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蛐蛐四爷/中篇小说金库
内容
试读章节

相士无非子

相士无非子,不知其姓氏,更无论籍贯履历,他自称无非子多年,众人也称他无非子多年,久而久之,连他自己都将原来的姓名几乎忘记了。

未描述无非子之前,先要说说相士是一宗怎样的行当;在相士这宗行当里,还要说说无非子是位怎样的人物。

所谓相士者辈,就是相面的师傅,吃开口饭的,靠嘴皮子混事由,干的是要人的营生。但相士中分上九流下九流,顶不济的,在街头巷尾摆上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上铺一方蓝粗布,蓝粗布向外垂下来的一角,写上相士的名分,譬如什么李铁嘴,杨半仙之类。正铺在桌面上的蓝布中央,画着一幅易经六十四卦图,桌子角上摆着一十六只大圆棋子,一卷翻得飞了边的《易经》,半卷成卷儿,放在棋子旁边,《易经》旁边是一把折扇,一把宜兴小茶壶。这位相士端坐在小方凳儿上,背靠墙壁,面向市街,但不许东瞧西望,只微合双目似在读《易经》,又似在打瞌睡。相士背后,墙壁上一张白布,四尺见方写着一个“诚”字。如是,恭候各位倒霉蛋们光临卦摊。

这类人自称是相面的,其实是臭要饭的。相面也罢,算命也罢,俗称是卜,这“卜”字中间一竖,据说是乞丐探路的竹竿儿,旁边的那个“点儿”,便必是乞丐讨饭的饭瓢无疑。天公有灵,这可不是挖苦诸位神仙们,事情本来就是如此,讨饭的乞丐拄着长竿儿,端着饭瓢挨门挨户乞讨,每到一户人家门外,他必要唱吉祥歌儿,什么大富大贵呀,什么指日高升呀,什么紫气东来呀,什么人畜两旺呀,吉祥话儿听得心眼儿里麻酥酥,一高兴,这才会施舍些残羹剩饭,外搭几个小钱。

也有靠说吉祥话换不来施舍的。你可以想想呀,那些大门大户有钱有势的人家,每日门外讨饭的还不得几十几百?人人都在门外唱吉祥歌,自然也就听厌了,不新鲜了,心里也不激动了。你在门外高唱五子登科,本来是吉祥话里最动听的美好语言,正巧他家女人刚给他生下第五个女儿,你说他恼火不恼火?一块西瓜皮甩出来,不砸破你头才怪。

于是就有精明人儿出来,虽也是讨饭来的,可他站在门外不唱吉祥歌儿。他先怔怔地站上半个时辰,一双眼睛直盯着你家屋檐,盯得主家心里有点犯疑,心想我家房檐儿上有嘛稀罕物什这样惹人注目?正犹豫间,那门外的乞丐突然“啊呀”一声,然后便是深深地一声叹息。不必多费言语,这时主人一定会乖乖地跑出来询问:“这位先生,你何以望着我家房檐叹息呀?”

“一言难尽。”那乞丐故作高深地摇一摇头,然后又似是自言自语地说下去,“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主人一听立时吓得大汗珠子滚了下来,忙上前打躬作揖地施礼哀求,“无论如何,先生也得指出一条逢凶化吉的道路来呀。”

“既如此,主家将尊造呈来,我替你卜测一下吧。”于是主家说出了自己姓什名谁,家住哪里,何乡人士,生于哪年哪月哪日哪时,小时候哪年出的疹子,大了又是什么时候定的亲,妻子又是什么属相,生了个儿子又是什么脾气,如今家里有哪几桩事不甚遂心,就连家里的骡子马只吃料不下驹儿的事也得如实交待清楚……

