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
内容
试读章节

“女侠”韩红:内部谁敢贪污?杀之!

中国传媒大学附近某节目的录制现场外,韩红的巨型海报贴在演播室外最醒目的位置。你如果仰头看,她会对你笑。

紧靠演播室,是韩红的化妆间。室里有两张黑皮沙发,一个梳妆台。下午4时,韩红一身西服,端坐在其中一张沙发上。她身体前倾,双手交叉,略显倦意。基金会工作人员此前称,她最近几天感冒,身体不适,情绪不怎么高。

她的回答颇具个性

此前,我曾费了一番周折,先是和韩红爱心基金会工作人员打了3个小时电话,列出的提纲被建议不要“尖锐”,减掉某几个问题后,又被告知“只有一个小时采访时间”。

到底聊些什么呢?我很忐忑。

“你的公益观是什么?”等韩红在沙发上坐定,我递上名片,抛出提纲中的第一个问题。

“我不知道什么是公益,我没有公益观。”韩红看了看我,轻声说道。

我喜欢这样颇具个性的回答,遂将密密匝匝的采访提纲弃在桌上,放弃了“按部就班”。

为了调动她的情绪,我故意试着将她向一个个“敏感”话题方向引。

“今天是母亲节,你助养的二百多个孤儿是否想起了你?”“是否想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韩红有些诧异。她说:“谁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一切靠机缘。如果有了家,做公益的时间肯定缩水,可能没有更多精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韩红的情绪来了。

聊天中,她主动向我爆料,她说自己朋友很少,几乎不参与娱乐圈PARTY,甚至不愿意定位自己是明星……她更愿意和为数不多的真诚的朋友在一起,做一些有共同理念的事情。比如,公益慈善。

韩红说,做公益十多年来,曾积极参与基金会募捐活动,她数万数万元地捐钱,后来发现钱没有流到受助者手中,察觉被骗了之后,一气之下,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后,韩红奇怪地发现,一些有钱的企业家反而不爱捐钱,爱捐钱的人反而是普通人。为了找企业募款,她参加企业家儿子的满月酒,唱广告歌,陪吃陪喝……

此时的韩红有些激动,在我看来,她更像一个委屈的孩子,但她又会高抬声调,自我激励。她把做慈善比作“一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子负重前行”,但她说,会一直坚持,期待千古流芳。“我不仅仅要千古流芳,我还期望我不在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还在很好地运行。”韩红说。

“郭美美怎么不说跟韩红爱心有关系?”  聊起对基金会的愿景,韩红开始滔滔不绝。

她埋怨,国字头基金会应该主动做一些事情,她说:“真诚希望我们这样的小基金会在努力的同时,各国字头的大基金会也做出点榜样,是你们把人家心了,解铃还须系铃人。”

谈到李连杰、崔永元等被质疑,性格直爽的韩红不假思索:“我相信他们,没问题的!”

“如果你的基金会存在问题,你怎么办?”

“我杀了他!”

“杀了谁?”

“谁黑我我就杀了谁。”

“网民黑你,还是基金会工作人员黑你?”

“我指的是我的基金会内部不会出差错,明白我这个决心吧,我内部如果有人敢贪污善款,肯定就是‘杀之’。”

访谈中,韩红语调坚决,像一个女侠,随时可能抽出血刃刺向敌人。她还将我国的公益环境用“兵荒马乱”愤愤然地修饰。P54-57

后记

后记: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坏蛋”

《社会与公益》杂志副总编辑雷建华对话申志民,以公益的视角谈作者的公益观和公益生活。

做爱做的事儿,再不做就死了

雷建华:作为《新京报》的记者,你接触了很多公益事件,采访了很多知名企业家、明星,能说说采访、报道过程中一些有趣的事吗?或者有哪些感悟呢?

申志民:趁领导茅厕蹲坑,让我瞎掰两句吧(调侃)。2014年4月起,我采访了崔永元、韩红、陈坤、濮存听、姚晨、任志强、冯仑等公众人物。这些公众人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公益,都很萌萌哒。如果将他们的观点揉在一起,就是—二出有趣的中国公益偶像剧。比如,说到“如何评价我国的公益环境”,崔永元说“一地鸡毛”,韩红说“兵荒马乱”,姚晨说:“不管是一地鸡毛还是兵荒马乱,这如中国的电影一样,要经历一个由烂片到好片的过程。”再比如说到“雷锋精神”,任志强说雷锋精神应该被“打倒”,公益不能被雷锋化;冯仑说雷锋精神就是公益精神……在对公众人物的采访中,我和陈光标聊的时间最长,足足有四个小时。在那四个小时中,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质疑。我甚至问出了,是否和政府官员有勾结?是否洗黑钱等尖锐话题。这个做事高调的企业家被各种人质疑着,一浪又一浪,就连陈光标自己都很纳闷,他说:“我究竟怎么了?我的钱来路不正的话,你可以举报,可以查我。我欢迎,我不怕。”面对各种质疑,陈光标虽然不会放在心里,但有时候不免郁闷,怎么排解郁闷呢?对了,就是去他偌大的荣誉室里看荣誉证书。陈光标说:“—看到这一本本荣誉证书,我就开心了。”你看看这些公众人物多么可爱。于是我真的有了一些感悟。我的感悟是,公众人物的确很牛掰,做的公益项目也很伟大,但真正的伟大还是咱老百姓自己。因为崔永元、韩红、姚晨就在全中国没有几个,他们推动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是有句很牛掰的话吗,“改变并书写历史的永远是咱老百姓”有了这个思索,我不免要再瞎叨叨一句,做爱做的事儿,赶紧去做,再不做就死了(笑)。小行动改变大世界。这是真的啊。别怀疑了。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坏蛋”

