直接位置反馈式(DQSF-1型)电液伺服阀20-716
12.6.1.4动圈力综合式压力伺服阀(FF119)、双喷嘴-挡板喷嘴压力反馈式伺服阀(DYSF-3P)、P-Q型伺服阀(FF118)、射流管力反馈伺服阀(CSDY、FSDY、DSDY、SSDY)20-717
12.6.1.5动圈力式伺服阀(SV9、SVA9)20-718
12.6.1.6动圈力式伺服阀(SVA8、SVA10)20-719
12.6.2国外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20-720
12.6.2.1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20-720
12.6.2.2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DOWTY、SM4)20-721
12.6.2.3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 D761)和电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 D765)20-722
12.6.2.4直动电反馈式伺服阀(DDV)MOOG D633及D634系列20-724
12.6.2.5电反馈三级伺服阀MOOG D791和D792系列20-725
12.6.2.6EMG伺服阀SV1-1020-727
12.6.2.7MOOG系列电反馈伺服阀20-729
12.6.2.8伺服射流管电反馈高响应二级伺服阀MOOG D661 GC系列20-732
12.6.2.9射流管力反馈Abex和射流偏转板力反馈伺服阀MOOG26系列20-735
12.6.2.10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双喷嘴挡板机械(力)和/或电反馈二级伺服阀4WS(E)2EM6-2X、4WS(E)2EM(D)10-5X、4WS(E)2EM(D)16-2X和电反馈三级伺服阀4WSE3EE20-735
12.6.3电液伺服阀的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1FF101、FF102、MOOG30和DOWTY30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2FF102、YF7、MOOG31、MOOG32、DOWTY31和DOWTY32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3FF113、YFW10和MOOG72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3
12.6.3.4FF106A、FF108和FF119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4
12.6.3.5FF106、FF130、YF13、MOOG35和MOOG34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5
12.6.3.6QDY系列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5
12.6.3.7FF131、YFW06、QYSF-3Q、DOWTY45514659和MOOG78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6
12.6.3.8FF109和DYSF-3G-111型电反馈三级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7
12.6.3.9SV(CSV)和SVA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8
12.6.3.10YJ741、YJ742和YJ861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8
12.6.3.11CSDY和Abex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9
12.6.3.12MOOG760、MOOGG761和MOOGG631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0
12.6.3.13MOOGD633、D634系列直动式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1
12.6.3.14MOOGD791和D792型电反馈三级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2
12.6.3.15MOOGD662~D665系列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3
12.6.3.16博世力士乐电反馈三级阀4WSE3EE(16、25、32)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4