“好了。”不等主家说完,卜者已经推算出结果来了,如此这般一番交待,尽管放心,你家不会有什么大灾大难,眼前虽有一罡,但吉人自有天相,最终仍是福禄双全。

赏。

你瞧,这不又算讨着饭了吗?树林子大什么鸟儿全有,有人爱听吉祥话,无论你怎样恭维他,他都自认为当之无愧,你说他是玉皇大帝转世,说不定他心里还觉着委屈,明明他昨日梦见玉皇大帝给他端洗脚水呢。不过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这号爷听见吉祥话才给赏钱。还有的人爱听吓唬,你得先冲着他啊呀一声,再告诉他大难临头了,把他吓得腿肚子转了筋,然后再用三言两语替他冲了灾,无论要多少钱他都乖乖地给你。自然,还有人爱听骂,你越骂他,他越是全身通泰,骂得越狠,他越是血脉通畅四肢灵活脊椎酥软;自然这也要会骂,骂得太狠了,他真翻了脸,吃不了你也得兜着走。

除了街头巷尾摆野摊,除了走街串巷乞讨之外,还有一帮子打野食的。这等相面的不设摊,没个准窝儿,也不挂幌子,只是哪里人多往哪里钻,穿一件半新长衫,打扮得似个落魄文人,手里握着一把旧折扇,扇面上要有名人的题签,自然,全是假的。看穿戴,看派头,谁也猜不出他是干什么的,一不像生意人,二不像公职人员,反正就是闲人一个,只在街上穷遛。遛过来遛过去,逢到人多时,猛然间一伸手,他抓住一个迎面走过来的什么人物,这人自然全身的晦气满脸的愁容,活像是才遇见了什么倒霉事。不等这个人琢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来,相面的闲人先开了口:“我看你山根之上阴云密布,五日之内必有大灾;又看你西岳东岳斜纹深陷,或父或母必是重病缠身。总算你出身积善人家,天成全你今日遇上了我半仙之灵,快将你生辰八字呈上来,让洒家替你批上一卦,为你指出明路一条。”P88-91

目录

蛐蛐四爷

相士无非子

小的儿

天津作家写天津

玩伴儿林希

林希访谈录

作品年表

序言

在中国,“小说”一词使用已久,最早见于《庄子》,《汉书·艺文志》说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小说的雏形是神话传说的简略记录,后来发展到《搜神记》一类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一类志人小说,结构都很简单。及至出现唐人传奇,宋元话本,小说乃由粗具梗概变得枝繁叶茂起来。鲁迅指出:“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就是说,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直到这时方始建立,结果是:小说有了中篇的规模,题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节性大大加强,而语言也趋于通俗,更富于表现力。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制作,标志着古典小说趋向成熟;随着清代《红楼梦》的出现,达致巅峰状态。盛极而衰,紧接着,变革时代也就适时而至了。

宋元“说话”中有一类名为“小说”,指的是话本中的短篇故事,与我们现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远。我们说的“小说”,实际上是晚近的舶来品,可以说,是由欧洲的小说观念再命名的。

在欧洲,小说发展的道路与我国大体相似,即由神话而传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长篇。至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十分鼎盛,致使黑格尔断言极限来临。及世纪末,现代主义小说很快出现,传统的主题和写法被打破了。其实,十八世纪末以前,欧洲小说的体式已经相当完备,只是小说(novel)之名迟至此时才正式流行起来罢了。

几乎与此同时,有了中篇小说(novelette或novella)的名目。中篇小说是中型的叙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长短划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当的弹性,需要把所叙的事件的规模、时间长度、结构的复杂与完整的程度同时作为参照。绥拉菲摩维奇的中篇《铁流》,论结构,可以算作长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长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却是把它当做注水的短篇来看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把中国文学分为前后两截。语言由文言改为白话,表面上是语言层面的变革,实质上是一场带根本意义的文学观念的革命。胡适写《白话文学史》,所说的白话,仍是古典的白话。与五四时期语法相当欧化的白话很不相同。五四的小说,一、凸显文学的主体性,自觉性,叛逆性,个性解放与人道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旋律;二、题材和主题有所扩展,社会问题进入小说,“神圣劳工”及知识分子形象组成了新的人物画廊;三、小说结构基本上是西式的,块状的,自由组合的,而非线性的、连环组接的传统章回体。除了思想观念,还有形式技法,都是现代的,面向西方,学习西方,而有了东方式的创造。

