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60年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60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诞生;40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成立;22年前,两所合并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今天,研究所已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远牧西北,砥砺筑梦。60年来,在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一代代牧药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重量畜牧兽医科研机构。2007年,研究所进入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百强行列。2011年,研究所排名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第44名、中国农业科学院1名、甘肃省名。2009年,研究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选单位”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农业部系统首批荣获该称号的两家单位之一。探赜索隐,钩深致远。60年来,几代牧药人立足西北,扎根陇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孜孜不倦,求索不辍,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600余项,获奖成果277项,其中重量奖12项,省部级级奖156项;授权936项,培育畜禽新品种5个,牧草新品种8个,创制国家一类新兽药4个,获新兽药、饲料添加剂证书77个;发表论文6161篇,SCI收录论文204篇,出版著作236部;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4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8项。转化推广了“大通牦牛”“高山美利奴羊”“痢菌净”“喹烯酮”“中兰1号紫花苜蓿”“中兰2号紫花苜蓿”等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为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应有的科技支撑。涌现出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这、“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和省部级领军人才等很好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目录 一 领导关怀 二 研究所简况 01?历史沿革 02?现任领导班子 03?历任所长、书记 04?组织机构 05?管理团队 06?研究室与科技创新团队 三 科技创新与科技兴农 01?科技成果 02?新兽药 03?畜禽新品种 04?牧草新品种 05?和软件著作权 06?论文 07?著作 08?期刊杂志 09?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 四 人才队伍 01?各类人才 02?研究生教育 五 国际合作交流 01?会议交流 02?出访 03?到访 六 条件建设 01?科研条件 02?科技平台 七 党的建设与文明建设 01?荣誉 02?学习教育 03?党员活动 04?文明建设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60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志强, 赵朝忠,李建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639219 |
| 开本 | |
| 页数 | 12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19000 |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S8-2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