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徒步墨脱生死路
内容
编辑推荐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的希望小学,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着,那里的孩子们,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徒步墨脱生死路》作者王颖洁一行人带着全国人民捐赠的物资,走进墨脱,给那里孩子带去学习用品,也带去外面世界的点点滴滴。你可以把它看作惊心动魄的探险,也可以看作心灵的孤旅。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段震撼千万读者心灵的旅途……

内容推荐

王颖洁编著的《徒步墨脱生死路》内容介绍:出发前有网友说:“这是一个疯子领着一群傻子走墨脱。”

而他们说:“即使是变成傻子,也都无怨无悔。”

六个男人五个女人,来自不同的城市,在机缘巧合下相遇,共同经历十天的徒步之旅,一起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从陌生的过窖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死之交。

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是一场爱心捐赠的旅途。

西藏墨脱县背崩乡的希望小学,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着,那里的孩子们,过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苦生活。这一行人,带着全国人民捐赠的物资,走进墨脱,给那里的孩子带去学习用品,也带去外面世界的点点滴滴。

你可以把《徒步墨脱生死路》看做惊心动魄的探险,也可以看做心灵的孤旅,也可以看做不可思议的浪漫之行。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段震撼千万读者心灵的旅途……

目录

缘起:高原上的孤岛,中国的“亚马逊雨林”

2009年8月21日~23日 T264次列车广州~拉萨

乘着火车去拉萨

高原风光无限好

2009年8月23日~25日 拉萨

集结拉萨

漫步八廓街

第一次集体会议

2009年8月26日~28日 八一镇~派镇

不一样的八一镇

简单的派镇

初识背夫平措

观景风波

背夫的冲突

2009年8月28日 派镇~拉格

山路惊魂

翻越多雄拉山

壮美无情的瀑布T3

山间客栈

门巴女人

拉格雨夜

2009年8月29日 拉格~汗密g1

12岁的小背夫

解决喝水问题

步入热带雨林

初涉蚂蟥区

久违的热水澡

2009年8月30日 汗密~背崩

与蚂蟥的“生死较量”

亲历塌方

“虎口”历险

阿尼桥上的日 光浴

二号桥的午餐

向左走,向右走?

山间高速公路

解放桥

纯朴的欢迎仪式

再见,平措

另一种体验

2009年8月31日 背崩

歌声与理想

别样的“小资”生活

2009年9月1日 背崩~墨脱

不一样的纯真年代

溜索——大峡谷上的独特风景

漫山的雪莲

后记:一切重新开始

试读章节

  抛去爱心捐赠的目的,就我个人而言,直到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依然不确定这次墨脱之行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只知道我想走近她,走近这个莲花圣地,在她封闭千年的神秘与美丽还未向世人敞开的时候,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徒步穿越她,亲身去碰触那原始的文明。即使这途中隐伏着无法预料的危险,即使可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只知道,这将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旅行体验。

列车飞速地行驶着,窗外的景物逐渐由高耸的建筑、闪烁的霓虹灯,变成滚滚的稻田,巍峨的山脉,接着便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然后再变回建筑、稻田、山脉、原野,如此反复。

我们乘坐的T264次列车是唯一一趟由广州开往拉萨的火车,总共运行4980公里,是全国运行距离和时间最长的铁路客运路线,全程历时近55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将要在这趟列车上度过漫长的三天两夜,还得长时间忍受硬邦邦的座位和屁股之间的冲击与摩擦。

这趟列车的票价贵的吓人,单是硬座车票就要45l元。不过比起我们的祖国在修建青藏铁路的工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来说,我们的车票钱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仅仅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

而这车厢也颇有科技含量。这趟列车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首列高原高寒列车,配有高原供氧系统,实行整仓加氧,还可以根据车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自动控制制氧机的运作,使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始终保持在人体舒适的水平上,从而缓解旅客的高原反应。列车即使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舒适、安全运行。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该车设有真空集便装置和污水、污物箱,所有废水、污物均统一收集,统一排放。进气系统为全新结构,可防风雪风沙的进入。非电器件均采取了防紫外线措施,还配有世界最先进的避雷设备,确保列车在雷电多发的高原上安全运行。我不由地感慨现代科学的伟大。

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那些回族兄弟们。无论车厢里多么拥挤、嘈杂,他们依然会找一个地方,铺上干净的毯子或者报纸,虔诚地做祷告,仿佛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似的。想来很多时候自己心浮气躁,还是因为心中没有如此坚定的信仰的缘故吧!

