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华,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等著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
丁少伦 ,济南出版社原总经理、总编辑,编审,独立完成专著一部,参与完成专著一部,主编“党史”系列丛书和“文化中国”系列丛书八十余部,策划并组织撰写的理论读物曾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个人发表哲学、美学、文艺批评文章五十余篇。
图书 | 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书系 |
内容 | 作者简介 何中华,山东莒南人,现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等著作,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 丁少伦 ,济南出版社原总经理、总编辑,编审,独立完成专著一部,参与完成专著一部,主编“党史”系列丛书和“文化中国”系列丛书八十余部,策划并组织撰写的理论读物曾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个人发表哲学、美学、文艺批评文章五十余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究竟是千什么的? 第二章 马克思与东方社会 第三章 马克思与中国的“相遇” 第四章 马克思与中国的“互构” 第五章 毛泽东:一个成功的范例 第六章 马克思在中国遇到的挑战 第七章 马克思与中国的未来 第八章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后记 内容推荐 何中华著的《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以马克思及其学说实质性地融入并改变中国实际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从逻辑和历史两个维度凸显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互化”的进程及其脉络,使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除了“导言”外,共分八章:马克思与东方社会;马克思与中国的“相遇”;中国道路和命运的实际改变;马克思与中国的“互构”;毛泽东:马克思与中国融通的范例;马克思在中国遇到的挑战;马克思与中国:本土化与现代化;马克思与中国的未来。本书的撰写将兼顾可读性和学术性,力求生动而不肤浅、深入而不晦涩,以便做到最大限度地扩展读者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中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8317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8-05 |
首版时间 | 2018-05 |
印刷时间 | 2018-05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6 |
CIP核字 | 2018076873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37 |
宽 | 15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