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星汉灿烂(史记纵览新说)/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周锡山,1965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小学英语教师,上海市莘庄中学英语教师,上海市新光中学英语教师,上海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与《史记》综述 第一节 太史公的身份嬗变与上古史学发展 第二节 史家泰斗的人生境遇 第三节 究天人之际:《史记》的历史哲学 第四节 通古今之变:《史记》的内容与体例 第二章 成一家之言——《史记》中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第二节 天下大治与民族融合 第三节 军事谋略与经济思想 第四节 人才选拔与人才自律 第三章 崇高的激情——《史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智慧 第一节 发愤著书与重于泰山 第二节 志气、抱负和野心 第三节 诗意人生和悲剧精神 第四节 忍辱和雪仇 第四章 “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伟大文学成就 第一节 “想见为人”:传记文学的巅峰之作 第二节 变幻多端——高超的艺术手段 第三节 千年神合——小说家的学习典范 第五章 江河万古史公书——《史记》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史记》的横空出世与风行天下 第二节 继承发展:《汉书》《资治通鉴》和《新五代史》 第三节 汗牛充栋:盛况不衰的历代“史记学”研究 第四节 文无十全:《史记》的失误举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乔力和丁少伦共同主编的《星汉灿烂(史记纵览新说)/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一书善于将诗意人生和悲剧精神结合,用富于诗意的笔调书写历史悲剧。作者周锡山的笔端贯注着强烈的感情,“意有所郁结”,发愤著书,终成此无韵之离骚——一部空前绝后的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编辑推荐 《史记》首创为纪传体,奇峰突起,由之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延绵接续的国家修史传统,即官修正史体制。它是自上古而及西汉当代宏伟广阔的百科全书,司马迁的笔端贯注着强烈的感情,怨愤歌哭,发愤著书,终成此无韵之离骚,遂得以成就中国传记文学的奠基之作,历史散文的巅峰之制。 由周锡山所著、乔力和丁少伦共同主编的《星汉灿烂(史记纵览新说)/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一书从文学与史学的交叉视野出发,对司马迁的生平、为人、学术及《史记》的成书经过、内容体例等进行叙述,考察影响《史记》写作的史官文化与政治背景,介绍《史记》中表现出的重感情、重侠行、重士人的感情倾向与心怀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从具体的故事出发,揭示“史传文学”在写作中的特色。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星汉灿烂(史记纵览新说)/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锡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82214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0 | 
| 出版时间 | 2017-01 | 
| 首版时间 | 2017-01 | 
| 印刷时间 | 201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96 | 
| CIP核字 | 2016164475 | 
| 中图分类号 | K20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31 | 
| 宽 | 151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56.00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