列车到达西宁后,人已经下了大半,只剩下一些旅游者,原本拥挤不堪的车厢瞬间变得空旷起来,车上到处都是空座,我们想坐哪里就可以坐哪里,甚至可以把睡袋平铺在三个人的座位上睡觉。

上车之前就没有休息好,再加上旅途劳顿,疲惫的我索性闭上眼睛装睡,但又睡不着,那就看风景吧。人们都说,如果你想去西藏,最好就是坐火车,因为在青藏线上你可以领略到的不只是风景……

“你把刚才那个朋友的信装好了吗?”刘朗突然问起。

我们三个人是广东物资筹集的代表,从8月初开始筹集物资,许多淘宝的店主、网友、驴友和亲戚朋友都很积极,21日出发时,还有几个爱心捐助者抱着整箱的药品、文具、书籍等在火车站等我们。其中一个人托我带了一封信给背崩小学的校长,因为当时比较匆忙,我满口答应了,却在匆忙中想不起将信放在了什么地方,被刘朗一问,才想起要翻找。  站起身来,看着已经打包好的装备和行李整齐有序地放置在行李架上,没办法大动干戈地翻,决定到拉萨再找那封信。我在心中祈祷:但愿没有丢,否则就太对不起那位朋友了。

此时,窗外的景物有些单调和荒凉,而且越往西走,植被就越少,人烟也越稀。我能明显地感到,火车与铁轨不断地沿着道路攀升,车厢门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的不断攀升的海拔高度和越来越稀薄的空气告诉我,我们已经正式踏上了青藏高原。P7-9

序言

大学的时候,总是喜欢憧憬美好的未来,给自己的人生无数遍地规划,再无数遍地修改。直到毕业后,每天忙着做简历、投简历和改简历,赶场似的奔走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高跟鞋磨成了平跟,嘴角磨起了泡,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多次面试失败的经历,让我的憧憬就像一个上升的气泡,突然间“砰”地一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几次面试都没有结果,一股股莫名的哀伤逐渐缠绕着我,我开始心灰意冷了。揣着梦想去学校,辛辛苦苦读了六年小学,勤勤恳恳读了三年初中,废寝忘食读了三年高中,稀里糊涂读了四年大学,使出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二级证书,学位证、毕业证齐全了,满怀抱负走出校门,却被社会所遗忘。

大学毕业后,一直想着要独立,不想花家里一分钱,没有找到工作的我,银行卡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干净舒适的公寓是住不起了,只好搬到城市最边缘的地方去。

刘朗是我的男友,他原本要帮我租一套好房子,但是仅剩的那点傲骨和自尊,让我很果断地拒绝了。他和我同龄,但比我高一届。他很幸运地在大学一毕业就进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资待遇好得不得了,而且未来的发展空间还会更好。相形之下,我的颓废更加显眼——他是“白领精英”,而我只是“无业游民”、“边缘人物”。

我在“蚁族区”租下了一间铁皮搭建的平房。这里虽然地段偏远,租金低廉却是个十足的诱惑。比起露宿街头,遮风挡雨的地方还是有的。这里住着很多和我同龄的人,虽然被叫做“蚁族”,生活条件不如意,他们还是怀揣梦想,而且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算是另一类比较消沉的人,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时光,把自己密闭在私密的空间里,放纵自己的灵魂任性地枯萎。

本以为是自己情感脆弱,害怕一切抱负化为遗憾,从而逃避一切事物。但后来才明白,那仅仅是我失掉了信心,已经安于现状,固守在熟悉的环境里而已。而这变成了我生活的态度,一种注定被世界所遗弃的态度。

