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国学视野下的西域研究 |
| 内容 | 作者简介 乌云毕力格,蒙古族,1963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靠前蒙古学会副主席,中国蒙古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日本靠前蒙古文化研究协会会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蒙古学问题与争论》)主编。 目录 “土垠”为汉“居卢訾仓”故址说 伊循故址新论 罗布淖尔考古与楼兰-鄯善史研究 文本对勘与历史建构:藏传佛教于西域和中原传播历史研究导论 Revitalizing Sino-Tibetan Buddhist Studies:Some Old and New Thoughts 1705年西藏事变的真相 16世纪蒙古“浑臣”考 1655年以前的喀尔喀扎萨克问题 Archaeological and palaeopathological study on the third/second eenlury BC grave from Turfan, China: Individual heahh history and regional implications 唐西州的古代药方研究 交河沟西康家墓地与交河粟特移民的汉化 黑水城西夏文洪州禅文献初步分析:以《洪州宗师教仪》及《洪州宗趣注解记》为例 怛逻斯之战和天威健儿赴碎叶 ——新获吐鲁番文书所见唐天宝年间西域史事 考古新发现所见康居与粟特 Tocharian Fragment THT333 in the Berlin Collection 新疆库车县文物局所藏梵本《法集要颂经》残片考释 龟兹语smam 从柬声字的谐声通假看复辅音学说的局限 从敦煌吐蕃藏汉对音文献看藏语浊音清化 P.T.396的版本来源及其反映的汉语语音现象 Padhanasutta:佛传中降魔悟道的起源 ——对巴利文、梵文及汉译佛典的比较考察 佛传图像在印度的历史发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论文精选集,内容涉及藏学、汉藏佛学、佛教文献、中亚古代民族与文明、新疆考古、蒙古学、西夏学等内容。全书运用语文学研究方法,解读古代吐火罗语、粟特语、梵文、藏文、西夏文、蒙古文、满文等文献,结合语言学和历史学研究,对西域古代文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学视野下的西域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乌云毕力格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乌云毕力格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8539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71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9-9 |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80 |
| CIP核字 | 2016154194 |
| 中图分类号 | K29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13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