12.7伺服液压缸产品20-755
12.7.1US系列伺服液压缸20-755
12.7.2海特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6
12.7.3REXROTH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8
12.7.4MOOG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9
12.7.5ATOS公司伺服液压缸20-761
12.8液压伺服系统设计禁忌20-762
12.9液压伺服系统故障排除20-763
3章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13.1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767
13.2比例电磁铁20-770
13.3比例放大器20-771
13.4电液比例压力阀20-791
13.5电液比例流量阀20-797
13.6电液比例方向阀20-801
13.7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08
13.8负载压力补偿用压力补偿器20-808
13.9比例控制装置的典型曲线20-810
13.10比例控制系统典型原理图20-814
13.11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20-829
13.12比例阀的选用20-831
13.13国内主要比例阀产品20-834
13.13.1BQY-G型电液比例三通调速阀20-834
13.13.2BFS和BFL比例方向流量阀20-834
13.13.3BY※型比例溢流阀20-834
13.13.43BYL型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35
13.13.54BEY型比例方向阀20-835
13.13.6BYY型比例溢流阀20-836
13.13.7BJY型比例减压阀20-836
13.13.8DYBL和DYBQ型比例节流阀20-836
13.13.9BPQ型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37
13.13.104B型比例方向阀20-837
13.13.114WRA型电磁比例方向阀20-838
13.13.124WRE型电磁比例方向阀20-839
13.13.134WRZH型电液比例方向阀20-840
13.13.14DBETR型比例压力溢流阀20-842
13.13.15DBE/DBEM型比例溢流阀20-843
13.13.163DREP6三通比例压力控制阀20-844
13.13.17DRE/DREM型比例减压阀20-844
13.13.18ZFRE6型二通比例调速阀20-845
13.13.19ZERE※型二通比例调速阀20-847
13.13.20ED型比例遥控溢流阀20-848
13.13.21EB型比例溢流阀20-848
13.13.22ERB型比例溢流减压阀20-849
13.13.23EF(C)G型比例(带单向阀)流量阀20-849
13.14国外主要比例阀产品概览20-850
13.14.1BOSCH比例溢流阀(不带位移控制)20-850
13.14.2BOSCH比例溢流阀和线性比例溢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1
13.14.3BOSCH NG6带集成放大器比例溢流阀20-852
13.14.4BOSCH NG10比例溢流阀和比例减压阀(带位移控制)20-853
13.14.5BOSCH NG6三通比例减压阀(不带/带位移控制)20-854
13.14.6BOSCH NG6 NG10比例节流阀(不带位移控制)20-855
13.14.7BOSCH NG6 NG10比例节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6
13.14.8BOSCH NG10带集成放大器比例节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7
13.14.9BOSCH比例流量阀(带位移控制及不带位移控制)20-858
13.14.10BOSCH不带位移传感器比例方向阀20-860
13.14.11BOSCH比例方向阀(带位移控制)20-861
13.14.12BOSCH带集成放大器比例方向阀20-862
13.14.13BOSCH比例控制阀20-863
13.14.14BOSCH插装式比例节流阀20-866
13.14.15Atos主要比例阀20-867
13.14.16Vickers主要比例阀20-868
13.14.16.1KDG3V、KDG4V比例方向阀20-868
13.14.16.2K(A)DG4V-3,K(A)TDG4V-3比例方向阀20-875
参考文献20-881
第21篇 气压传动与控制
章气压传动技术基础
1.1气动系统的特点及构成21-3
