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公众史学.第二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公众史学是突出受众的问题、关注点和需求的史学实践,它促进历史学以多种或多元方式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促成史家与公众共同将“过去”建构为历史。《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专业文集,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理论、实践、方法、教学等。本书收集了靠前研究公众史学的一线学者的文章,秉承跨学科、跨文化的理念,通过理论探索、学术述评、实地研究、专题讨论、评论(包括公众史学新书、博物馆展览、影视与数字历史项目等)、动态与前沿、读史札记、读者来信/综述等专栏, 探讨历史在公众领域的产生、表征、呈现、认知和传播。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娜是浙江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史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口述历史叙事中心靠前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人文学院“靠前学者”。曾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 目录 理论探索、前沿与反思 公众史学:起源、特征及展望 共享权威:公众史学不是单行道 博物馆、遗址与历史保护 安顺地戏“遗产化”过程中的真实性与记忆再造 传统大家族建筑空间的一次实质性形变――以仙居县高迁村慎德堂为例 《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50周年纪念文章系列之二 在对过去的浪漫记忆中收获 罗伯特?厄特利:国家历史保护项目之父 历史保护为黑暗的往事点亮一盏明灯 垃圾的历史:作为历史物产的基础设施 宾夕法尼亚的墓园:历史保护应发挥的作用 为更好地记录历史而奋斗? 在对过去的浪漫记忆中收获:保护、旅游与历史 家族史研究 引言家族史研究与家族资源的发掘:拓展公众史学发展的新领域 民间家书与公众历史建构 论谱系学 海外华人寻根定制化服务研究――以中华家脉为例 数字公众史学 在线与拓展?:数字时代的公众史学与历史学家 历史教育 美国公众史学教育的实用主义根源 评论 书评 走向数字化与国际化的公众史学――评《牛津公众史学读本》 理论的基石与实践的典范――评《牛津公众史学读本》 会议述评 家族史国际工作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公众史学.第二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娜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李娜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901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6 |
CIP核字 | 2019045927 |
中图分类号 | K0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68.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