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齐法家源流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专门系统研究齐法家的著作,力图重新界定齐法家并明确其代表人物,揭示齐法家由道入法的发展逻辑和道法结合的思想特征。齐法家出自稷下黄老而尚法,可称道法家。管仲是其先驱,代表人物是稷下先生淳于髡、慎到、田骈、尹文,邹忌是实践者。齐法家以道论法,以民为本,主张无为法治,反对严刑峻法。齐法家的实质法治与晋秦法家的形式法治代表着先秦两种法治类型,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宝贵本土资源。
作者简介
黄辉明,男,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法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政部教授,兼江苏省法律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法律史和宪法。著《晋法家源流研究》《西方制宪权法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
目录
导论 齐法家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界定
一 以地域标准划分齐法家与晋秦法家的分类方法及其不足
二 以学派性质重新界定齐法家与晋秦法家
第一章 齐法家的源头
第一节 齐法家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先秦地域文化
二 齐文化的奠基
三 齐文化的精神
第二节 齐法家的实践源头
一 齐法家先驱管仲
二 管仲变法
三 晋秦法家的变法运动
第三节 齐法家的理论渊源
一 老子的道家思想:贵无
二 道家的分化:性命与政治
三 《黄帝四经》的黄老思想:道生法
第二章 稷下争鸣与齐法家的形成
第一节 齐法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田氏代齐
二 稷下学宫的兴起
第二节 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
一 诸子百家的由来
二 稷下先生及学术流派简介
三 稷下学官百家争鸣的典型案例
四 孟子与稷下先生的人性论辩
第三节 齐法家的形成
一 齐法家是道法结合的产物
二 齐法家形成的标志:《管子》成书
三 稷下著作及稷下学发展脉络
四 齐法家代表人物界定
第三章 齐法家的法治思想
第一节 齐法家整体的法治思想:《管子》
一 齐法家的法治理念
二 齐法家的法治方式
三 齐法家的慎战思想
四 齐法家崇道融儒反对重刑
第二节 齐法家个体的法治思想
一 淳于髡的法治思想
二 慎到的法治思想
三 田骈的法治思想
四 尹文的法治思想
第四章 齐法家的法治实践
第一节 威宣之治及其成功要素
一 威宣之治
二 威宣之治的成功要素
第二节 邹忌修法
一 广开言路,尊贤纳士
二 谨修法律,实行法治
三 邹忌慎战主和
第三节 补充:齐国的法制
一 齐国政制
二 齐国的商业习俗
三 齐国的刑罚制度
第五章 齐法家的衰落与分化
第一节 为何统一天下的是秦国而不是齐国?
第二节 齐国与齐法家的衰落
一 五国伐齐与齐国的衰落
二 稷下学宫及齐法家的衰落
三 齐国衰落的思想文化原因
四 齐国衰落的体制原因
第三节 荀子对齐法家的改造与齐法家的分化
一 荀子对齐法家的批判
二 荀子对齐法家的改造:引儒济法
三 齐法家的分化
第六章 齐法家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齐法家的演变与特征
一 齐法家的演变逻辑
二 齐法家的思想特征
第二节 齐法家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 齐法家的历史进步性
二 齐法家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先秦法家两种法治类型
一 晋秦法家的形式法治
二 齐法家的实质法治
第七章 齐法家的历史影响与当代意义
第一节 齐法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 齐法家思想在秦汉之际的传承
二 《淮南子》对齐法家思想的发展
三 齐法家思想在汉初的实践
四 儒道之争与齐法家思想的终止
第二节 齐法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 法律与道德相结合,制定良法
二 无为与有为相结合,依法治国
三 以民为本,追求共同富裕
四 兼容并蓄,推进国学文化复兴
五 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附表
附表1 晋秦法家与齐法家对照表
附表2 稷下学士生卒年及派系一览表
附表3 稷下学士著作一览表
附表4 稷下学宫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建设中国式现代法治要
借鉴古代法治经验。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要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晋秦
法家和齐法家是先秦法治思
想的两大资源,晋秦法家以
变法著称,齐法家以立论见
长,两者在多方面显著不同
,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借鉴