1.2空气的性质21-6
1.2.1空气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21-6
1.2.2干空气的物理特性参数21-9
1.2.3加在十次方倍数前面的序数21-10
1.2.4不同应用技术所使用的压力(物理、气象、气动、真空)21-11
1.2.5气动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1-11
1.2.6不同海拔高度气体的压力和温度21-12
1.2.7空气含湿量、温度与密度的关系21-13
1.2.8空气中水饱和值——露点21-15
1.3气体的基本热力学与动力学规律21-19
1.3.1气体的状态变化及其热力学过程21-19
1.3.2气体的基本动力学规律21-20
1.3.3气体通过收缩喷嘴或小孔的流动21-20
1.3.4容器的充气和放气特性21-21
1.3.5气阻和气容的特性及计算21-23
1.3.6管路的压力损失21-24
1.3.7由于管路配件引起的压力损失21-26
1.3.8由于管道摩擦引起的压力损失21-26
1.3.9通过孔口的流量21-26
1.3.10气动元件的简化计算模型21-27
1.3.11测定b和C值21-28
1.3.12气动组件的连接21-29
1.3.13日本管道JIS和美国管道NPT尺寸的转换21-30
1.4气动技术常用术语及图形符号21-31
1.4.1气动技术常用术语21-31
1.4.2气动技术图形符号21-31
1.5气动技术基础事项21-52
1.5.1气动元件及系统公称压力系列21-52
1.5.2气动元件的流通能力的表示方法21-52
1.5.2.1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测定21-52
1.5.2.2气动元件流通能力的其他表示方法21-55
1.5.3空气的品质21-56
1.5.3.1压缩空气的品质分级与应用场合21-56
1.5.3.2各种应用场合对空气品质的要求21-57
1.5.3.3空气中的杂质对气动元件的影响21-57
1.5.3.4ISO 8573-1:2010空气质量标准21-58
1.5.4密封21-58
1.5.5气动元件气口螺纹21-60
1.6气动技术常用计算公式和图表21-65
第2章气动系统
2.1气动基本回路21-67
2.1.1换向回路21-67
2.1.2速度控制回路21-69
2.1.3压力与力控制回路21-70
2.1.4位置控制回路21-73
2.2典型应用回路21-75
2.2.1同步回路21-75
2.2.2延时回路21-76
2.2.3自动往复回路21-76
2.2.4防止启动飞出回路21-77
2.2.5防止落下回路21-78
2.2.6缓冲回路21-78
2.2.7真空回路21-79
2.2.8基本逻辑回路21-80
2.2.9其他回路21-84
2.2.10应用举例21-90
2.3气动系统的控制21-103
2.3.1DIN 19226标准给出的控制系统类型21-103
2.3.2根据信息的表示形式和信号处理形式的不同来分类的控制系统21-103
2.3.3根据信号处理形式的不同来分类的控制系统21-103
2.3.4根据有否反馈来分类的控制系统21-103
2.3.5监控21-104
2.3.6气动顺序控制系统21-105
2.3.7继电器控制系统21-106
2.3.7.1常用继电器控制电路21-106
2.3.7.2典型的继电器控制气动回路21-108
2.3.8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21-112
2.3.8.1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21-112
2.3.8.2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21-113
2.3.8.3可编程控制器常用编程指令21-114
2.3.8.4控制系统设计步骤21-116
2.3.8.5控制系统设计举例21-117
2.3.9全气动控制系统21-118
2.3.9.1梯形图符号集21-118
2.3.9.2设计流程21-120
2.3.9.3基本回路21-121
2.3.9.4应用回路21-121
2.3.9.5应用实例21-129
2.3.10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CNC21-129
2.3.11机器人控制系统RC21-129
2.3.12气动非时序逻辑系统设计21-129
2.3.13设计举例21-130
2.3.13.1用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21-130
2.3.13.2应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21-131
2.4气动系统自动化21-132
2.4.1快速步进器21-132
2.4.1.1双手控制模块21-132
2.4.1.2气动计数器21-134
2.4.1.3气动定时器21-134
2.4.1.4电气计数器21-135