现代小说仍以短篇先行,几年后,中长篇相继产生。1922年,鲁迅的《阿0正传》正式发表。以中篇的篇幅容纳了一个革命的时代,统摄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尤其出现在新文学的发轫期。当时,郁达夫、庐隐、废名等都有中篇问世,但多流于粗浅。

近百年间,中篇小说从题材、主题、体式、技巧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有所开拓,有所发展。但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是,最早出现在现代小说史上的《阿Q正传》,至今仍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比起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来,当代小说虽然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等手段方面,相对显得娴熟,但是艺术个性并不突出。首先,表现在文学语言本身,就缺少个人笔调;在现实生活中,长期的集体主义教育,使个人性受到遏制,或许是根本的原因。同时,语言也缺少优雅的气质,缺少精致,缺少韵味,这同长期推广“工农兵文艺”,以文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不无关系;扩而言之,同汉语语境遭到破坏,同整个社会语言的粗鄙化有关。在形式上,中国小说满足于讲故事,讲究“好看”,缺乏西方小说的那种精神性,缺乏思想深度。

中篇小说的繁荣,从根本上说,有赖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的繁荣。道路是漫长的,但因此,前景也未尝不可能说是开阔的。单就现代小说发展来说,从五四到现在也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具有经典性价值的作品极少,而真正堪称优秀的作品也不会很多。在此,我们编选了这套“中篇小说金库”,旨在集中这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以利于流播;反过来,也可以充作进一步滋养小说创作的一份泥土和养料。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个别作品,编者并不认为属于最优秀的部分,但是不可否认,它们自问世之后在文学界和读书界中造成的影响,从文学社会学的意义上考虑,这也未尝不可以算作是一种“含金量”,因此一并予以收入。

“中篇小说金库”分辑陆续出版,希望得到作家、批评家、文学史家及广大读者的大力推荐,以确保它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文本系统的完整性。

内容推荐

上世纪80年代,林希从一场劫难过后开始小说创作。1989年,以中篇小说《相士无非子》及随后发表的《小的儿》刷新人们的耳目。从此,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被公推为“津味小说”的杰出代表。

林希的《蛐蛐四爷》较为集中地描述天津历史上北洋后期到抗战前期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可以说,不是天津味道培养了林希,而是林希给了天津味道以品位。他的小说具有历史的内涵、人性的深度,融合了地域文化的诸多要素;不但生动好看,而且耐人寻味,极富于个人创造性。

编辑推荐

林希著的《蛐蛐四爷》为中篇小说金库林希小说自选集。收入作家代表性中篇小说《蛐蛐四爷》、《相士无非子》、《小的儿》3部,都是作家1990年后发表的作品。另收入作家评论、作家访谈录及作家作品年表。其中,《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蛐蛐四爷》和《相士无非子》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搬上舞台。《蛐蛐四爷》小说发表于1993年。讲述的是军阀时期发生在天津卫的故事。余家四位少爷是同父异母的军阀后裔,四少爷和母亲吴氏因为没有名分,被赶出了余家大院,但四少爷凭着一手斗蛐蛐的绝活,家业也日渐兴旺起来。他的三个兄弟在与四爷斗蛐蛐败北后,一无所有,不得已请吴氏回来主持家政。随后,不怀好意的哥哥又施计把他们母子赶出余家大院,还弄瞎了四爷的眼睛……通篇充盈着蟋蟀之声,看似闲情逸致,实则隐喻人生,其间交互出现的绝望与希望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它将20世纪初叶的市井之声,还原成艺术的多彩画面,展现了传统津味小说的风格韵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蛐蛐四爷/中篇小说金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9144
开本 32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608146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