意义。人们对晋秦法家(或
称晋法家)耳熟能详,却对
齐法家知之不详,这并不是
因为齐法家不重要,而是与
学界长期以来对齐法家研究
的相对不足有很大关系,因
此应该加强对齐法家的深入
研究。本书依据学派性质而
非国籍重新界定齐法家及其
代表人物,并将齐法家放到
稷下学术史中去考察,紧紧
抓住齐法家“由道入法”的发
展逻辑和“道法结合”的思想
特征,系统梳理了齐法家思
想史。
一 对法家进行重新划分
,并对齐法家代表人物进行
明确认定
本书突破传统的法、术
、势三派分类研究方法,从
晋秦法家与齐法家的二分法
入手研究齐法家。学界一般
以地域(国籍)标准来界定
晋秦法家与齐法家及其代表
人物,将法家法、术、势三
派著名代表人物商鞅、慎到
和申不害及韩非、李斯全部
归于晋秦法家,而齐法家除
了春秋时代的先驱管仲外,
在战国时代没有明确的代表
人物,这与战国时期晋、齐
法家并驾齐驱的地位是不相
称的,也不利于深入研究晋
秦法家与齐法家的区别。
故本书提出以学派性质
而非国籍来重新界定齐法家
及其代表人物。齐法家一般
出自黄老而尚法,是道法结
合的产物。慎到虽然是赵国
人,但不宜归入晋秦法家,
作为著名的稷下学者,慎到
出自黄老而主张法治,应归
于齐法家;与慎到齐名的田
骈,本于黄老而主张法治,
还有由道至名、由名至法的
尹文也应列入齐法家;再加
上推崇管仲的淳于髡和齐法
家的主要实践者邹忌。这样
,齐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比较
明晰了,从而解决了长期以
来齐法家代表人物不明确的
问题。因此,这种新的划分
方法,调整并充实了晋、齐
两大法家阵营,比较符合历
史的原貌,对深入推进法家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揭示齐法家思想源头
和形成过程
齐文化是具有鲜明地域
特色的商业文化,尚自然,
重功利,孕育出了齐法家。
齐法家的实践源头是其先驱
管仲的变法实践以及晋秦法
家变法运动的经验教训;齐
法家的理论源头是道家尚自
然的无为而治思想。黄老学
是道家思想在稷下的发展,
齐法家由黄老道家转化而来

与晋秦法家单纯功利主
义法治思想不同,齐法家法
治理论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
无为主义思想。只不过道家
的无为而治更多停留在形而
上的观念层面,没有一套切
实可行的操作方案;而齐法
家的法治正是为践行道家无
为而治而设计的操作方案。
道家的守道无为与法家的守
法而为都有客观主义倾向,
具有天然的吻合性。
齐法家形成的路径是由
道入人法,在稷下学宫百家
争鸣中形成的。稷下学士运
用黄老思想研究管仲治国经
验形成齐法家思想。稷下学
宫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主场所
,黄老学是田齐官方哲学,
为稷下主流学派。稷下学者
祖述黄老,传道家无为之道
;杨墨等各派门徒纷纷来归
,推动黄老学不断向前发展
;慎到、田骈、尹文等以道
论法,将无为主义与功利主
义相结合,主张无为法治,
形成了齐法家思想。齐法家
上接黄老下启荀子,《管子
》成书是齐法家形成的标志

三 深入挖掘齐法家的法
治思想及其法治实践
齐法家的思想特征是道
法结合,集中反映在集体创
作的官方著作《管子》和私
人著作《慎子》《尹文子》
等书以及其他古代文献记载
之中。齐法家法治理念包括
自然法思想、民本主义价值
观和功利主义人性论。首先
,齐法家提出自然法思想,
以道论法;其次,齐法家提
倡民本主义价值本位,以民
为本,从民所欲,藏富于民
,追求均富;最后,齐法家
主张功利主义人性论,认为
法治要因循人性,贯彻功利
主义原则。可见,齐法家以
民本主义为价值本位,将道
家无为主义与法家功利主义
相结合,以法治国,追求富
民强国。
齐法家的法治方式是无
为法治。齐法家从大道无为
出发,将道家无为而治转化
为任法而治。首先,齐法家
主张因道立法,令顺民心,
将国法与天道民心联系在一
起,反对重刑主义;其次,
齐法家主张令尊与君,要求
君主无为,守法而治。此外
,齐法家在文化政策方面是
包容和开放的,鼓励百家争
鸣;在对外关系上,齐法家
主张和平交往和自由通商。
可见齐法家在一系列治国政
策方面有着与晋秦法家不同
的鲜明特征。
邹忌是齐法家理论的重
要实践者,适应时代变化采
取了一系列修法革新措施,
修订法律,实行法治,鼓励
工商业,辅佐齐威王、齐宣
王实现威宣之治,使齐国成
为战国中期的强国。
四 阐述齐国和齐法家衰
落的原因及齐法家的分化
齐国采用齐法家法治方
式,成为战国中期能与秦国
相抗衡的强国,一度并称东
、西帝。除了军事外,齐国
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实则强
于秦国。然而,在五国伐齐
之后,齐国走向衰落,齐法
家也同时走向衰落,齐国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齐法家源流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辉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24485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4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06
CIP核字 2023155120
中图分类号 B226.0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