2.4.1.5差压调节器21-135
2.4.1.6气动继电器21-135
2.4.1.7单喷嘴挡板放大器21-136
2.4.2伺服定位系统21-136
2.4.2.1带有位移传感器的驱动器21-136
2.4.2.2轴控制器21-136
2.4.3抓取系统21-136
2.4.3.1抓取模块21-136
2.4.3.2笛卡儿系统21-137
2.4.3.3平行运动系统21-137
2.4.3.4控制器21-137
2.4.4气动自动化辅件21-138
第3章气动元件的选型及计算
3.1气源设备21-144
3.1.1空气压缩机21-144
3.1.2后冷却器21-150
3.1.3主管道过滤器21-150
3.1.4储气罐21-151
3.1.5干燥器21-152
3.1.6自动排水器21-154
3.2气动执行元件21-155
3.2.1气动执行元件的分类21-155
3.2.2气缸21-157
3.2.2.1气缸的分类21-157
3.2.2.2气缸的常用安装方式21-161
3.2.2.3气缸的结构21-162
3.2.2.4气缸特性21-178
3.2.2.5理论出力表21-180
3.2.2.6无杆气缸的转矩限制21-183
3.2.2.7负载比(工作压力5bar,摩擦因数0.01、0.2)21-183
3.2.2.8气缸质量(工作压力5bar,负载比85%,气缸直径25~100mm)21-184
3.2.2.9每100mm行程双作用气缸的空气消耗量(修正了绝热过程的损失)21-184
3.2.2.10双作用气缸从20~100mm缸径的理论耗气量(100mm行程时)21-185
3.2.2.11双作用气缸20~100mm缸径时的实际流量21-185
3.2.2.12气缸的压杆稳定计算21-185
3.2.2.13气缸相关标准选摘21-187
3.2.2.14气缸的选择21-190
3.2.3气马达21-190
3.2.3.1气马达与液压马达和电动机的比较21-190
3.2.3.2气马达、液压马达和电机的功率质量比与功率体积比21-193
3.2.3.3各种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公式21-193
3.2.3.4计算换算到马达轴的负载转矩21-195
3.2.3.5气马达的结构原理及特性21-195
3.2.3.6气马达的特点21-198
3.2.3.7气马达的选择和特性21-198
3.2.3.8气马达回路21-200
3.2.4摆动气缸21-202
3.2.5气爪21-202
3.2.5.1气爪分类21-203
3.2.5.2气爪受力计算21-204
3.2.5.3气爪使用注意事项21-205
3.2.5.4SMC公司气爪的选定21-208
3.2.6气动人工肌肉21-212
3.2.6.1气动人工肌肉的分类21-212
3.2.6.2气动人工肌肉的特性21-218
3.2.6.3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方向与应用21-218
3.2.7气动机构21-219
3.2.7.1滑动机构21-219
3.2.7.2滚动机构21-219
3.2.7.3连杆机构21-221
3.2.7.4阻挡机构21-231
3.2.7.5连杆增力机构21-231
3.2.7.6气动扩力机构21-234
3.2.7.7升降台21-235
3.2.7.8用气动缸驱动的绳索机构21-237
3.2.7.9使用齿轮齿条的直线运动机构21-242
3.2.7.10使用回转式执行机构的摆动运动机构21-242
3.2.7.11使用回转式执行机构的回转运动机构21-243
3.2.7.12使用摆动或回转马达的直线运动机构21-243
3.2.7.13使用直线式气动缸的回转运动机构21-244
3.3气动控制元件21-244
3.3.1方向控制阀21-244
3.3.1.1换向阀21-244
3.3.1.2其他方向控制阀21-253
3.3.1.3阀岛21-254
3.3.2压力控制阀21-258
3.3.2.1减压阀21-258
3.3.2.2安全阀21-264
3.3.2.3增压阀21-265
3.3.3流量控制阀(节流阀)21-265
3.3.3.1流量控制阀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21-266
3.3.3.2节流阀的典型流量特性21-268
3.3.3.3节流阀的选择21-268
3.4气动管路设备及气动附件21-268
3.4.1过滤器21-268
3.4.2油雾器21-271
3.4.3气源处理三联件和二联件21-271
3.4.4管接头21-272
3.4.5气动视觉指示器21-273
3.4.6二位二通螺纹插装阀(单向阀)21-273
3.4.7锁定阀21-273
3.4.8储气罐充气阀21-275
3.4.9呼吸器21-275
3.4.10自动排水器21-275
3.4.11快速排气阀21-275
3.4.12典型的梭阀21-276
3.4.13自动电气排水阀21-277
3.4.14气管21-277
3.4.14.1气动管道的尺寸21-277
3.4.14.2气动管道允许的最高工作压力和最小弯曲半径21-278
