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德彪西论音乐 反"音乐行家"的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德彪西论音乐(反音乐行家的人)》收录了法国有名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的评论文章和媒体访谈文稿,中译本的上篇为“评论集”,下篇为“访谈录”,共88篇。全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德彪西的音乐思想,特别是他对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法同,乃至欧洲音乐生活的独到见解,其中不乏其对欧洲音乐创作和观演生态的犀利、睿智评价,是一部全面展示作为乐评家的德彪西的思想集和谈艺录。 目录 \t上篇 评论集 \t一、评论舒曼《浮士德》、萨瓦尔《李尔王》序曲、 \t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第三幕和维特科夫斯基的一首 \t交响曲(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4月1日) \t二、评论穆索尔斯基《育儿室》、杜卡《钢琴奏鸣曲》 \t和洛德维尔交响音乐会(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4月15日) \t三、评论神圣的星期五、《第九交响曲》(摘自《白色杂 \t志》,1901年5月1日) \t四、评论歌居0(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5月15日) \t五、评论尼基施音乐会、露天音乐(摘自《白色杂志》, \t1901年6月1日) \t六、与克罗什先生的谈话(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7月1日) \t七、关于几种迷信和一部歌剧(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11月15日) \t八、从《夏娃》到《格里赛利迪斯》(摘自《白色杂志》,1901年12月1日) \t九、我为什么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1902年4月) \t十、评论音乐的发展趋势(摘自《音乐家》,1902年10月) \t十一、德国音乐对法国音乐的影响(摘自《法国信史》,1903年1月) \t十二、评论丹第的《异邦人》(摘自《吉尔·布拉斯》,1903年1月12日) \t十三、对露天音乐会的思考、评论周日的音乐会和巴 \t伐利亚的路易·斐迪南亲王(摘自《吉尔·布拉斯》,1903年1月19日) \t…… \t下篇 访谈录 \t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德彪西论音乐 反"音乐行家"的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著 郝端端 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3054642 |
| 开本 | |
| 页数 | 32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8-03-01 |
| 首版时间 | 2018-03-01 |
| 印刷时间 | 2018-03-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05.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