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赏析英汉对照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1913年因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诗集的大部分诗歌,以向大神献歌的形式,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对祖国自由独立的憧憬。阐述了诗人的宗教思想和人生哲学,倾诉了诗人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向往的理想王国。诗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营构了众多神奇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作家,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38部戏剧,以及各种论文。他的作品宁静恬远,充满了哲学的韵味,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枝璀灿的奇葩。只有伟大而健全的灵魂才能写出如此完美的诗篇。而这种阅读好似飞翔,给我们在空灵里带来唯美的体验。

目录

译本序

正文

试读章节

我是朵小花,请摘下吧,切莫延迟!我担心晚了我这朵花将枯萎,垂落尘埃。

也许,它不配编进你的花环,但请你摘下,你摘折时的疼痛,是它的荣耀。我担心我苏醒之前,白昼消逝,悄然逝去了膜拜的时辰。

尽管它的颜色不深,香气很淡,请把它用于对你的侍奉,倘有时间,请摘下吧!

[赏析]本篇的孟加拉语原作是《献歌集》第87首。本篇中的"你"是旨梵天。诗人把自己比喻为"颜色不深,香气很淡"的一朵小花,谦避地表示了愿意编入梵天的花环,与梵天终日相随的希望。

我的歌儿舍弃了她的全部首饰,她没有衣饰的傲气。妆饰会妨碍你我的合一;它们会阻隔我和你;它们的叮当声淹没你的谆谆教诲。

我诗人的虚荣,在你的面前羞死。啊,大诗人,我匍匐在你的足前,让我把我的生命变得朴实、正直,像一管苇笛,让你吹出悠美的乐音。

[赏析]本篇的孟加拉语原作是《献歌集》第125首。本篇中的"你"是指梵天。梵教认为,梵天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这种观念在本篇中表现为"你我的合一"。但在诗人看来,只要他的歌是质朴的,他就能与他的神相会。P9

序言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化,"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日益显露,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确定《泰戈尔诗选》等一批外国名著作为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驰名世界的天才大诗人,印度和孟加拉国人民虔诚地称他为"诗祖"、"诗圣"。

泰戈尔受兄长的影响和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从小酷爱文学。他八岁开始练习写诗,从发表处女作《野花》到1941年逝世前一星期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72年之久。他的作品篇帙浩繁,除了52部孟加拉语诗集,还有12部中、长篇小说,1OO多篇短篇小说,30多个剧本,2000余首歌曲,以及50部散文集。

泰戈尔从孟加拉语诗歌译成的英文散文诗,以及用英语直接写的散文诗,共有8个集子,除了《吉檀迦利》,还有《园丁集》、《新月集》、《飞乌集》、《情人的礼物》、《采果集》、《渡口集》和《游思集》。

泰戈尔用英文翻译他的诗歌,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审美要求,侧重于介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教抒情诗、爱情诗、儿童诗和包含人生感悟的短诗。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诗化了他的宗教哲学观点,表述了他的理想追求,歌颂纯洁的爱情,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和与父母的骨肉深情。这些闪耀着人道主义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意境幽美,风靡西方世界。然而纵观诗人一生的创作,这些诗集,只能说是他创作的一个方面,即"风光霁月"的一面。他那"怒目金刚"的一面,在英译诗集中是看不到的。

事实上,泰戈尔从未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日子里,泰戈尔与群众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在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并以诗笔为武器,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作。诗人的孟加拉语诗集《故事诗》是最有代表性的名作,讴歌了为民族独立献身的大无畏精神。1919年印度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勃然大怒,宣布放弃"爵士"的称号。他钦佩那些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在《致帕卡萨城堡里的政治犯》一诗中,赞扬他们是天神的子孙,以锁链的韵律阐述自由。显然,泰戈尔把印度独立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为鼓舞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志,泰戈尔创作了数十首洋溢赤子之情的爱国歌曲。他号召印度人民超越种性、教派,为掌握祖国的命运,为创造崭新美好的未来,团结奋斗。印度独立后,他写的《印度的主宰》定为印度国歌。孟加拉国独立后,他的爱国歌曲《金色的孟加拉》成为孟加拉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将世世代代传唱下去,抒发印度、孟加拉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泰戈尔对一百多年来在殖民统治桎梏下印度人民的深重苦难有切肤之痛,因而他非常同情亚非拉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他在名作(《非洲》中揭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侵略、掠夺,谴责殖民主义者的骄横"比不见天日的丛林还要昏黑,'文明'的野蛮的贪婪,暴露了无耻的灭绝人性"。他对非洲大陆的前景充满信心,以坚定的语气预言殖民主义必然走向穷途末路:当席卷西方地平线的风尘窒息了黄昏,野兽爬出秘窟,用凄厉的怪叫宣告死期的来临。

