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佛学研究十八篇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佛学研究十八篇》集中收录了梁启超各类佛学文章,这些论文基本上是梁先生在接受了新的研究方法后的学术成果,它又反映了从传统佛学向现代佛学研究转向的特点。《佛学研究十八篇/蓬莱阁典藏系列》的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内容叙及:佛教的产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护法事迹,印度境内佛教宗派的分布情况,中印之间的交通,佛教东渐的路线,西域来华的译僧,西行求法的古德,佛教输入中国的年代和地点,汉明求法说、《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大乘起信论》等传说和经典的辨伪,中国佛教的兴衰沿革,佛经翻译的演进,佛教经录的地位,汉唐高僧的著述,玄奘的行历年谱,《四阿含》、《大毗婆沙》等经典的梗概,等等。其中,有不少见解与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陈士强先生的《导读》对《佛学研究十八篇》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目录 《佛学研究十八篇》导读陈士强/1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1 附录佛教大事表/17 佛教之初输入/23 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26 附录二《四十二章经》辨伪/31 附录三《牟子理惑论》辨伪/37 印度佛教概观/43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66 附录说无我/92 佛教与西域/101 又佛教与西域/111 中国印度之交通/125 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160 翻译文学与佛典/176 佛典之翻译/216 附录佛教典籍谱录考/219 读《异部宗轮论述记》/303 说《四阿含》/312 说《六足》、《发智》/330 说《大毗婆沙》/339 读《修行道地经》/356 《那先比丘经》书/358 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361 见于《高僧传》中之支那著述/389 附录/419一《大乘起信论考证》序/421 二佛教心理学浅测/426 三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450 四《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47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佛学研究十八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启超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89135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0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948-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