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晋商移民与戏曲/戏曲研究丛书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晋商、移民与戏曲传播 第一节 晋商、移民与戏曲传播的关系 第二节 明清外来戏曲声腔的晋内传播考 第三节 明清山西戏曲向外传播考 小结:明清晋商与移民对戏曲传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晋商、移民与戏曲班社 第一节 洪洞大槐树移民与戏曲班社 第二节 商业移民与戏曲班社关系考 第三节 活跃在“晋外”的山西戏班 第四节 晋中商人与晋剧班社 小结 附:山西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戏曲调查考 第三章 晋商、移民与戏曲艺人 第一节 晋商、移民与戏曲艺人的关系 第二节 弃商从艺的山西戏曲艺人 第三节 移居内蒙古的山西戏曲艺人 第四节 移居北京的山西梆子戏艺人 小结:艺人迁徙对戏曲艺术的重要影响 第四章 晋商、移民与戏曲舞台 第一节 移居外地的晋商与会馆戏楼 第二节 祖居山西的晋商与私宅戏台 第三节 遍布全国的关帝庙戏台 小结 附:晋商会馆的由来与特征考 第五章 晋商、移民与戏曲剧目 第一节 晋商、移民与戏曲剧目的关系 第二节 反映晋商的戏曲剧目 第三节 移民与戏曲剧目 第四节 关戏剧目 小结 附:祁县谷恋村实地调查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张春娟著的《晋商移民与戏曲》引入移民视角,以明清晋商和移民的视角来探讨山西戏曲在明清时代发展繁盛的原因以及传播流布的轨迹。并分设戏曲传播、戏曲班社、戏曲艺人、戏曲舞台、戏曲剧目五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此外,笔者多次深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以及山西省祁县贾令镇谷恋村,调查采访当地的民间艺人,了解当时的戏曲生存状况,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式为文本的论述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论证。山西戏曲过去的辉煌带给了我们今天太多的思考,关于如何在当今时代改革与发展戏曲艺术,笔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作者简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晋商移民与戏曲/戏曲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春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86759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5 |
| 出版时间 | 2018-04 |
| 首版时间 | 2018-04 |
| 印刷时间 | 2018-04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16 |
| CIP核字 | 2018039662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4 |
| 丛书名 | 戏曲研究丛书 |
| 印张 | 1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5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