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姐弟坡/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品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开始在堂屋里找,在里屋里找,在厨房灶后找,可哪都不见他的影子。而我那会儿的心里,又不想拼命去喊他。只得自己继续找。最后,我终于在后院墙角的草垛间找到了他。

“喂!你不肚子疼吗?你躲这儿干什么?”我气呼呼地说。

小弟显然被我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大跳。我这才注意到他手里头按着的那只鸡扑腾着翅膀跑了。

那是我们家的老母鸡,专门给我和小弟下蛋的。母亲对这只老母鸡可满意了,每回给我和小弟煮鸡蛋时,都不忘夸夸它。老母鸡下的蛋,母亲有时将它连蛋壳用清水煮开,有时也把它打出来和新熬的白米粥混一起做蛋粥。母亲说。老母鸡下的蛋才养人呢。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所以每次喂鸡时,我都会在老母鸡面前多下一把米。这回,小弟竟然一个人躲着欺负起这只老母鸡来,看母亲回来不揪他耳朵才怪呢。那一刻,向来心疼小弟出了名的我突然有些幸灾乐祸。我也转身千自己的活儿去了,压根没再去管小弟按着老母鸡做什么。

这天晚上,父亲回来了。父亲在县城的交管局工作,平时可忙了。父亲回来的时候,母亲再忙,夜里都会给他煮两个鸡蛋。但母亲从来不用老母鸡下的蛋。母亲说,老母鸡下的蛋就给我和小弟吃的。我像往常一样在厨房菜柜的抽屉里取蛋,我一眼就能认出哪一个不是老母鸡下的蛋。可这回,我看了三遍,也只找出一个不同的蛋。我正犯难时,小弟来了。他的右手半握着拳头,然后神秘兮兮地伸向我,等他把手掌打开时,我看见一个蛋躺在他的掌间。

在我们家,从鸡窝里捡蛋是专属小弟的事。这小子还挺乖,我急着把两个蛋递给母亲。锅里的水已经煮开了,接过蛋的母亲急着把两个蛋下到锅里。我想了想,这些都没啥问题。可蛋到父亲手里时,问题就来了。

有着络腮胡的父亲举着一个蛋,比往常严厉一百倍地喊来我和小弟说:“这是哪里来的鸭蛋?我们家可没养鸭子!你们的母亲也没买过鸭蛋!”

鸭蛋?哦,对了,我在从小弟掌心里接过那个蛋时觉得有点不对劲。它的个头更大一些,蛋壳上的颜色白中隐着淡淡的青绿。原来它是个鸭蛋呀。可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小弟又没钱,难道小弟背着我做偷蛋贼了?我和父亲的目光都移到了小弟身上。小弟说:“我没偷!我可没偷!”

这时,我恍然大悟般想起白天的事来,于是,我跑到后院墙角的草垛间去看。不看还好,一看真是不得了。草垛间竟然有个窝,窝里满满地放着不下十五个蛋,而且每一个蛋都带着青绿色。这个重大发现让我很难过,我不得不将它告诉父亲。

起初,父亲还有些不相信,但当他和我一样亲眼看到那一幕,就不得不信了。母亲还在前院忙着喂猪患,父亲让小弟跪下交代错误。我在一旁大气不敢出。我也不敢再跑开去找母亲,因为忙碌加同样严厉的母亲从来不是我和小弟的“救兵”。

小弟跪在地上时,已经涸流满面了。我心疼极了。我怕粗糙的地面会让小弟的膝盖跪出两个大坑来。

P21-22

作者简介
陈巧莉,现居浙江武义。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第三批“新荷计划”人才。《散文选刊》杂志社靠前届签约作家,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著有童话集《种星星的孩子》。故事集《汗水的光芒》,古诗演绎系列《说说唱唱学诗趣》等。作品刊载于《文艺报》《文汇读书周报》《博览群书》《散文选刊》《中国中学生报》《中国儿童画报》《中学生》《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六十余家报刊,并入选各类作品选集。
书评(媒体评论)

