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修证佛法
内容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录

十版前言

九版说明

编辑说明

第一讲

 本讲缘起○释迦悟了什么○参考经典○解脱和悟道

 ○倒因为果○见地修证及行愿○四加行

第二讲

 伪经之辨○《楞严经》的密因○心与缘○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五十阴魔○色阴

第三讲

 走火入魔○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第四讲

 水老鹤○识阴○五阴及边际○妄想本空○四大解脱

 ○佛说《法华经》○拈花微笑

第五讲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五千比丘离席○分段及变

 易生死○弹指八万四千劫○《序品》——东方现瑞

 ○《比喻品》——火宅三车○《信解品》○《药草喻品》

 ○《化城喻品》

第六讲

 《法华》与寒山○衣中宝○少欲及无欲○佛法与皇帝

 ○永恒不变存在的真理○大医王○多宝如来和张商

 英○龙女成佛

第七讲

 十念法门○安般、止观、炼气○《安般品第十七》○正

 意、正身、正言○出息入息○气与两腿○罗云念安般

第八讲

 修持证果○初禅到四禅○结使和大阿罗汉○念身与

 白骨观○念佛与净土宗○念法与学理实践○念僧念

 圣贤僧○念戒守戒○念施念舍○念天及天堂

第九讲

 孟子的浩然之气○见思惑和结使○《楞严经》中的十

 种仙○六欲天道○断欲及炼气调息○瑜珈及密宗的

 修法

第十讲

 听息数息的问题○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空假中

 三止三观○密宗及修气○修脉○生命和宇宙法则

第十一讲

 达摩的理入行入○二祖安心○四祖与各宗派○五祖

 的时代○六祖的时代○即心是佛的流弊○小释迦仰

 山○临济四料简

第十二讲

 参话头○观心法门○三际托空○再说临济四料简○

 永嘉说三身○禅与《指月录》○生死问题○沩仰的对

 答○夹山悟道

第十三讲

 思想念头的流动○三际托空与现在心○四料简与火

 候○军事艺术和禅○夹山度洛浦○《宗镜录》悟道十

 问○洛浦三关○说临济○说曹洞

第十四讲

 不二法门与自然外道○真空顽空○真有假有○一切

 唯心和身心○说洞山○易卦和五位君臣○三种渗漏

 ○说曹山○如来禅与祖师禅○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讲

 如何去身见○鸟飞式○再说修气○睦州的草鞋○说

 云门○三平偈○法身两般病○陈尚书宴云门

第十六讲

 顾鉴咦○法眼宗○见桃花悟道○围起来打○四禅四

 大和三大劫○身心健康的修道○性相二宗○五遍行

 及五阴○意识和余力

第十七讲

 说圆悟勤○闻思修是什么○信之难○说定○昏沉定

 世间定○修定○修空与枯禅○修有与紧张○调整

 色身

第十八讲

 水火风三劫○三界天人○宇宙的灾难○人类自身的

 灾难○心法与色法○人体的三界○无住无着无愿○

 心体及其作用○心、意、识○变化气质

第十九讲

 第一障碍——身见○色身转变○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四大种与色法○相续心○四禅八定和

 精气神○善人的凡夫禅○轻安、定、非定

第二十讲

 什么不是定境○专一作意○世间定及非世间定○有

 心地无心地○生起和圆满○六位无心地○有余依及

 无余依涅柴

第二十一讲

 佛法在世间○《禅宗直指——大事因缘》○雪岩钦公

 案○高峰妙公案○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讲

 明心见性与三身○吕纯阳与黄龙南○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定境中的退位○现观与圣教量

第二十三讲

 幻相和眼通○四加行位○声闻乘的四加行○独觉乘

 的四加行○八万四千对治○习气次第断过○大般若

 大火炬○大乘的三有和涅檠○把握行蕴

第二十四讲

 往生兜率天○第一义○四正断○未生令不生的不善

 ○菩萨道的加行○钝根菩萨○四十六种魔○六度菩

 萨行○四种魔境

第二十五讲

 李长者的《合论》○妄念和情○性与情○济颠和林酒

 仙○色蕴○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十六讲

 困在感觉境界○变成习惯的思○再说行阴○心不相

 应行法○说识阴○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心行五阴

 解脱○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讲

 一知与色身○一知与思○修持的初步○作意、假观、

 所缘○假想产生的魔境○守着灵明清净○不守灵明

 清净○漏○任脉的变化

第二十八讲

 只有行愿○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打开心结○情的

 慈悲与智的慈悲○动摇心行○如何转变气质○四重

 恩三途苦○检查再检查○行行重行行○

附录一:见思惑与三界九地、断惑证真之关联

附录二:三界天人表

内容推荐

《如何修证佛法》是南怀瑾先生一九七八年春台北“显密圆通修证”讲座的记录整理。针对今人学佛普遍存在的不重修证、倒果为因的问题,先生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纲要,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等佛典为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以经证经,重重举例引证,对学佛的修持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特别强调见地、修证、行愿三位一体,密不可分。他更进一步提出,在这方面,佛法和外道,世法与出世法都一样,佛家、儒家、道家皆同此理。

先生将学佛修为视作一件非常严肃、严重的事情,特别强调实证,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以过来人的宝贵经验谈佛法修持,不仅是为学佛者的修行指点迷津,实际上也是在谈如何做人。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这本《如何修证佛法》(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得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现在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决策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修证佛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怀瑾 讲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9982
开本 16开
页数 4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564
CIP核字 2016083776
中图分类号 B948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