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基于人格缺陷问题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学习成绩很好生在成绩很好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作者就此问题对广州市几所中小学的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深入调研。主要从家庭管教方式与学校的应试教育两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习成绩很好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作者在此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对策,希望能对学习成绩很好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目录 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时代潮流的需要 (二)学优生自身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的文献综述 (一)人格的界定 (二)人格障碍的界定 (三)人格缺陷的界定 (四)优秀生与学习成绩优秀生的界定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人格缺陷的现实状况 一、学优生人格缺陷的案例 (一)给其他同学设置障碍 (二)自杀现象令人痛心 (三)杀人现象触目惊心 二、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人格缺陷的调查结果 (一)访谈及网上论坛 (二)问卷调查 (三)结论 三、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 (一)自尊虚荣爱面子 (二)多疑敏感爱嫉妒 (三)偏执清高自以为是 (四)倔强好胜高傲自大 (五)过分认真与追求完美,缺乏创新精神 (六)焦虑不安信心不足 (七)外强内弱耐挫力差 (八)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第三章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人格缺陷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管教方式与人格缺陷 (一)过分溺爱的管教方式 (二)过分严厉的管教方式 二、应试教育与人格缺陷 (一)分数主义与人格缺陷 (二)教育评价的单一性与人格缺陷 (三)教师的偏爱与人格缺陷 第四章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人格缺陷的预防对策 一、纠正育人者的教育理念,提高育人者的个人素养 二、淡化学优生的优越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淡化学习成绩优秀生的优越感 (二)使学优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三)培养学优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四)做学生信赖的朋友,加强对学优生的疏导和教育 三、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心理疏导 (一)人格辅导课程 (二)心理咨询 (三)人格教育 四、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 五、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六、改革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有关中小学学习成绩优秀生的问卷调查 附录二:访谈和网上论坛内容提纲 后记 作者简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基于人格缺陷问题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小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361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5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48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