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润滑和密封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内容
目录
7篇润滑
章润滑基础
1.1润滑剂的作用17-3
1.2润滑状态及分类17-3
第2章润滑剂
2.1润滑剂及其物理化学性能17-6
2.1.1润滑剂的分类17-6
2.1.2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17-7
2.1.2.1黏度17-7
2.1.2.2黏温特性17-10
2.1.2.3润滑剂的其他性能分析评定17-13
2.2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17-14
2.2.1添加剂的分类与代号17-14
2.2.2各种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17-16
2.2.2.1清净分散剂17-16
2.2.2.2抗氧抗腐剂17-19
2.2.2.3极压抗磨剂与油性剂17-21
2.2.2.4金属钝化剂17-25
2.2.2.5黏度指数改进剂17-25
2.2.2.6防锈剂17-26
2.2.2.7降凝剂17-27
2.2.2.8抗泡剂17-28
2.2.2.9乳化剂和抗乳化剂17-29
2.2.2.10其他润滑油添加剂17-30
2.2.2.11润滑油复合添加剂17-30
2.3润滑剂的类型及应用17-31
2.3.1润滑油17-31
2.3.1.1车用润滑油17-31
2.3.1.2工业齿轮油17-58
2.3.1.3液压油及液力传动油17-65
2.3.1.4汽轮机油17-84
2.3.1.5压缩机油17-90
2.3.1.6轴承润滑油17-97
2.3.1.7铁路内燃机车用油17-102
2.3.2润滑脂17-106
2.3.2.1润滑脂的分类、代号及组成17-106
2.3.2.2润滑脂的选用17-106
2.3.2.3润滑脂稠度分类17-119
2.3.3合成润滑剂17-120
2.3.4固体润滑剂17-121
2.3.5其他润滑材料17-123
第3章轴承的润滑
3.1滚动轴承的润滑17-124
3.1.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剂的选择17-124
3.1.2润滑脂润滑17-124
3.1.2.1润滑脂的选用17-124
3.1.2.2填脂量和换脂周期17-126
3.1.3润滑油润滑17-128
3.1.3.1润滑油的选择17-128
3.1.3.2润滑方式的选择17-128
3.1.3.3换油周期17-131
3.2滑动轴承的润滑17-131
3.2.1非完全流体润滑轴承的润滑17-131
3.2.2液体静压滑动轴承17-133
第4章齿轮传动的润滑
4.1齿轮润滑基础17-135
4.1.1齿轮润滑的特点和作用17-135
4.1.2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17-135
4.2齿轮润滑油及添加剂17-137
4.2.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及添加剂17-138
4.2.1.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17-138
4.2.1.2齿轮润滑油的添加剂17-139
4.2.2齿轮润滑油的调制17-139
4.2.3齿轮润滑油的分类17-139
4.2.3.1工业齿轮油的分类17-139
4.2.3.2车辆齿轮油的分类17-144
4.2.4齿轮润滑油的规格标准(质量指标)17-145
4.3齿轮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方法17-145
4.3.1工业闭式齿轮油的选用方法(包括高速齿轮的润滑)17-147
4.3.1.1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7-147
4.3.1.2润滑油黏度的选择17-148
4.3.1.3润滑方式的选择17-149
4.3.2开式工业齿轮油(脂)的选用方法17-149
4.3.3蜗轮蜗杆油的选用方法17-149
4.3.3.1蜗轮蜗杆油种类的选择17-149
4.3.3.2蜗轮蜗杆油黏度的选择17-150
4.3.3.3蜗杆传动装置润滑方式的选择17-151
4.3.4车辆齿轮油的选用方法17-151
4.3.4.1车辆齿轮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7-151
4.3.4.2车辆齿轮油黏度的选择17-151
4.3.5仪表齿轮传动的润滑17-152
4.4润滑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17-153
4.4.1润滑对齿面胶合的影响17-153
4.4.2润滑对齿面磨损的影响17-156
4.4.3润滑对齿面疲劳点蚀的影响17-158
4.4.4润滑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17-160
4.4.5润滑对齿轮传动效率的影响17-160
4.4.6润滑对齿面烧伤和轮齿热屈服的影响17-161
4.5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及润滑系统的设计17-161
4.5.1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17-162
4.5.1.1油浴润滑17-162
4.5.1.2循环喷油润滑17-162
4.5.1.3油雾润滑17-164
4.5.1.4离心润滑17-165
4.5.1.5润滑脂润滑17-165
4.5.1.6固体润滑和自润滑17-166
4.5.2齿轮传动的冷却17-166
4.5.2.1功率损耗与效率17-166
4.5.2.2自然冷却17-168
4.5.2.3强制冷却17-168
4.5.3齿轮润滑油的过滤净化17-170
4.6齿轮传动装置油液监测17-172
4.6.1油液监测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7-172
4.6.2油液监测流程图及取样要求17-173
4.7齿轮润滑油的更换17-173
4.7.1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原因17-173
4.7.2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的表现17-174
4.7.3齿轮润滑油的换油指标17-177
4.7.4齿轮润滑油的混用与代用17-179
4.7.4.1齿轮润滑油的混用17-179