雷建华:你既做过调查记者,又采访过公益人物,说说二者的不同吧。

申志民:其实这是在同一个“茅厕”,只是“坑”不同。调查记者做的更多的是“破坏”,我此前做调查,卧底酒店,酒店关了;卧底富士康,富士康再次成为话题;还卧底中关村IT卖场,卧底眼镜城,卧底骨灰盒公司,卧底地铁乞丐……还调查铁矿、石头矿,该关的都关了,该停的都停了,该成为话题的也都成为了话题,该淹没在信息的漩涡里就淹没了……后来呢,没有后来了,可能是“坏事”做多了吧,想做点好事儿,于是开始采访公益人物。专访崔永元时,他的话让我至今难忘,他说公益领域不都是正能量,还有很多负能量,有时候负得还厉害。这么说来,做调查记者和采访公益人物没有什么不同,我可能还要继续“做坏事”。我也希望能做一些“坏事”,目前我的能力还有限,我还在学习中,学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坏蛋”。

帮梨园奶奶,源于自己私心

雷建华:一个媒体人,除了写好稿子你还发起了一些公益项目,例如“帮梨园奶奶圆梦”公益项目,谈谈初衷、体会、收获吧。

申志民:经常“蹲坑”,自然会总结出“蹲坑”的规律。比如哪个“坑”一屁股坐下去会感到舒适而不是将“坑”压塌。接触的公益组织多了,自然也想跃跃欲试发起点公益项目。以此证明生活是多么的开心而又美好。帮梨园奶奶来京唱戏,项目促成了,大家很开心,事后我也做了总结。其实自私地说,我真的不是在帮梨园奶奶,我是为了满足自己“联合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并且让我们自己和所有参与者开开心心”的一种欲望。后来,很开心的是,998个网友为梨园奶奶募捐了3万元钱。纽约时报,参考消息,央视等数十家媒体记者开开心心地参与了报道,梨园奶奶及其弟子开开心心在北京唱了两台戏……我傻逼一样连续两天问了超过一百个观众“你开心么”,所有人都说开心。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凭什么认为我以及我们是在帮梨园奶奶呢。反过来说,其实是老奶奶在帮我,让我和一千多人通过唱戏的形式一起开心。这让我思索,发起任何公益项目,都不要以救世主的观念去做,我们救不了这个世界,我们只是很自私地满足自己开心的欲望而已。

致谢

感谢我的好朋友、出版人刘志则先生斥资出版该书;感谢《新京报》的领导对我的公益系列报道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新京报》主编胡杰、编辑郭红梅以及同事王卡拉做公益报道以来,大家在一起共事的开心和努力;感谢《新京报》摄影师王贵彬、浦峰、王嘉宁、秦斌、薛珺等摄影师的图片支持,感谢永源基金会秘书长李国武先生、姚晨团队、韩红爱心基金会、陈坤团队等公众人物及团队的资料支持和帮助。末了,感谢夫人邢艳。(申志民)

目录

崔永元 如果被无端“泼脏水”,肯定关掉基金会

 访谈实录

心里有点凉,想把2亿带回家

做公益动力在消减,幸福感在降低

乘专机做慈善,没有什么不可以

公益不是做好人好事,一定是生活方式

公益也有负能量

拒绝女儿做个人基金会项目志愿者

 记者手记

崔永元:不愿视辱如常

公益档案——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

韩红 我的公益梦想一直都在路上

 访谈实录

有人贪污善款,必杀之

为募捐,和有钱人称兄道弟

目前的慈善兵荒马乱

要成为中国的阿甘

我愿意死在公益路上

 记者手记

“女侠”韩红:内部谁敢贪污?杀之!