3.4.14.3压力与温度转换系数21-278
3.4.15消声器21-279
3.4.16油压缓冲器21-279
3.5真空元件及真空系统21-283
3.5.1空压机和真空泵的分类21-283
3.5.2压力等级和术语21-284
3.5.3真空系统的构成、分类及应用21-284
3.5.3.1真空范围与应用21-284
3.5.3.2通过孔口的真空流量21-285
3.5.3.3常用的真空度量单位21-285
3.5.3.4压力系统和真空系统原理对照21-287
3.5.3.5可用的组合式压缩机/真空泵系统21-287
3.5.3.6真空泵与真空发生器的特点21-287
3.5.3.7真空泵的分类21-288
3.5.3.8真空泵性能21-288
3.5.3.9真空泵的选择21-290
3.5.3.10真空泵的正确使用与保养要点21-293
3.5.4真空系统的构成、分类及应用21-293
3.5.5真空发生器21-295
3.5.6真空吸盘21-298
3.5.7真空辅件和真空系统21-301
3.6气动比例(伺服)控制元件21-306
3.6.1气动比例(伺服)控制系统21-306
3.6.2气动比例(伺服)阀21-308
3.6.2.1气动比例(伺服)阀的分类21-308
3.6.2.2气动比例(伺服)阀的主要构成部件及其工作原理21-309
3.6.2.3典型电-气比例阀21-314
3.6.3气动比例(伺服)系统应用举例21-319
3.6.4电气比例阀用控制器21-320
3.6.5电气比例定位器21-322
3.6.6电气比例变换器21-323
3.6.7终端定位模块与电子末端定位软停止控制器21-325
3.7安全气动系统新元件21-326
3.7.1软启动泄气阀21-326
3.7.2接头型截止阀21-326
3.7.3气动保险丝21-326
3.7.4自卸空安全快速接头21-328
3.7.5双手控制装置21-328
3.7.6锁定阀21-330
3.7.7速度控制阀(带残压释放阀)21-331
3.7.8缓慢启动电磁阀减速阀(外部先导式电磁阀)21-331
3.8气动逻辑元件21-332
3.8.1基本逻辑门21-332
3.8.2逻辑单元的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21-332
3.8.3常用逻辑元件21-338
3.8.3.1截止式逻辑元件21-338
3.8.3.2膜片式逻辑元件21-344
3.8.3.3滑阀式逻辑元件21-346
3.8.3.4顺序控制单元21-349
3.8.3.5气动逻辑元件的性能及使用21-350
3.8.3.6气动逻辑控制的选择21-352
3.8.3.7气动逻辑元件产品(park公司)21-354
第4章信号转换装置
4.1气-电转换器21-356
4.1.1干簧管式气-电转换器21-356
4.1.2膜片式气-电转换器21-356
4.1.3压力开关21-357
4.1.3.1高低压控制器21-357
4.1.3.2可调压力开关21-358
4.1.3.3多用途压力开关21-358
4.2电-气转换器21-359
4.3气-液转换器21-359
4.3.1工作原理21-359
4.3.2选用21-361
4.3.3使用注意事项21-362
4.4气-液元件21-364
4.4.1气-液阻尼缸21-364
4.4.2气-液增压缸21-367
第5章高压气动技术和气力输送
5.1高压气动技术21-369
5.1.1高压压缩空气的主要来源21-369
5.1.2高压气动元件和辅件21-370
5.1.3使用高压气动时注意问题21-376
5.1.4高压气动技术的应用21-376
5.2气力输送21-379
5.2.1气力输送的特点21-379
5.2.2气力输送装置的型式21-379
5.2.3气力输送装置的主要设备21-383
5.2.3.1供料器21-383
5.2.3.2输料管道、管件21-385
5.2.3.3分离器(卸料器)21-386
5.2.3.4闭风器21-388
5.2.3.5除尘器21-388
5.2.3.6气源机械21-388
5.2.3.7消声器21-388
5.2.4气力输送的应用21-388
第6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6.1维护保养21-390
6.2维护工作内容21-392
6.3故障诊断与对策21-393
6.4常见故障及其对策21-395
6.5气动系统的噪声控制21-400
6.5.1往复压缩机的噪声对策21-400
6.5.1.1整机噪声组成21-400
6.5.1.2压缩机的噪声控制21-400
6.5.1.3低噪声压缩机站的设计21-401
6.5.2回转式压缩机的噪声对策21-401
6.6压缩空气泄漏损失及其对策21-404
6.7压缩空气系统的节能21-404
6.7.1压缩空气系统能耗评价体系及节能诊断方法21-404
6.7.2空压机群运行优化管理21-404
6.7.3供气环节节能监控管理21-405
6.7.4末端节能用气设备21-406
第7章气动元件产品
7.1气动执行器21-407
7.1.1普通单活塞杆气缸21-407
7.1.1.1PB系列单活塞杆气缸( 4~16)21-407
7.1.1.2QCJ2系列微型单活塞杆气缸( 6~16)21-412