4.7.4.2齿轮润滑油的代用17-180
第5章其他元器件的润滑
5.1导轨的润滑17-181
5.1.1导轨油的分类及规格17-181
5.1.2导轨润滑油的选用17-182
5.1.3机床导轨润滑方法的选择17-183
5.1.4机床导轨的维护保养17-183
5.2自动变速器的润滑17-183
5.2.1自动变速器油的特性17-183
5.2.2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17-184
5.3离合器的润滑17-186
5.4联轴器的润滑17-187
5.5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润滑17-188
5.5.1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17-188
5.5.2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选用17-189
5.5.3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合理使用17-190
5.6螺旋副的润滑17-190
5.6.1螺纹连接的润滑17-190
5.6.2回转变位及微调用螺旋副的润滑17-190
5.6.3机床螺旋传动的润滑17-191
5.7钢丝绳的润滑17-191
5.7.1钢丝绳润滑剂的种类及性能17-191
5.7.2钢丝绳的合理润滑17-192
5.8链传动的润滑17-194
5.8.1链传动对润滑剂的要求和选用17-194
5.8.2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17-196
5.9活塞环和气缸的润滑17-196
5.9.1活塞环的润滑17-196
5.9.2活塞和气缸的润滑17-197
5.10凸轮的润滑17-198
5.11弹簧的润滑17-198
5.12键销的润滑17-199
第6章润滑方法及装置的选用
6.1润滑方法及装置简介17-200
6.1.1润滑方法的分类17-200
6.1.2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17-202
6.1.3润滑部件及图形符号17-203
6.1.3.1润滑元件17-203
6.1.3.2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与图形符号17-208
6.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17-209
6.2.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及步骤17-209
6.2.1.1设计任务17-209
6.2.1.2设计步骤17-209
6.2.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17-213
6.2.2.1润滑油泵及润滑油泵装置17-213
6.2.2.2稀油润滑装置17-213
6.2.2.3辅助装置及元件17-233
6.2.2.4润滑油箱17-248
6.3干油集中润滑系统17-252
6.3.1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7-252
6.3.2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17-256
6.3.2.1润滑脂消耗量的计算17-256
6.3.2.2润滑脂泵的选择计算17-256
6.3.2.3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17-257
6.3.2.4滚动轴承润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7-257
6.3.3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17-260
6.3.3.1润滑脂泵及装置17-260
6.3.3.2分配器与喷射阀17-272
6.3.4其他辅助装置及元件17-280
6.3.5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附件17-288
6.3.5.1配管材料17-288
6.3.5.2管路附件17-288
6.4油雾润滑17-291
6.4.1油雾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17-291
6.4.1.1工作原理17-291
6.4.1.2油雾润滑系统和装置17-291
6.4.2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17-293
6.4.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雾量17-293
6.4.2.2凝缩嘴尺寸的选择17-294
6.4.2.3管道尺寸的选择17-294
6.4.2.4空气和油的消耗量17-294
6.4.2.5发生器的选择17-295
6.4.2.6润滑油的选择17-295
6.4.2.7凝缩嘴的布置方法17-295
6.5油气润滑17-298
6.5.1油气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17-298
6.5.1.1油气润滑装置17-299
6.5.1.2油气润滑装置17-301
6.5.2油气混合器及油气分配器17-303
6.5.2.1QHQ型油气混合器17-303
6.5.2.2AHQ型双线油气混合器17-304
6.5.2.3MHQ型单线油气混合器17-304
6.5.2.4AJS型、JS型油气分配器17-305
6.5.3专用油气润滑装置17-306
6.5.3.1油气喷射润滑装置17-306
6.5.3.2链条喷射润滑装置17-307
6.5.3.3行车轨道润滑装置17-308
6.6微量润滑17-309
6.6.1微量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17-309
6.6.1.1油气两相微量润滑17-309
6.6.1.2油水气三相微量润滑17-310
6.6.2微量润滑装置元件17-311
6.6.2.1精密气动泵17-311
6.6.2.2混合阀17-311
6.6.2.3频率发生器17-312
6.6.3微量润滑装置的应用17-312
6.6.4微量润滑油17-313
第7章典型设备的润滑
7.1润滑系统的换油和冲洗净化17-314
7.1.1润滑油的更换周期17-314
7.1.2润滑系统的冲洗净化17-317
7.2金属切削机床的润滑17-318
7.2.1机床润滑的特点17-318
7.2.2机床润滑剂的选用17-318