就这样,我白天浑浑噩噩地在网络上寻找着心灵的慰藉,夜晚的时候蜷缩在床上,闭着眼却无法人眠。脑子里规划着未来,睁开眼,还是那张床,还是那堵苍白的墙。有时候恨这个世界,在心里一遍遍地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艰难?却没有人回答。

那段日子,不管我怎样搜肠刮肚地组织语言来描述,总是没有办法完全表达我的心情。我也很想明白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有很多感觉是说不清楚的,最令人感到痛苦的,往往是无法言说的。

我不知道自己会这样消沉多久,直到慢慢失去我的所有,失去刘朗,失去父母的期待,失去所有朋友,失去我所珍视的一切。直到我去了墨脱,去了背崩,看了那些孩子们,那一段震撼心灵的旅途,让我经历了一次生命与灵魂的蜕变。

也许,我们探究的问题,总会与一些毫不相干的故事紧密相连。一个故事有了结尾,另一个故事也有了开端,只是身在其中的我们当时毫无察觉,不知道而已。就像走在一段路的尽头,总是另一段路的开始,仅仅因为我们的视野有限,装不下全部的路程和路线罢了。

后记

一切重新开始

一起经历了这几天的极限之旅,一起经过风风雨雨,我们几人之间的感情牢固了许多。人与人相处真是一门学问。

回来之后,我们的QQ群都把名字从‘墨脱之行’改为‘生死之交’,意义深了很多。

从墨脱回来,本打算一起去拉萨玩两天,但大姐要去四川,在林芝就上了川藏线。一行人就此别过,各自返回到原来的生活。

仅仅几天光景,曾经的陌生人,就成了共同经历生死的伙伴,生怕此生再也无法相见。告别时,给予彼此一个真诚的拥抱,眼泪喷涌而出,无法自已。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无论有过何种经历;只是在一瞬间感触颇多,回到原来的生活,依旧改变不了什么。只不过是从起点开始转了个圈,又回到了起点。”

可是我感觉还是有所区别的,至少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

从墨脱回来不久,我就在一家报社找到了工作。上班的第一天,我坐在梳妆台前,照着镜子,审视自己的脸。

拿着小镜子照了照,眨眨眼睛,我的自信开始膨胀,咬着一根筷子,练习着微笑,墙上的钟表正好7点3吩,换上熨平整的工装,深蓝色西装外套,同样颜色的短裙,换上浅蓝色竖杠衬衫,在领口打上蝴蝶结,黑色高跟鞋,站立在全身镜前,来回走了几个回合,仔细前后左右照了一番。

端端立直,嘴唇稍稍弯起,微笑。

回想起去派镇的那天清晨,在饭店门前,遇见一家朝拜的信徒,最小的孩子也不过七八岁。

几乎所有人,全身上下的衣物都已污秽不堪,腰上围着一条皮围裙,膝盖上裹着皮护膝,手掌上绑着两个木板,双手合十,闭上双眼,把手高高举过头顶,再缓缓放下,触及三条灵魂的通路,额头、嘴唇、接着心口。慢慢跪下,手掌向前推动,最后额头触地,用尽全身力气将整个身体与大地接触,三步一拜,重复同样的动作,他们的额头上已经生出老茧,却全然不在乎。

我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才能有如此执着的信仰追求,很敬畏那样真诚的信仰。或许,人生存的支点就来源于此,在各自的朝圣路上,用灵魂朝拜,最终将躯体带入圣地,寻求近似伊甸园的归宿。

匍匐跪行的人群在视野中出现,消失,又出现,又消失,合指默默地祈祷,扎西德勒,祝福所有人,没有民族、国界之分。

思绪回到当下,脸上依旧保持微笑的状态,十指却不由自主交叉扣在一起,抬头看见钟表,现在出门时间正好。

电梯下降的时候,我对周围站着的上班族微微一笑。起初他们都愣住了,诧异地看着我,不过很快,他们也对我回了一个微笑。

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汽车鸣笛声、小贩叫卖声、人群交谈声……混杂在一起,阳光不那么刺眼,头顶却已经可以感觉到温度。我不准备撑起遮阳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情兴奋而又紧张,将要开始工作了!

