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犍陀罗与中国 |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崇峰,1960年生,男,印度德里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学科研领域为印度、中亚和中国的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 目录 序 犍陀罗佛教考古综论 巴基斯坦斯瓦特佛教石刻――以古代乌苌晚期佛教遗存为例 意大利与斯瓦特佛教考古 阿富汗塔帕?萨达尔佛教遗址管窥 阿富汗巴米扬――2002~2006年法国的最新考古发掘 阿富汗与阿姆河北岸地区佛教考古综述 阿富汗巴米扬与热瓦克佛塔比较研究――基于法国近年的考古发掘 犍陀罗、秣菟罗与中土早期佛像 汉晋艺术之犍陀罗文化因素 龟兹与犍陀罗的造像组合、题材及布局 克孜尔部分中心柱窟与《长阿含经》等佛典 从燃灯佛造像看龟兹与犍陀罗的佛教关系 从犍陀罗到平城:以寺院布局为中心 唐朝佛寺中的天竺影响 附录 西行求法与?宾道 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上游古代文物研究――兼论丝绸之路南线岩画走廊的威胁与保护 5~8世纪百济、新罗佛寺的形制及其渊源一兼论中韩佛教寺院的关系 巴基斯坦佛教遗址考察记 后记 著者、译者简介(按目录编排) 内容推荐 在研究佛教文化时,犍陀罗艺术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术语,它既是一种艺术流派,也是一种艺术模式。犍陀罗涵盖今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北部地区,其文化受到了波斯、希腊、罗马、印度和中亚文化的多重影响;犍陀罗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大多是希腊艺术形式与佛教主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犍陀罗与中国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崇峰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李崇峰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61921 |
| 开本 | 29cm |
| 页数 | 53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10-09 |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 正文语种 | CHI |
| 读者对象 | 文化史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828 |
| CIP核字 | 2019124976 |
| 中图分类号 | K35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5 |
| 宽 | 216 |
| 高 | 2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600.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