泰戈尔的诗歌对我国几代诗人有过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新诗先驱郭沫若宣称他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为"泰戈尔式"。著名作家冰心曾说:"看了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那种自由的写法。后来写得多了,我自己把它们整理成集,选了头两字'繁星'作为集名。"赴印度参加亚洲诗会的青年诗人陆萍在她的文章《印度行》中说:"泰戈尔那些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行,多少年来,令我如痴如醉如狂。"北京大学附中举行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刚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何鲤同学说:"我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才萌生了写诗的欲望。"

但各国诗歌之间交流、借鉴历来是相互的。泰戈尔写短诗,先是受日本俳句后又受了中国格律诗的影响。泰戈尔在(《日本散记》中援引俳句:古老的池塘/青蛙跃入/水声袅袅。称赞日本人"节制地抒发情感"。泰戈尔1924年访华时,曾和徐志摩深入地讨论诗歌创作。徐志摩夫人陆小曼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他们谈诗一谈就是几个钟头。"泰戈尔十分喜爱中国的古诗。他在《现代诗》一文中用英文译了李白的《山中问答》、《长干行》、《秋浦歌》(十三)、《夏日山中》等四首诗,赞叹道:"题材很普通,但洋溢着情味。"泰戈尔在孟加拉语诗集((随感集》的序言中说:"本集中的作品,是访问中国、日本时开始写的。外国友人要我在他们的纨扇、签名本和手帕上题诗,这便是这些短诗问世的缘由。"他给梅兰芳,林徽因、徐志摩的赠诗,就音节而言,带有律诗的明显痕迹。

在近代的世界文豪中,泰戈尔对中国有着特别深厚的友好感情。他20年岁那年在《婆罗蒂》杂志上发表著名文章《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揭露英国殖民主义者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行径,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同情。泰戈尔是近代中印文化交流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他应邀访问中国,在北京、杭州等地发表讲话,回顾中印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疏通蔓生着忘却荒草的友谊大道的热切愿望。回国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在他创办的国际大学成立了中国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他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和印度》。泰戈尔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这所学院,为印度培养了许多汉学专家,至今是汉语教学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泰戈尔两次致信日本诗人野口,严正驳斥他为侵华日军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所作的狡辩。他不仅撰写文章声援中国人民,而且抱病率领国际大学艺术团在加尔各答进行义演,呼吁印度人民向中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援助。他预言胜利的种子将在中国人民的心田发芽,开花,并且一再证明它是不朽的。泰戈尔虽未能亲眼看见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但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周恩来总理1956年参观国际大学时赞扬泰戈尔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1912年,泰戈尔自己翻译成英文的《吉檀迦利》出版,次年,他因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蜚声世界文坛。作为诗人的代表作《吉檀迦利》被译成各国文字,也是我国最早译介的泰戈尔诗集。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单词"献歌"的译音。但((吉檀迦利》中只有53首译自孟加拉语诗集《献歌集》,另外16首译自《歌之花环集》,15首译自《祭品集》,11首译自《渡口集》,3首译自《儿童集》,剩余5首分别译自《怀念集》、《幻想集》、《收获集》、《献祭集》和剧本《坚固堡垒》。

《吉檀迦利》中除了第60、61、62三首儿童诗,第52、54、64等几首爱情诗外,其余的都可以说是宗教抒情诗。泰戈尔在诗中面对他信仰的神,阐述了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倾诉了他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向往的理想王国。