7.2.3机床常用润滑方法17-320
7.3内燃机的润滑17-320
7.3.1内燃机的工作特点17-320
7.3.2内燃机油的基本性能17-321
7.3.3内燃机油的分类17-322
7.3.4内燃机油的选用17-323
7.4压缩机的润滑17-325
7.4.1压缩机油的选用17-327
7.4.2压缩机润滑管理17-327
7.5汽轮机的润滑17-330
7.5.1汽轮机油的作用17-330
7.5.2汽轮机油的性能17-330
7.5.3汽轮机油的选择及使用管理17-331
7.6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17-332
7.6.1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特点17-332
7.6.2起重运输机械典型零部件的润滑17-332
7.6.3典型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17-333
7.7轧钢机的润滑17-335
7.7.1轧钢机对润滑的要求17-335
7.7.2轧钢机润滑采用的润滑油、脂17-335
7.7.3轧钢机常用润滑系统17-335
7.7.4轧钢机常用润滑装置17-336
7.7.5轧钢机常用润滑设备的安装维修17-337
7.8食品加工机械的润滑17-339
7.8.1食品加工机械对润滑的要求17-339
7.8.2食品机械润滑剂的选用17-339
7.9锻压设备的润滑17-342
7.9.1机械压力机的润滑17-342
7.9.2螺旋压力机的润滑17-342
7.9.3锻锤的润滑17-343
7.10矿山设备的润滑17-344
7.10.1矿山机械对润滑油的要求17-344
7.10.2矿山机械用油举例17-344
参考文献17-346
8篇密封
章密封的分类及应用
1.1泄漏方式、密封方法及密封设计要求18-3
1.2静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8-4
1.3动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8-6
第2章垫片密封
2.1垫片类型、应用及选择18-11
2.2法兰密封18-12
2.2.1法兰密封面形式18-12
2.2.2管道法兰垫片选择18-13
2.2.3法兰密封设计18-14
2.2.4高温法兰防漏措施18-16
2.3高压与自紧密封18-16
2.3.1高压密封的特点及设计原则18-16
2.3.2高压与自紧密封类型18-17
2.3.3高压与自紧密封的设计和计算18-20
2.4垫片标准18-22
2.4.1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尺寸(GB/T9126—2008)18-22
2.4.2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技术条件(GB/T9129—2003)18-29
2.4.3管法兰连接用金属环垫技术条件(GB/T9130—2007)18-31
2.4.4缠绕式垫片分类(GB/T4622.1—2009)18-33
2.4.5缠绕式垫片管法兰用垫片(GB/T4622.2—2008)18-34
2.4.6缠绕式垫片技术条件(GB/T4622.3—2007)18-39
2.4.7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GB/T13404—2008)18-41
2.4.8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GB/T15601—2013)18-42
2.4.9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尺寸(GB/T19066.1—2008)18-44
2.4.10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技术条件(GB/T19066.3—2003)18-52
2.4.11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尺寸(GB/T9128—2003)18-54
第3章密封胶及胶黏剂
3.1密封胶及胶黏剂的特点及应用18-57
3.2密封胶的分类及特性18-57
3.3密封胶品种牌号及应用范围18-58
3.4密封胶选用及应用18-59
3.5胶黏剂使用原则18-60
第4章填料密封
4.1毛毡密封18-61
4.2软填料密封18-62
4.2.1基本结构、密封原理及应用18-62
4.2.2软填料密封的设计和计算18-62
4.2.3软填料密封材料及选择18-64
4.2.4软填料密封的结构设计18-65
4.3硬填料类型18-68
4.3.1活塞环及胀圈密封18-68
4.3.1.1密封结构及应用18-68
4.3.1.2密封设计18-69
4.3.2活塞杆填料密封18-70
4.3.3往复活塞压缩机金属平面填料18-72
4.3.3.1三斜口密封圈(JB/T9102.1—2013)18-72
4.3.3.2三、六瓣密封圈(JB/T9102.3—2013)18-74
4.3.3.3径向切口刮油圈(JB/T9102.4—2013)18-76
4.3.3.4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弹簧(JB/T9102.5—2013)18-78
4.3.3.5密封圈和刮油圈技术条件(JB/T9102.6—2013)18-79
第5章成形填料密封
5.1O形密封圈18-81
5.2V形密封圈18-81
5.3Y形密封圈18-82
5.4鼓形和山形密封圈18-82
5.5J形和L形密封圈18-83
5.6管道法兰连接结构中的U形密封圈18-83
5.7密封件及相关标准18-84
5.7.1O形橡胶密封圈18-84
5.7.1.1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及公差(GB/T3452.1—2005)18-84
5.7.1.2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设计计算准则(GB/T3452.3—200518-88
5.7.1.3O形橡胶密封圈用挡圈18-114
5.7.1.4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尺寸和公差(GB/T2879—2005)18-115
5.7.1.5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2880—1981)18-120
5.7.1.6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6577—1986)18-125