7.1.1.310Y-1系列小型单活塞杆气缸( 8~50)21-417
7.1.1.4QGP系列单活塞杆气缸( 10,16)21-421
7.1.1.5QC85系列标准小型单活塞杆气缸(ISO 6432)(10~25)21-425
7.1.1.6MA系列单活塞杆气缸(16~63)21-427
7.1.1.7QGBX小型单活塞杆气缸(ISO 6432)(20~32)21-433
7.1.1.8QGX小型单活塞杆气缸(20~40)21-435
7.1.1.9QCM2系列小型单活塞杆气缸(日本规格)(20~40)21-441
7.1.1.10QC75系列小型单活塞杆气缸(欧洲规格)(32~40)21-444
7.1.1.11QDNC系列标准方型单活塞杆气缸 (ISO 6431)(32~100)21-446
7.1.1.12QSC系列标准单活塞杆气缸(ISO 6430)(32~100)21-449
7.1.1.13QGBZ中型单活塞杆气缸(ISO 15552)(32~125)21-452
7.1.1.14QC95系列单活塞杆标准气缸(ISO 6431)(32~200)21-458
7.1.1.1510B-5系列无拉杆气缸 (32~200)21-461
7.1.1.16QGZ中型单活塞杆气缸(40~100)21-464
7.1.1.17QGC系列重载单活塞杆气缸(80~160)21-469
7.1.1.18JB系列缓冲单活塞杆气缸(80~400)21-470
7.1.1.19QGD大型单活塞杆气缸(125~350)21-473
7.1.2普通双活塞杆气缸21-481
7.1.2.1XQGAX2系列小型双活塞杆气缸 (12~32)21-481
7.1.2.2QGY(EW)系列双活塞杆薄型气缸(20~125)21-481
7.1.2.3QGEW-2系列无给油润滑双活塞杆气缸 (32~160)21-482
7.1.2.410A-3ST系列双活塞杆缓冲气缸 (32~400)21-484
7.1.2.5XQGAy2 (By2) 系列轻型双活塞杆气缸 (40~63)21-485
7.1.2.6QGEW-3系列无给油润滑双活塞杆气缸 (125~250)21-485
7.1.3薄型气缸21-486
7.1.3.1QCQS系列薄型气缸(日本规格)(12~25) 21-486
7.1.3.2ACP系列薄型气缸 (12~100)21-488
7.1.3.3ACQ系列超薄型气缸(12~100)21-492
7.1.3.4SDA系列超薄型气缸(12~100)21-500
7.1.3.5QCQ2系列薄型气缸(日本规格)(12~100)21-507
7.1.3.6QGDG系列薄型带导杆气缸(12~100)21-510
7.1.3.7QCN系列薄型气缸(欧洲规格)(16~100)21-512
7.1.3.8QADVU系列紧凑型薄型气缸 (16~100)21-515
7.1.3.9QGY系列无给油润滑薄型气缸 (20~125)21-519
7.1.3.10QGY-M系列杆端外螺纹薄型气缸 (20~125)21-520
7.1.3.11QGS短行程/紧凑型薄型气缸(32~100) 21-521
7.1.3.12QGY(Z)系列带导杆防转薄型气缸 (32~100)21-523
7.1.4摆动气缸21-524
7.1.4.1ACK系列摆动气缸 ( 25~63)21-524
7.1.4.2QGHJ系列回转夹紧气缸 (25~63)21-525
7.1.4.3QGK系列无给油润滑齿轮齿条摆动气缸 (20~125)21-526
7.1.4.4QRC系列摆动气缸 (40~125)21-529
7.1.4.5QGH摆动 (回转)气缸 (50~100)21-530
7.1.5其他特殊气缸21-531
7.1.5.1无活塞杆气缸21-531
7.1.5.2行程可调气缸21-537
7.1.5.3增力气缸21-539
7.1.5.4步进气缸21-540
7.1.5.5带导杆气缸21-544
7.1.5.6冲击气缸21-556
7.1.5.7气-液缸21-557
7.1.5.8膜片气缸21-559
7.2方向控制阀21-560
7.2.14通、5通电磁换向阀21-560
7.2.1.13KA2系列电磁换向阀(Rc1/8)21-560
7.2.1.2M3KA2系列电磁换向阀(Rc1/8~Rc1/4)21-562
7.2.1.33KA3系列换向阀(Rc1/4)21-563
7.2.1.4M3KA3集装型电磁换向阀(Rc1/4,Rc3/8)21-565
7.2.1.5QDI系列电控换向阀(DN6~DN25)21-566
7.2.1.64V100系列电磁换向阀(M5~Rc1/8)21-567
7.2.1.74M100~300系列电磁换向阀(Rc1/8~Rc3/8)21-569
7.2.1.8XQ系列二位五通电控换向阀(G1/8~G1/2)21-572
7.2.1.9XQ系列三位五通电控换向阀(G1/8~G1/4)21-573
7.2.22通、3通电磁换向阀21-574
7.2.2.1Q23DI型电磁先导阀(DN1.2~DN3)21-574
7.2.2.23V100系列电磁换向阀(M5~Rc1/8)21-575
7.2.3气控换向阀21-577
7.2.3.13A100系列气控换向阀(M5~Rc1/8)21-577
