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烟转眼即逝,如水,如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生生不息,一直存活在千百万民众的日常世界中,以民间庙会等社会形式成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庙会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它集中包含着民间社会异常丰富的感情和信仰。它更是我们民间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更是将来的。研究我们的民族,从这里出发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 图书 | 庙会与中国文化(精)/中国文化新论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历史云烟转眼即逝,如水,如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生生不息,一直存活在千百万民众的日常世界中,以民间庙会等社会形式成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庙会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它集中包含着民间社会异常丰富的感情和信仰。它更是我们民间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更是将来的。研究我们的民族,从这里出发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目录 第一章 庙会的起源 一 宗庙社郊 二 祭品与牺牲 三 祭礼与仪式 第二章 庙会的嬗变轨迹 一 先秦之前的庙会 二 秦汉时期的庙会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庙会 四 隋唐时期的庙会 五 宋代庙会文化 六 元代庙会文化 七 明清时期的庙会 第三章 庙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一 区域性特征 二 季节性特征 三 集体性特征 四 神秘性特征 五 庙会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 庙会文化的基本类型 一 原始神庙会 二 宗教神庙会 三 世俗神庙会 第五章 古代神庙与庙会的基本结构 一 神庙结构的历史考察 二 神庙与官制、庙制 第六章 庙会与原始信仰 一 神话传说的口头流传及其与地方风物的结合 二 一定的仪式与原始信仰有着密切联系 三 图腾表现为氏族遗民的文化心态并以物具形式存在 四 民间传说作为庙会原始信仰等崇拜内容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庙会中的民间文化艺术 一 唱神戏 二 社火 三 歌曲舞蹈 四 民间工艺 第八章 庙会与人文文化 一 勒石表记神功 二 庙道与庙貌 三 人文浸染 第九章 中国庙会群的基本分布 一 中原庙会群 二 北方庙会群 三 南方庙会群 第十章 中原庙会与中原文化 一 开天辟地——盘古神话与桐柏山盘古庙会 二 炼石补天——人祖奶奶女娲神话与女娲城庙会 三 抟土造人——人祖节伏羲神话与淮阳太昊伏羲陵庙会 四 神圣之火——火神节阏伯与商丘阏伯台庙会 五 五岳之中——天中大帝与中岳庙会 六 殷商的风——临颍殷商文化遗址与庙会 七 道德真源——鹿邑老君台庙会 八 洛阳庙会群——白马寺和尚会、龙门会、关林会 第十一章 同条共贯的庙会群落及其华夏文化 一 山东庙会群与泰山东岳庙会 二 北京庙会群与妙峰山庙会 三 天津皇会 四 福建莆田妈祖庙会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庙会与中国文化(精)/中国文化新论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有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6808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53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330 |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9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