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人类学
内容
作者简介
张继焦,男,1966年生,博士,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任靠前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靠前企业人类学委员会创办人和,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靠前研究员;曾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已出版中外文著作26部,发表中外论文近200篇。
目录
导论国内外理论综述与本书的分析框架(1)
第一章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企业人类学的新探索(8)
第一节企业人类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8)
一美国:从工业人类学到组织人类学或工商人类学(9)
二中国:从探讨农村工业化到创立企业人类学(16)
三日本:从“工商人类学”到“经营人类学”(28)
四企业人类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30)
第二节企业人类学:应用研究和案例分析(31)
一知名企业里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32)
二企业人类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15个领域(34)
三企业人类学与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62)
第三节企业人类学的最新学术活动及其研究动向(64)
一2009年:企业人类学的安身立命之年(64)
二2010年:企业人类学在亚洲的崛起(67)
三2011年:企业人类学继续发展其亚洲的学术网络(68)
四2012年:企业人类学立足中国,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合作(69)
五2013年:企业人类学的世界性影响不断扩大(73)
六2014年:企业人类学立足亚洲,增强世界性影响力(75)
七2015年:企业人类学的世界性影响进一步增强(79)
八总结:由中国学者主导的企业人类学已形成世界性影响(79)
第四节企业人类学的最近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81)
一不断推出新的学术成果(82)
二世界各国学者对企业人类学的探讨(87)
三不断增强应用性研究和社会影响力(96)
四结语:现状总结、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前景(98)
第五节企业人类学:学科体系建设、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100)
一企业人类学的“名”与“实”:学科名称的整合(100)
二从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看企业人类学的国际性(102)
三研究范畴的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到新兴的(103)
四研究方法的持续创新:三个方面的转变(113)
五总结、思考和启示:企业人类学的兴起和未来发展前景(118)
第二章企业人类学的新范式:对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探索(122)
第一节观察经济社会转型的三大方面: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122)
一研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123)
二企业人类学的新视角: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126)
三小结:关于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初步看法(137)
第二节“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138)
一问题的提出(138)
二理论准备和分析框架(139)
三从“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看中国的“伞式社会”(141)
四讨论与分析:社会结构转型下的“伞式关系”——另一只看不见的手(150)
五小结:经济社会转型中“伞式社会”依然发挥作用(155)
第三节“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156)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156)
二研究假设、理论基础与实证材料来源(156)
三就业性“蜂窝”结构及其功能(159)
四经营性“蜂窝”结构及其功能(164)
五小结:对“蜂窝式社会”的总体性阐释(176)
第四节对“伞式”关系和“蜂窝式”关系发展趋势的分析(177)
一“伞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政府行为模式的变化(177)
二对蜂窝式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180)
第三章人类学的新课题: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81)
第一节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181)
一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82)
二影响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184)
三影响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187)
四小结: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家”(190)
第二节食品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环境污染及其对策(190)
一问题的提出(190)
二本节采用的环境经济学理论(191)
三食品工业:从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192)
四食品工业:环境污染及其对策(194)
五小结(196)
第三节新一轮产业转移与中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196)
一新一轮产业转移与中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196)
二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98)
第四章人类学视角下的城市转型: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212)
第一节“自下而上”的视角:对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的分析(212)
一引言:从习吃庆丰包子、逛南锣鼓巷谈起(212)
二研究思路(213)
三第一个层次:微观地对老字号的分析(214)
四第二个层次:中观地对老商街的聚集经济分析(222)
五第三个层次:宏观地对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性分析(227)
六讨论与小结(232)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视角:对城市竞争力、老商街、老字号的分析(233)
一研究思路: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233)
二“自上而下”的三层次分析(233)
三小结(245)
第五章民族产业的典型代表——“老字号”企业的现代转型(246)
第一节中华民族之代表企业——“老字号”的研究现状、
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246)
一为什么要研究“老字号”企业(246)
二企业人类学研究“老字号”的独特视角(247)
三“老字号”研究的学术价值(255)
四“老字号”研究的现实意义(256)
五小结:逐渐构建“老字号”研究学术体系(258)
第二节中国企业是否都“富不过三代”:对“老字号”长寿秘籍的分析(259)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企业都“富不过三代”吗,(259)
二中国的商业传统源自本土、历史悠久(260)
三对“老字号”企业的调研及有关数据(263)
四从竞争的角度,看“老字号”企业的长寿秘籍(265)
五“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前景(270)
六小结:中国企业并非都是“短命郎君”(272)
第三节“老字号”企业的盛典性“事件营销”:以上海杏花楼为例(272)
一以往的相关研究与上海世博会(273)
二分析框架(277)
三世界各国企业与中国“老字号”企业:上海世博会上的仪式性“事件营销”(278)
四上海世博会:上海杏花楼的典礼性“事件营销”案例分析(281)
五小结:盛大的世博会典礼与上海“老字号”企业的“华丽变身”(289)
第四节中国“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291)
一受访“老字号”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291)
二“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294)
三小结(305)
第六章人类学的新视角:对“经济文化类型”变迁的思考(307)
第一节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的转变(307)
一文献回顾: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有关探讨(307)
二在城市移民研究中重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313)
三影响“经济文化类型”转变的因素分析(319)
四城市移民的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323)
第二节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作用(326)
一文献回顾:对城市移民、民族企业与民族企业家的有关研究(327)
二对调查资料的描述与分析(330)
三总结与讨论:民族企业和民族企业家在形成新的经济文化类型中的作用(336)
结语企业人类学——人类学第四次革命对中国的意义(338)
参考文献(341)
内容推荐
企业人类学引入“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作为其新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变:不再是个案式地研究企业,而是从市场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整体性视角,探讨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社会结构性因素。在靠前外一大批学者80多年的持续探索基础上,很近几年企业人类学已经在学科名称、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各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开拓性探索,已创新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可以说,企业人类学的兴起意味着人类学发展的局部突破,标志着人类学第四次革命。作为一个靠前性学科,企业人类学打通了中国与西方人类学的通道。从这个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来看,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使其成为了企业人类学创新发展之地。中国学者应该可以基于本土的调查思考,提出本土的企业人类学新理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人类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继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8698
开本 16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4千字
出版时间 2017-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9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