我很喜欢巧莉这个人,更喜欢她的作品。她是我们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的理事,我曾经是会长,并缘此而相识、相知。她是才气横溢的青年女作家,创作多面手,什么都写,且均有高含金量的佳作。我犹喜其抒写童年记忆的叙事色彩浓郁的散文。我在思考巧莉的这些作品之所以特具魅力,许正暗合了我几年前就曾表述过的一个理念:任何令人刻骨铭心的叙事文学,都离不开细节的描绘。而细节是杜撰不了的。细节之蜜糖,硬碰硬须采撷自芬芳馥郁的生活之花。既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又有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你便会毫无困难地发现细节并能自如地加以叙写。仔细赏读陈巧莉这本散文集《姐弟坡》里的众多作品,你对此理或有所悟……

——儿童文学评论家樊发稼

目录

第一辑 母亲的味道

 姐弟坡

 七子河

 母亲的味道

 甘蔗林

 草扇子

 小弟的秘密

 一支老旧的竹笛

 半丘雨

 枣树

 高飞的谎言

第二辑 绿色的乡愁

 外婆桥

 青青野柿子

 茉莉

 楼

 自行车,飞起来

 赶鹅

 井

 小弟的教师节

 花间物事

 皖山四季牧歌

 小品如诗

第三辑 蓝灰灰的记忆

 第一份阅读的礼物

 同桌胡小西

 在东岭的野麦地

 走进外婆的空房

 木头人

 我的小狗 

 鹅屋

 父亲的眼泪

 把自己领回家

 我叫紫

序言

村庄是用土记忆的。无论我身在何处,土的气息都已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一日,我坐在村口的山石上回望,回望当年我和小弟一起在那几株苦槠树下捡拾果子的样子。那些岁月里,苦涩涩的果子成了我们口袋里的美食。

我的童年就生活在这里。这里依山傍水,有洁白的羊群、葱绿的山树和金色的麦田。这里的四季都是鲜活的。

山,就在屋后。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打一捆柴火下山,山歌是少不了的,清清嗓子,我们就能唱起来。一累了,就着山石坐下,看蚁群忙忙碌碌地爬过,我们不追不赶,不惊扰它们。

不舍得去惊扰的,还有七子河里游着的鸭群。

我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清清浅浅的七子河里。岁月流长,七子河收起了宽阔的腰板,任我躺在它的筋骨上,听着涓涓流淌的过往。岩滩上,早已没有了小弟的秘密,可无数的欢笑依然鲜活在这片水里。

七子河上,是外婆桥。在它身上踏过的,是四季的忙碌。只是,我长大了,桥就老了,现在,它那么窄,那么窄。多少次,我和小弟连同村庄里的其他伙伴一起,站在桥的臂弯里,再纵身跳下,迎接我们的,是七子河里高高扬起的水花。

带着我能想到的这些富足,穿过竹林和外婆的空房,我笑着从村庄深处走出。

尽管我的身上早已弄丢了泥土的气息,但我的村庄啊,你从未将我遗弃。我想要的故事,全都在这里。儿时,并不觉得亲近它们是多么美妙的事;回首,方知其中的富有和踏实。

东岭、皖山,小村庄的名字。它真实存在,我写下它,希望能温暖更多的孩子。同时,这也是送给母亲60岁的生日礼物。

陈巧莉

内容推荐

他们是活跃于当代儿童文学界的新锐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自觉的童年意识是他们的理论基石。在艺术创作上发扬传统,敢于尝试,勇于开拓;在文学之路上坚持逐梦,不忘初心,用实力彰显才华:小说、散文、童话,或奇诡、或瑰荫、或质朴……以童真之心,用时代之笔,在艺术之纸上各展风貌,各显腔调,展文学之美,为童年发声。陈巧莉著的《姐弟坡/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品书系》为其中一册,收录作家陈巧莉的一部散文集。

编辑推荐

《姐弟坡/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品书系》是作家陈巧莉的一部散文集,六万余字,共收录了30篇散文,分为三辑:“母亲的味道”“绿色的乡愁”“蓝灰灰的记忆”。作家写她在东岭村庄的童年生活、成长回忆、幼时友人,甚至夹杂着些许少女成长的秘密。她用质朴的笔触抒写真挚的情感,写得节制而充满深情。她感恩于村庄的童年给了她富足的情感和品质,文字里弥漫着泥土芬芳而踏实的气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姐弟坡/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品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巧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99643
开本 16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6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28
CIP核字 2017053308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5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