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目录 \t导言 为什么研究建筑考古学/徐怡涛 \t理论与文化 \t西夏陵所体现的亚欧大陆文化交流与融合/陈同滨 李敏 刘翔宇 \t追随福尔摩斯的脚步?英国遗产实践的调查传统/Adam MENUGE \t舍圆用方——中国城市形态的历史选择/韦正 \t建筑考古学:从科学的田野工作到保护/Elke NAGEL,Manfred SCHULLER \t几何学、宇宙论以及中国早期佛教建筑的设计:从嵩岳寺塔的平面谈起/梅晨曦著;左拉拉译 \t遗址与建筑 \t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一号基址的建筑构造探讨/汪盈 \t建造纪念碑:考古学、树轮年代学和遗产研究/Vincent DEBONNE \t宋金时期晋东南墓葬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俞莉娜 徐怡涛 \t试论“斜棋”形制之发展演变/徐新云 \t建筑考古与保护:有形的阿姆斯特丹黄金时代(1585-1700)/Gabri VAN TUSSENBROEK \t人造天穹:中国教堂中的哥特拱顶/[比]高曼士著;崔金泽译 \t保护研究 \t物质之生:保存与研究建筑物的演变/Carolina DI BIASE \t雅安观音阁修缮工程中的调查研究/赵元祥 李林东 蔡宇琨 \t不识不用:石灰砌砖古法之洞察/Koenraad VAN BALEN \t附录 \t附录1: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与中国建筑考古学 \t附录2:2016中欧建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主论坛 \t附录3:2016中欧建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青年论坛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欧建筑考古国际研讨会”优秀成果集锦。从会议论文中精选14篇文章,其中包含欧洲学者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数篇,欧美学者撰写并翻译成中文的论文1篇,中国学者撰写的中文论文数篇,并有中文、英文序言各一篇。通过这些文章,表达我们与欧洲学者对建筑考古学科理论与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怡涛,(比)高曼士,张剑葳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编者:徐怡涛//(比)高曼士//张剑葳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231577 | 
| 开本 | 24cm | 
| 页数 | 21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2000 |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国内外建筑师,建筑学专业学生、遗产保护专业学者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68 | 
| CIP核字 | 2019006083 | 
| 中图分类号 | K869.1-53 | 
| 丛书名 | 建筑考古论丛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5 | 
| 宽 | 209 | 
| 高 | 23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67.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