公益档案——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陈光标 我不会遗臭万年

 访谈实录

我要让美国人知道,中国是有慈善家的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全都写在日记上

高调也是一种创新,我没有错

拿了我的钱,就该传颂我的事儿

我的钱,一分一厘都是干净的

真金白银地去做,不是用嘴巴在叫

儿子很低调,我很遗憾

 记者手记

陈光标和我打赌:10天内必上头条

公益档案——陈光标的高调慈善

姚晨 难民营归来,梦见战争被痛醒

 访谈实录

成为代言人,和偶像做一样的事情

他们的故事,需要坚强的人来听

就像老天委派的一个任务,你必须得去完成

公益不该被对比,善行不该被抨击

有个“有事您说话”的老爸

 记者手记

有爱的女人最美丽

公益档案——姚晨的探访足迹

濮存昕 戏越演越好,源于我的公益生活

 访谈实录

做艾滋病宣传员,源于“国家召唤”

期望能有那么一天,社会不再谈“艾”色变

做公益后,戏越演越好

公益绝非一次性的,别自满

 记者手记

见我掏出安全套,濮存昕笑了

公益档案——濮存昕爱心公益基金

陈坤 在行走中获得力量

 访谈实录

社会浮躁需要心灵公益

在自虐般的险境中寻找内心

在行走中提升自己

做公益,名利双收未尝不可

我只是同行者,不是演员

 记者手记

陈坤发起的“行走的力量”,是富人游戏

公益档案——陈坤,在行走中与内心对话

任志强 我只放炮不做事?眼见为实

 访谈实录

企业家更适合做公益

要把做10件好事变成做100件

雷锋应该被“打倒”

天天被人骂,但是还得做

 记者手记

任志强又“任性”了

公益档案——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冯仑 做公益如“大姑娘新婚”幸福又糊涂

 访谈实录

我的企业和公益,貌离神合

我的习惯,丧事全当喜事办

没个好身材,你裸奔个啥?

 记者手记

一不小心成了月老

公益档案——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

曹德旺 别叫我首善

 访谈实录

袁隆平才是“中国首善”

妈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不支持裸捐

你发你的声,我走我的路

我自私,所以低调

整个社会充满真善美

 记者手记

心若菩提

公益档案——河仁慈善基金会

后记: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坏蛋

序言

名人富人做公益,已不是新鲜的事情。无论是动机说,效果说,亦或是制度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是慈善公益成为他们抵达人生的一种方式。这既是社会跃迁的需要,也是应许时代的自我绽出。

书中的慈善家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倡导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一代人,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中的代表不仅仅是中国慈善公益的吉光片羽。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诉求日益显现,更多的慈善公益家会出现。他们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他们还会更多地以社会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人会相信,移动互联网的速度、连接、涌现、迭代等特征,让得道多助已不再是梦想。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让微公益、人人可公益的时代到来;另一方面,爱、关系与信任成为成功的必要要素,也是成就大业的必由之路。

做慈善公益的人,很容易被贴上崇高道德的标签。书中所采访的人物,有些我认识,有些为慈善公益做了什么我多少也知道一些。对他们而言,为社会做些什么是一回事儿,寻找真正的自我又是一件事情。他们在回馈社会的同时,满足自我认同可能是其做慈善公益的更为重要的动力源泉。

现在想问的是,此书的出版,我们究竟想传达怎样的思想,是对这些慈善公益家的讴歌,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效仿者、认同者?我想这些效果可能都会有,但这些不是慈善公益家和作者的选择,希望它们是读者自己的选择和认定。

想起法国哲学家、外交家科耶夫所说的,人的历史就是“为承认而斗争”的历史。做慈善公益的人,往往有着直面自我内心世界的勇气,以及对自我灵魂的善恶有着高度的觉照。盲从的赞赏与批判,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这些心灵的挣扎,常常超越我们的经验,需要我们在行动中不断体验才能有所觉察。

故事讲好了,但喝彩远未结束。无论是书中的主角,还是每一位阅读者,现在承认的也只是历史与当下,未来还很长。书中的人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故事,我更愿意的是给我们每一个人一种启明,一种在众生喧哗的世界中,能找到自我,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的启明,相信善的力量,相信在失控中张力的美好,相信希望永远在行动的路上。

申志民邀请我写序,必然有他的道理。我只想说,新媒介赋权下,传播即权力。在这个变迁的时代,自我赋权远比组织赋权重要得多。希望有更多的申志民,记录这个时代的行者,反过来,传播公益也是一种公益。

最后,让我们记得,承认是在时间中的。我们唯有怀着这样的信念并身体力行,社会才会更美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

2015年3月1日

内容推荐

崔永元为何委屈吐槽;韩红又是在何种情形下发出“我杀了他!”的怒吼;是什么让姚晨常从噩梦中惊醒;又是什么让陈坤走进西藏,爬上珠峰;是谁为杨澜提供了出国留学的经费;往女儿行李箱塞安全套的濮存昕究竟在想些什么;任志强、冯仑如何评价高调的陈光标;捐资60亿的大亨曹德旺曾经又经历了怎样一段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公益的路上,这些明星大亨收获了哪些喜悦,又得到了哪些质疑;被谩骂过后,他们是否依然坚守?

打开申志民的《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明星大亨告诉你,公益背后的苦乐悲喜。

编辑推荐

首次真诚、完整展示崔永元、韩红……9位知名人士的公益心路、公益理念和公益愿景;崔永元的吐槽、韩红的侠气、姚晨的噩梦……知名人士亲诉公益背后的喜悦与艰辛。

小部分访谈内容经新京报刊登以后,已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引得数万人阅读。

打开申志民的《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明星大亨告诉你,公益背后的苦乐悲喜。内有大量珍贵的一手明星照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志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2105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5065046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