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医美学读本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始终围绕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即自然科学性,来强调美学原则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体现以及中医对美学的发展。写作中始终贯穿着“关注生命、维护健康”这条主线,挖掘和总结中医在认识健康、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也就是与健康有关的美,与人有关的美。在编写风格上,注意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力求做到人文与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领略中医人文魅力的基础上,巩固专业知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之美。 目录 绪论 一、美的定义 二、美的形态与层次 三、中医美学研究概况 四、中医美学研究内容 章 中医的审美观 节 和谐之美 一、人体自身的和谐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节 新奇之美 一、独创的理论与方法 二、新奇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节 对称之美 一、中医学存在广泛的对称性 二、对称性是和谐的基本保证 第四节 简洁之美 一、言简意赅的中医学理论 二、简洁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第二章 中医美学的基本范畴 节 象——中医美学的审美依据 一、自然之象 二、脏腑之象 第二节 意——中医美学的实现途径 一、《黄帝内经》中的"意" 二、"意"的本质 三、"意"的特征 第三节 和——中医美学的基本特征 一、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和" 二、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和" 三、中医养生保健中的"和" 第四节 善——中医审美的基本前提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 二、中医理论与实践之"善" 三、中医"善"与"美"的统一 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节 阴阳的对立统一美 一、阴阳属性的对称美 二、阴阳对立的统一美 三、阴阳消长运动美 四、阴阳动态平衡美 第二节 五行的图式协调美 一、五行归类的图式美 二、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美 第三节 藏象的整体恒动美 一、藏象体系的整体美 二、脏腑功能的整体美 三、脏腑特性的动态美 四、表里相合的协调美 第四节 经络的平衡对称美 一、经络组成的结构美 二、经络功能的整体美 第四章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美学思想 节 诊断辨证中的审美 一、四诊中的审美 二、辨证中的审美 第二节 病因发病中的审美 一、病因病机中的审美 二、治则治法中的审美 第三节 组方用药中的审美 一、中药应用中的审美 二、方剂配伍中的审美 第四节 针灸治疗中的审美 一、针灸治疗作用中的审美 二、针灸处方中的审美 第五章 中医美学的修养与实施 节 形与神俱之人体美 一、《黄帝内经》中的形神观 二、《黄帝内经》中的人体美 三、形神一体的中医美容 第二节 苍生大医之医德美 一、中医医德的美学原理 二、中医医德的内涵 三、中医医德美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医歌药联之文采美 一、汤头歌诀之韵律美 二、药联故事之情趣美 三、医案医话之文学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美学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武峻艳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959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50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