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
内容 | 内容推荐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1》为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的文科教材,与之配套并出者,尚有《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中国古代文学史1》共有四卷,始于先秦,迄于清代中期。《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1》为一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编写说明 序言 编 先秦文学 章 先秦文学总论 节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 发愤著书的传统 二 忧国忧民的传统 三 放言无惮的传统 四 深于取象的传统 第二章 神话 节 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第二节 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一 自然神话 二 创世神话 三 英雄神话 四 传奇神话 第三节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 第三章 《诗经》 节 《诗经》概说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 周民族的史诗 二 颂歌与怨刺诗 三 婚恋诗 四 农事诗 五 征役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 直抒胸臆的特色 二 赋、比、兴的手法 三 语言的声律节奏 第四章 史家之文 节 《尚书》、《逸周书》 一 《尚书》 二 《逸周书》 第二节 《春秋》 第三节 《国语》 第四节 《左传》 第五节 《战国策》 第五章 诸子之文 节 《论语》、《墨子》 一 《论语》 二 《墨子》 第二节 《老子》、《庄子》 一 《老子》 二 《庄子》 第三节 《孟子》、《荀子》 一 《孟子》 二 《荀子》 第四节 《韩非子》、《吕氏春秋》 一 《韩非子》 二 《吕氏春秋》 第五节 《晏子春秋》及其他 一 《晏子春秋》 二 其他诸子“ 第六章 “楚辞”与屈原 节 楚文化与“楚辞” 第二节 屈原和《离骚》 一 伟大诗人屈原 二 不朽杰作《离骚》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 《九歌》 二 《九章》 三 《天问》 四 《招魂》 第四节 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章 秦汉文学总论 第二章 秦统一后的文学 节 秦文学的历史土壤及特征 第二节 刻石之文 第三节 诏令奏议之文 第三章 汉代论说散文与史传散文 节 汉代论说散文发展概说 一 西汉鸿文 二 经学文风 三 复古文风 四 复古文风的新变 五 汉末清议之文 六 汉代其他散文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一 司马迁的生平 二 《史记》的体制 三 “史家之绝唱” 四 “无韵之《离骚》” 五 《史记》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第三节 班固与《汉书》 一 班固的生平与思想 二 《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第四章 汉代赋体文学 节 赋体名称的来源 第二节 汉初骚体赋及其流变 一 汉初骚体赋 二 骚赋变体 三 骚赋的规范化 第三节 汉代散体赋 一 散体赋的文体因素 二 散体赋的兴起与流变 三 散体赋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赋的抒情化与小品化 第五章 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 节 汉代乐府民歌 一 乐府民歌的分类 二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三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四 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地位 第二节 汉代文人诗歌 一 庙堂诗歌 二 楚歌诗 三 四言诗与杂言诗 四 文人五言诗的产生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一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二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1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预衡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2377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8-08-23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