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学术江湖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等专著。 目录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圣道与技艺 二分途未必并重 三西体双轨 四分途与合流 “中国哲学”探源 一“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二泰西哲学与中学 三“中国哲学”的取向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 二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 三文言白话孰为正宗 四龙种?跳蚤? 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元勋还是罪魁 二解聘与辞职 三师、生、校异趣 四挽留背后的矛盾 五消沉与发奋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北将入主南营 二南北新旧 三由分而合归本原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留欧前后的转变 二顿悟:环境与交友 三敬而不畏之畏 四心照不宣的礼让 陈寅恪的西学 一学问难以贯通中西 二中国的东方学首席 三国人之中西学较优 四取珠还椟 五申论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 二“宋学”渊源 三新宋学及其取径 四南北宋的高下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取西洋哲学观念 二了解之同情 三宋贤治史之法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思想为语言所支配 二求其是与求其古 三方法为仪型结论不成立 人名索引 征引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学术江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桑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0042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30000 |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