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上)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上》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高晓虹教授主编,对2016年上半年的新闻传播学界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与梳理,内容包括媒介前沿、理论与历史、新媒体、书评、传媒教育等版块,涵盖新闻传播学界各类媒介发展状况,内容生产创新创优之处,传播技术的近期新发展等各个方面,所收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主要聚焦靠前外新闻行业动态、追踪各领域理论研究前沿,旨在服务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搭建学界业界的沟通桥梁,促进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目录 媒介前沿 媒介化的暴力、网络霸凌与青少年:研究回顾和中国视角 重构电视:媒介化视角下手机电视的场域再造 屏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视觉呈现创新 ——对2016年“”新闻报道的解读 从边缘到核心: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记忆的发展与展望 理论与历史 “准摩登女性”与新感觉经验 ——杜就田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图像话语分析 景观、人与历史 节目主持人评价及其理论模型建构 基于共生理论的京津冀传媒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视听传播 视频直播新常态:移动化、社交化、矩阵化 华语电影中同性恋银幕形象的演化研究 ——从历史发展脉络的视角 艰难的去“污名化” ——从健康传播学的视角考察艾滋病的影像呈现 跨文化语境下的受众研究:中国观众对美剧解读的诠释学分析 台.湾大学生对《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纪录片的解码 新媒体 “巴巴爸爸”去世引发的“80后”在线童年回忆研究 打造新媒体时代中国公共事件的分析架构 ——以“微博打拐”为例 新生代媒介的构建:香港青年社交网络中的文本流动与文化变迁 ——以“100毛”Facebook专页为例 社会·话语:网络流行语与时代的共变 互联网使用和社会组织参与之关系:对中美两国相关数据的分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上)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晓虹 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高晓虹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1932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9 |
| 出版时间 | 2017-03-01 |
| 首版时间 | 2017-03 |
| 印刷时间 | 2017-03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74 |
| CIP核字 | 2017019701 |
| 中图分类号 | G21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60 |
| 宽 | 184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