时间可以磨钝那些尖锐的记忆边缘,只给人留下平淡的、不突兀但也不会影响心情的回忆。

2010年的最后几天,我决定再次踏上墨脱路,亲自去平措的家里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墨脱嘎隆拉隧道年底贯通,随着公路不断建成,墨脱的与世隔绝渐渐被打破,我想看看背崩的变化有多大。很感谢西藏军区后勤部政委和墨脱县原副县长,以及现任政法委书记对我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只身一人去墨脱感受不到一丝的恐惧,我甚至很期待,即使在很多朋友和驴友的眼中这是多么疯狂的举动。只是到了拉萨后才获悉林芝的积雪厚达2米,墨脱完全进不去。只好选择放弃。虽然很遗憾,却觉得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选择放弃一件事情,我甚至在返回西安老家的时候在想,如果没有墨脱之行,没有那么多的阻碍,我不会发现自己身体潜在的力量。除夕之夜,当我顶着漫天璀璨的焰火赶回家中时,内心却是从未有过的安静平和。

曾经以为去西藏是一种修行,往返几次的旅行每次都有感触,可是我知道我会回到我熟悉的生活,每每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西藏的风景,感受藏文化。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在西藏的点点滴滴,犹如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恋人,只是埋藏在心中一样:当哲蚌寺的僧人对我微笑,合掌说一句:喳嘛呢叭咪畔;当清晨我走进大昭寺,喇嘛教我在大殿匕行大礼的时候;当桑耶寺的僧人与我迎面而过,合掌的一句:阿弥陀佛;在我走进玛吉阿米,那些陌生的人投来真诚的笑容,互道扎西德勒……我似乎觉得虽然没有进到墨脱,却在走过一段虔诚的心灵之旅,我们身体所力行的仅仅是一种对失去而不复返的人生的态度,或者也可以说那是我们心中所期待的修行。盘腿坐在大殿上,坐在佛祖的脚下,我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和,调整自己的呼吸,想让自己放空,却发现真的很难。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杂念,那种般若的智慧和慈悲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始终无法理解。抬头看着佛主微微闭着双眼,两鬓轻轻上扬的面容,我想问,如果生活很痛苦,是因为人的善变,事物的无常,还是我错把一切都当作永恒?虽明白花开花谢不去留恋的道理,却执著于所爱之人、所历之事。佛祖神情依旧泰然自若,自然地散发着威严,眼前焚起的藏香升腾起一片香雾。

墨脱还是会去,去看看平措,看看那里的变化。我相信,活着,就要生活,有生活,就有美好的日子。走过昨天,今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都是最美好的开始。

书评(媒体评论)

王颖洁是我所认识的年轻人中的优秀代表,她不仅勇敢、聪慧,而且非常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她和她的朋友为我们墨脱送来了沉甸甸的关爱和极其珍贵的希望,令每一个墨脱人感动不已。

——原墨脱县副县长 邓春林

这是一个“80后”女大学生的墨脱之行的记闻、记感作品。带着“捐助”的使命,远足人迹罕至的墨脱,本身就很难能,而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记述一路行旅时,状物又记事,写景又写人,驴友们在艰窘中的互相帮助,与小背夫对比中的自我反省,关于谁是生活的强者谁又是弱者的寻思与诘问等,使得作品风景背后有心境,自然之中有人文。一次“援助”背崩小学生的墨脱之旅,实际上也是一次自我心灵的难得“援助”。

作者的感觉微妙而灵动,文字洗练而洒脱,这些与注重精神洗礼的主旨相辅相成,桴鼓相应,使作品读来生动引人,读后隽永启人。

——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

《徒步墨脱生死路》所叙述的旅行,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心理意义上的。高原孤岛墨脱,是“十里不同天,一日走四季”的原始秘境,也是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的象征体。在诗意盎然的文字表象背后,你会看到“80后”一代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经验,其中既有勇敢而浪漫的追求精神,也有乐观而现实的人生态度。

——著名文学评论家 李建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徒步墨脱生死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颖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20276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