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物理学要义与释疑(第2版)(上册)/崔砚生等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学物理学学习的课外应备教材,共分上、下两册。全书在简要地概括总结大学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解释了学习中常见的物理疑难问题和容易混淆之处,并精选了超过150道典型例题及近200个有代表性的专题性问题予以分析解答,以帮助读者掌握大学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共10章,内容为力学和热学。力学部分包括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振动与波动以及狭义相对论,热学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
作者简介
崔砚生,教授,从事物理教学40余年,曾长期主持物理课程建设和改革,领导创建了清华大学少有物理“一类课”。主编“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力学与热学),该书获得了1987年北方十省市很好科技图书评选二等奖,合编“激光原理及应用”,参编“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物理基础”。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普通高校很好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清华大学教学很好一等奖、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曾任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高教学会物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现代物理知识》编委等职。
目录
篇力学前言章运动学1.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1.1参考系、坐标系1.1.2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1.1.3速度?瘙經和加速度a的基本性质1.2质点运动学的常用公式1.2.1匀加速直线运动1.2.2圆周运动和平面曲线运动1.2.3角量与线量的关系1.3相对运动,速度相加原理及其适用范围1.3.1相对运动与速度相加原理1.3.2古典力学的时空观与速度相加原理的适用范围1.4解题的基本要求(不限于运动学)1.5典型例题1.6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1.6.1|Δr|与|Δr|,|Δ?瘙經|与|Δv|1.6.2速度的合成、分解与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1.6.3运动的合成、分解与运动的独立性第2章牛顿定律2.1牛顿三定律的内容2.2对牛顿三定律的认识2.2.1惯性与惯性运动2.2.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2.2.3牛顿定律科学概括了力的概念2.2.4牛顿定律应用的对象是质点2.3牛顿定律和参考系2.3.1牛顿定律并非在所有的参考系中都可以应用2.3.2牛顿定律定义了惯性参考系2.3.3力学中常用的三个惯性系2.4受力分析的难点——摩擦力的分析2.4.1常见力中接触力的特点2.4.2静摩擦力方向的分析2.4.3随转台匀角速转动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分析2.5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2.6典型例题2.7非惯性系中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7.1在非惯性系中引入惯性力2.7.2惯性力不是相互作用力2.7.3非惯性系与力场的等效性2.7.4重力和地球的引力2.7.5科里奥利力2.7.6非惯性系中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第3章动量与角动量3.1动量与角动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3.1.1动量与角动量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的物理量3.1.2动量与角动量的基本定律3.1.3动量概念和角动量概念的对比3.1.4动量守恒条件和角动量守恒条件的对比3.2用动量定理对变质量问题的分析3.2.1经典力学中变质量问题的含义3.2.2变质量问题的一般公式3.3角动量守恒与行星运动3.3.1行星运动是平面运动3.3.2对开普勒第二定律的证明3.3.3远、近日点速率的关系3.4典型例题3.5质心参考系3.5.1质心参考系是零动量参考系3.5.2质心系不一定是惯性系3.5.3质心系与惯性系中角动量的关系3.5.4质心系中角动量定理的形式3.6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3.6.1对动量守恒条件的再讨论3.6.2动量守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实质上是彼此等价的3.6.3为何在地球—卫星系统中研究动量关系不能选地球为参考系3.6.4一种处理变质量问题的错误做法3.6.5角动量概念和规律适用于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吗第4章功与能4.1功与能的基本概念4.1.1功4.1.2保守力4.1.3动能4.1.4势能4.1.5机械能4.2功与能的主要规律及基本联系4.2.1功与能的主要规律4.2.2功与能的基本联系4.3利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基本步骤4.4典型例题4.5质心系中的功能关系4.5.1柯尼希定理4.5.2质心系中的功能原理4.5.3质点系相对于惯性系的运动的分解4.5.4质心系中碰撞问题的研究4.6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4.6.1关于功的定义的几种不同说法4.6.2动量与动能的对比4.6.3“一对力”的功4.6.4关于保守力及势能概念的深入说明4.6.5重力势能与万有引力势能的关系4.6.6从一对对内力做功分析弹簧势能变化的方法4.6.7质点系的动量、角动量和机械能是否能在任何惯性系中同时守恒4.6.8为何在地球—卫星系统中研究能量关系时可以选择地球为参考系4.6.9为什么不能说物体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动能守恒4.6.10汽车启动过程中有关功、能、动量等若干力学问题的讨论第5章刚体5.1刚体的基本概念5.1.1刚体的几种运动形式5.1.2刚体的重要物理量和表达式5.2刚体运动的基本规律5.2.1刚体的运动学规律5.2.2关于刚体转动惯量的规律5.2.3刚体的动力学规律5.3典型例题5.4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5.4.1圆盘纯滚动时的转动定律5.4.2转动圆盘啮合时的角动量守恒问题5.4.3滑冰运动员作旋转动作时的动力学分析5.4.4圆盘纯滚动中静摩擦力所做的功5.4.5为什么角速度与转心(基点)的位置无关5.4.6角位移是否为矢量5.4.7刚体角动量L和角速度ω的关系是否可写成L=Jω的形式第6章振动6.1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6.1.1简谐振动的定义6.1.2简谐振动的特征量6.1.3相位差6.1.4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点6.2简谐振动所服从的基本定律6.2.1服从牛顿定律6.2.2服从机械能守恒定律6.3描述和求解简谐振动的基本方法6.3.1描述简谐振动的方法6.3.2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振动的方法6.3.3从运动学求解简谐振动的方法6.3.4从动力学求解简谐振动的方法6.4简谐振动的合成(叠加)6.4.1简谐振动合成的实质与方法6.4.2两个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6.4.3