5.7.1.7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6578—2008)18-126
5.7.1.8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用O形橡胶密封圈(GB/T19228.3—2012)18-131
5.7.2VD形橡胶密封圈(JB/T6994—2007)18-132
5.7.3单向密封橡胶圈(GB/T10708.1—2000)18-135
5.7.4Yx形密封圈18-144
5.7.4.1孔用Yx形密封圈(JB/ZQ4264—2006)18-144
5.7.4.2轴用YX形密封圈(JB/ZQ4265—2006)18-148
5.7.5双向密封橡胶密封圈(GB/T10708.2—2000)18-151
5.7.6往复运动橡胶防尘密封圈(GB/T10708.3—2000)18-154
5.7.7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18-157
5.7.7.1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GB/T15242.1—2017)18-157
5.7.7.2支承环尺寸系列和公差(GB/T15242.2—2017)18-162
5.7.7.3同轴密封件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15242.3—1994)18-173
5.7.7.4支承环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15242.4—1994)18-174
5.7.8车氏组合密封18-176
5.7.8.1使用范围18-176
5.7.8.2密封材料18-176
5.7.8.3直角滑环式组合密封18-177
5.7.8.4脚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8-178
5.7.8.5齿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8-179
5.7.8.6C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8-180
5.7.8.7TZF型组合防尘圈18-181
5.7.9气缸用密封圈(JB/T6657—1993)18-181
5.7.9.1气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1
5.7.9.2气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8-183
5.7.9.3气缸活塞杆用J型防尘圈18-185
5.7.9.4气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胶缓冲密封圈18-186
5.7.10密封圈材料18-187
5.7.10.1普通液压系统用O形橡胶密封圈材料(HG/T2579—2008)18-187
5.7.10.2耐高温滑油O形橡胶密封圈材料(HG/T2021—1991)18-189
5.7.10.3往复运动密封圈材料(HG/T2810—2008)18-190
第6章油封
6.1油封结构形式及特点18-192
6.2油封设计和计算18-192
6.3油封材料及选择18-194
6.4油封相关标准18-195
6.4.1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橡胶材料(HG/T2811—1996)18-195
6.4.2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基本尺寸和公差(GB/T13871.1-2007)18-196
6.4.3液压传动旋转轴唇形密封圈设计规范(GB/T9877—2008)18-197
第7章机械密封
7.1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18-205
7.2常用机械密封分类及适用范围18-205
7.3机械密封的选用18-211
7.4常用机械密封材料18-213
7.4.1摩擦副用材料18-213
7.4.2辅助密封件用材料18-215
7.4.3弹性元件用材料18-216
7.4.4传动件、紧固件用材料18-217
7.4.5不同工况下机械密封材料选择18-218
7.5波纹管式机械密封18-220
7.5.1波纹管式机械密封形式及应用18-220
7.5.2波纹管式机械密封端面比压计算18-221
7.6机械密封设计及计算18-222
7.7泵用机械密封18-229
7.7.1高温介质泵用机械密封18-229
7.7.2易汽化介质泵用机械密封18-229
7.7.3含固体颗粒介质泵用机械密封18-231
7.7.4腐蚀性介质泵用机械密封18-232
7.7.5易凝固、易结晶介质泵用机械密封18-232
7.8风机用机械密封18-233
7.9釜用机械密封18-234
7.10机械密封辅助系统18-236
7.10.1泵用机械密封辅助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8-236
7.10.2泵用机械密封冲洗和冷却辅助系统18-236
7.10.3泵用机械密封封液杂质过滤、分离器18-240
7.10.4风机用机械密封润滑和冷却系统18-241
7.10.5釜用机械密封的润滑和冷却系统18-242
7.10.6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监控系统18-245
7.11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8-245
7.11.1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18-245
7.11.2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18-246
7.11.3非接触式气膜密封18-247
7.11.4非接触式液膜密封18-251
7.11.5泵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8-252
7.11.6风机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8-253
7.11.7釜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18-255
7.12机械密封有关标准18-256
7.12.1机械密封的形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识别标志(GB/T6556—2016)18-256
