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五大序列,孙晓云、华人德、孙伯翔等名家主编,选本精良、释文严谨、技法、印装精美。
图书 | 行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天地玄黄宇五大序列,孙晓云、华人德、孙伯翔等名家主编,选本精良、释文严谨、技法、印装精美。 作者简介 孙晓云,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第十七、十八、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内容简介 行,顾名思义,就是“行走”的意思,是介于“踏步”和“奔跑”之间的行进状态,“行书”也就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法状态。 行书作为一种书体,大约产生于汉魏之际,阙于它的来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源自楷书。苏轼《题唐氏六家书后》云:“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不能立而能行,不能行而能走者也。”刘有定《衍极注》说:“行书,正之小变也。”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说:“书法自篆变而焉隶,隶变而为楷,楷变而为行草,盖至晋而书法大备。”宋曹《书法约言》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问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张怀璀《书断》言以蔽之:“行书即正书之小譌,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行书从楷书演变而来的说法在古代已经十分流行,苏轼、刘有定、何良俊、宋曹、张怀瓘认为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的,稍加纵略,笔画问加强牵丝连带,字形更为简便实用。 第二种是源自隶书。《平生壮观》卷一说:“汉魏之交,分隶初变真、行。”阮元《南北书派论》说:“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从目前出土的书迹来看,汉代潦草的隶书,草率书写,笔画省筒,字势由横势变为纵势,初步具备早期行书的“雏形”,随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范围的扩大,“趋急赴速”的实用性渐渐地被人所接受,经过不断的加工和改造,行书慢慢发展演变为新兴的书体。 目录 明 文徵明 杂花诗 明 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 明 文徵明 琵琶行 明 文徵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明 文徵明 陋室铭 明 文徵明 醉翁亭记 明 董其昌 昼锦堂记 明 董其昌 临颜真卿书裴将军诗 明 董其昌 岳阳楼记 明 董其昌 浚路马湖记 明 董其昌 东方朔答客难 自作五言咏悔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行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晓云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编者:孙晓云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2081489 |
开本 | 42cm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书法爱好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46 |
CIP核字 | 2018207221 |
中图分类号 | J292.35 |
丛书名 | 人美书谱 |
印张 | 4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420 |
宽 | 298 |
高 | 42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398.00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