7.2.3.24A100系列气控换向阀(M5~Rc1/8)21-579
7.2.3.33KA2系列5通气控阀(M5~Rc1/8)21-580
7.2.3.43KA3系列5通气控阀(Rc1/8~Rc1/4)21-581
7.2.3.53KA4系列5通气控阀(Rc1/8~Rc3/8)21-582
7.2.4手控、机控换向阀21-584
7.2.4.1234R8系列四通手动转阀(G1/8~G3/4)21-584
7.2.4.2S3系列机械阀(M5~Rc1/4)21-586
7.2.5单向阀21-588
7.2.5.1KA系列单向阀(DN3~DN25)21-588
7.2.5.2KAB系列可控型单向阀(DN8~DN25)21-589
7.2.6其他方向控制阀21-590
7.2.6.1QS系列梭阀(DN3~DN25)21-590
7.2.6.2KP系列快速排气阀(DN3~DN25)21-591
7.2.6.3KSY系列双压阀(DN3~DN15)21-591
7.2.6.4XQ系列二位三通、二位五通气控延时换向阀(G1/8~G1/4)21-592
7.3流量控制阀21-593
7.3.1QLA系列单向节流阀(DN3~DN25)21-593
7.3.2ASC系列单向节流阀(Rc1/8~Rc1/2)21-595
7.4压力控制阀21-596
7.4.1减压阀21-596
7.4.1.1QAR1000~5000系列空气减压阀(M5~G1)21-596
7.4.1.2QTYA系列空气减压阀(DN3~DN15)21-599
7.4.1.3QPJM2000系列精密减压阀(G1/4)21-600
7.4.2顺序阀21-601
7.5气动管路设备21-601
7.5.1空气过滤器21-601
7.5.1.1QAF1000~5000系列空气过滤器(M5~G1)21-601
7.5.1.2QAFM3000~4000油雾分离器(G1/4~G1/2)21-603
7.5.1.3QAFD3000~4000系列微雾分离器(G1/4~G1/2)21-604
7.5.1.4QAMG3000~4000系列水滴分离器(G1/4~G1/2)21-605
7.5.1.5QSLA系列空气过滤器(DN3~DN15)21-606
7.5.2油雾器21-607
7.5.2.1QAL1000~5000系列空气油雾器(M5~G1)21-607
7.5.2.2QYWA系列油雾器(DN3~DN15)21-609
7.5.3过滤减压阀21-610
7.5.3.1QAW1000~4000系列空气过滤减压阀(M5~G3/4)21-610
7.5.3.2QFLJB系列空气过滤减压阀(DN8~DN25)21-612
7.5.4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三联件(二联件)21-613
7.5.4.1QAC1000~5000系列空气过滤组合(M5~G1)21-613
7.5.4.2QFLJWA系列三联件(DN3~DN25)21-616
第8章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
8.1气动相关技术标准21-618
8.2IP防护等级21-624
8.3关于净化车间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等级标准及说明21-625
8.4关于静电的标准及说明21-628
8.5关于防爆的标准21-631
8.6食品包装行业相关标准及说明21-631
8.7用于电子显像管及喷漆行业的不含铜及聚四氟乙烯的产品21-635
8.8美国危险品表21-636
8.9危险等级划分表21-637
8.10加拿大危险品表21-637
8.11材料相容性表21-638
参考文献21-64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大同,谢里阳主编
译者
编者 编者:秦大同//谢里阳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333827
开本 26cm
页数 189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4029
出版时间 2019-03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chi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机械装备研发、设计技术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机械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3028
CIP核字 2018267808
中图分类号 ①TH122-62
丛书名
印张 1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9
200
8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199.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