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6.4.4振动合成的逆问题——振动的分解6.5阻尼振动6.5.1阻尼振动的方程和表达式6.5.2阻尼振动的特点(重点讨论弱阻尼情形)6.5.3弱阻尼、过阻尼、临界阻尼6.6受迫振动与共振6.6.1受迫振动的振动方程和表达式6.6.2受迫振动的特点6.6.3共振6.6.4无阻尼自由谐振动和稳态受迫振动的对比6.7典型例题6.8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6.8.1反相和反向6.8.2相位角和方位角6.8.3振动曲线的画法6.8.4用旋转矢量表示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6.8.5简谐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和振动能6.8.6组合弹簧振动系统的等效劲度系数6.8.7弹簧质量不能忽略时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6.8.8求振动周期举例6.8.9组合弹簧振动系统的横向微小振动6.8.10物体在稳定平衡位置附近的微小振动不一定都是简谐振动6.8.11单摆是个理想化模型6.8.12单摆大幅度摆动的周期6.8.13用振幅矢量法研究受迫振动6.8.14阻尼振动系统的能量第7章波动7.1波动的基本概念7.1.1波的传播的概念7.1.2波的特征量7.1.3波形曲线7.1.4波的表达式7.1.5波动方程7.1.6波的能量及其特点7.2与波的传播特性有关的原理、现象和规律7.2.1惠更斯原理7.2.2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间的振幅关系和相位关系7.2.3多普勒效应及其规律7.3与波的叠加特性有关的原理、现象和规律7.3.1叠加原理7.3.2波的干涉现象及其规律7.3.3驻波的形成及特点7.3.4两端固定绳的自由振动、简正模式7.4电磁波7.5典型例题7.6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7.6.1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的联系——波动概念的应用7.6.2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的推导7.6.3光的多普勒效应7.6.4波的能量到哪去了7.6.5关于波的相干条件中“振动方向相同”一项的讨论7.6.6驻波是不是波7.6.7入射波和反射波振幅不等时的叠加7.6.8在完全反射的情况下媒质边界处是否可能既不是波节又不是波腹7.6.9关于驻波能量的讨论7.6.10由驻波叠加为行波7.6.11有趣的“拍”现象7.6.12相速度与群速度7.6.13复振幅法第8章狭义相对论基础8.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8.1.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8.1.2相对论是对古典时空观和牛顿力学的彻底革命8.2相对论的时空观8.2.1洛伦兹变换8.2.2同时性的相对性8.2.3时序8.2.4时间延缓8.2.5长度缩短8.2.6洛伦兹速度变换8.2.7洛伦兹加速度变换8.3相对论力学8.3.1相对论质量8.3.2相对论动量8.3.3相对论动量变化率8.3.4相对论动能8.3.5相对论能量8.3.6相对论动量和能量的关系8.3.7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变换8.3.8相对论动量变化率的变换8.4典型例题8.5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8.5.1狭义相对论的起源8.5.2双生子效应(双生子佯谬)8.5.3高速运动物体的视状8.5.4能否选光子为参考系8.5.5光速c是否是宇宙间的极限速度8.5.6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满足相对性原理第2篇热学前言1. 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统计规律3. 热学系统的微观描述和宏观描述4. 平衡态5.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温标6. 几个问题第9章气体分子动理论9.1概述9.1.1基本概念9.1.2主要研究内容9.2主要模型和假设9.2.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9.2.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9.2.3苏则朗模型9.2.4平衡态理想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假设9.3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几个重要结果9.3.1压强的统计解释与理想气体压强公式9.3.2温度的统计解释9.3.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9.3.4内能9.3.5范德瓦尔斯气体和范德瓦尔斯方程9.3.6碰撞频率和自由程9.3.7输运过程9.4典型例题9.5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9.5.1对内能的进一步讨论9.5.2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9.5.3由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推导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9.5.4玻耳兹曼分布律9.5.5单位时间内碰到器壁上的分子数9.5.6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求压强9.5.7分子按动能的分布律9.5.8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是研究理想气体各种规律的出发点0章热力学基础10.1关于热力学过程的概念10.1.1准静态过程10.1.2准静态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10.1.3可逆过程10.1.4不可逆过程10.1.5循环过程10.1.6绝热过程10.1.7等值过程10.2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热力学定律10.2.1热力学定律10.2.2内能10.2.3功10.2.4热量10.2.5热力学定律的应用10.2.6热机的效率和制冷机的制冷系数10.2.7卡诺循环10.3热力学过程中方向性的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10.3.1热力学第二定律10.3.2卡诺定理10.3.3熵和熵增加原理10.3.4克劳修斯等式和熵的计算10.4典型例题10.5对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说明与讨论10.5.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10.5.2从宏观上看功和热的差异10.5.3热力学温标及其与理想气体温标的一致性10.5.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等价性的证明10.5.5多个热源的热机能否只吸热不放热10.5.6等体过程中对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的分析10.5.7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物性的约束、克拉珀龙方程10.5.8内能和热量在热力学中的定义10.5.9在纯热力学理论中熵概念的导出10.5.10热力学第三定律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物理学要义与释疑(第2版)(上册)/崔砚生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砚生、邓新元、李列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526056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