7.12.2机械密封技术条件(JB/T4127.1—2013)18-260
7.12.3机械密封用O形橡胶密封圈(JB/T7757.2—2006)18-262
7.12.4泵用机械密封(JB/T1472—2011)18-267
7.12.5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JB/T8723—2008)18-275
7.12.6耐酸泵用机械密封(JB/T7372—2011)18-278
7.12.7耐碱泵用机械密封(JB/T7371—2011)18-282
7.12.8潜水电泵用机械密封(JB/T5966—2012)18-285
7.12.9液环式氯气泵用机械密封(HG/T2100—2003)18-287
7.12.10船用泵轴的机械密封(CB/T3345—2008)18-289
7.12.11船用泵轴的变压力机械密封(CB*3346—1988)18-290
7.12.12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JB/T6629—2015)18-291
7.12.13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18-319
7.12.14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HG/T21571—1995)18-321
7.12.15搪玻璃搅拌容器用机械密封(HG/T2057—2017)18-325
7.12.16焊接金属波纹管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18-329
7.12.17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HG/T2122—2003)18-330
7.12.18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HG/T21572—1995)18-332
7.12.19离心泵及转子泵轴封系统18-336
第8章真空密封
8.1真空用橡胶密封圈18-347
8.1.1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结构形式18-347
8.1.2真空用橡胶密封圈标准18-347
8.1.2.1J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2J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3密封垫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4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5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锁紧弹簧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7
8.1.2.6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7骨架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8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9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0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平垫的型式及系列尺寸18-348
8.1.2.11真空用O形橡胶圈材料18-348
8.2真空用金属密封圈18-348
第9章迷宫密封
9.1迷宫密封方式、特点、结构及应用18-349
9.2迷宫密封设计18-349
0章浮环密封
10.1浮环密封结构特点及应用18-351
10.2浮环密封设计18-352
10.3碳石墨浮环密封结构及应用18-354
1章螺旋密封
11.1螺旋密封方式、特点及应用18-355
11.2螺旋密封设计18-355
11.3矩形螺纹的螺旋密封计算18-356
2章磁流体密封
12.1磁流体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8-358
12.2提高磁流体密封能力的主要途径18-358
12.3磁流体密封与其他密封形式的对比18-358
3章离心密封
13.1离心密封结构形式18-359
13.2离心密封的计算18-359
参考文献18-361
内容推荐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单行本共20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与忌》《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固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减速器和变速器》《润滑和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创新设计与绿色设计》。
本书为《润滑和密封设计》,主要介绍了润滑基础、润滑剂、轴承的润滑、齿轮传动的润滑、其他元器件的润滑、润滑方法及装置的选用、典型设备的润滑等;密封的分类及应用、垫片密封、密封胶及胶黏剂、填料密封、成型填料密封、油封、机械密封、真空密封、迷宫密封、浮环密封、螺旋密封、磁流体密封、离心密封等。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润滑和密封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晓铃,郝木明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356550
开本 16开
页数 70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1000
出版时间 2020-02-01
首版时间 2020-02-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机械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H122-62,TH117.2-62,TH136-6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6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