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即《吉檀迦利》大部分篇什中的"你"、"我主"、"万王之王"、"天帝"、"国王",是印度古籍《奥义书》中所说的创造大神"梵天"。泰戈尔从小跟父亲学习《奥义书》,他所全面接受的梵教哲学理论,在这部诗集中得到了诗化。

按照泰戈尔接受的泛神论,梵天是无时不在的。他"手握着无限时光",他的"一个个世纪,接踵而来"(第82首)。梵天又是无处不在的。他在自然景物之中,诗人在南风中感受到他的芳踪(第20首)。他在"七月浓郁的雨影中,隐秘地走来"(第22首),他甚至是"碧空",甚至是"鸟巢"(第67首)。梵天也在民众之中。他去的地方,农夫在锄耕贫脊的农田,工人在敲石筑路。他与大家一起头顶烈日,栉风沐雨(第11首)。此外,梵天即我,我即梵天。他"不邀自来,步入我的心间……在我今生流逝的亿万瞬息上,打上了无限的印记"(第43首)。在我心中,他的快乐做着无穷的游戏。在我的生命中,他的愿望一一实现(第56首)。"生生死死,今生来世",是诗人"无限生命唯一的旅伴"(第63首)。

既然梵天与自然合一,与人合一,诗人就认为不必进入庙堂,叩拜神像。热爱生活、崇尚真善美就是对神表示虔诚,爱是真正的解脱之路,所以他"要把自己交托给爱"。他反对遁入空门的苦修,庄严宣告:我不追求远离红尘的解脱,在重重愉快的束缚中,我能感受到自由的拥抱。我所有的热望将结出爱的果实(第73首)。显然,诗人的泛神论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但诗人的敬神方式是入世的,他的作法是兴办教育,创建合作社,改善人际关系,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诗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第78首中,诗人讲了一个神话故事,通过繁星之口说:无瑕的完美全已成为过去。这与中国人所说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一样的道理。诗人在第四首中表明心志:我要竭心尽力,从我的思想中剔除一切虚伪,从我的心中驱逐一切丑恶,让我的爱绽开鲜花。他对金钱权力表示出极大蔑视,指出财富和权力是累赘,是桎梏,是自我捆绑的"砸不碎的锁链"(第31首)。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掩饰自己的缺陷,而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我的敬意到不了大神在"一贫如洗的最穷最卑贱的人中间歇脚的地方",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通往那儿的路(第10首)。不论有痛苦还是有欢乐,我不曾站在民众的一边(第77首)。

《吉檀迦利》之所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泰戈尔在这部诗集中,娴熟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各种手段。

拟人手法,与他信奉的泛神论相契合,诗集中随处可见。比如:今天,夏天来到我的窗口,气喘吁吁(第5首)。我的歌儿舍弃了她的全部首饰(第7首)。在那里,不倦的奋斗向圆满伸出手臂(第35首)。晨鸟唱着歌问道:"姑娘,你得到了什么?"(第52首)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乃至抽象概念以人性和活力,把奥义阐述得生动形象,让人感到一切都充满生气,是那样美好动人。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营构了众多神奇的意境。诗人去寻找他的神;我登上第一束曙光的车辇,越过广漠的世界,繁星间留下一道道辙痕。(第12首)在广渺的宇宙,诗人驾驶的光辇,快速无比,反映他寻神的急切执著。诗人憧憬的光明世界里:蝴蝶在光明之海上展开艳翼之帆,百合和茉莉在光明的浪尖上飘荡。(第57首)这幽美的意境,渗透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泰戈尔说他是用散文形式译((吉檀迦利》中的作品的。但译文依然保持了诗歌的一些要素,被认为是极其优美的散文诗。比如第79首保留了复沓:让我在梦中在苏醒时都满怀悲戚。第35、36、57首等诗作,采用排比或递进手法,节奏和谐明快,琅琅上口。

我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完全理解《吉檀迦利》的诗篇,有一定难度。甚至有人认为这部诗集像"天书"一样难懂,不知道诗人在诗中想说明什么。笔者1965年被派往达卡,通过英语学习了孟加拉语。此后三十余年一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事孟加拉语翻译工作,用孟加拉语翻译、发表过数部作品。此次参阅孟加拉语原作,翻译了《吉檀迦利》,每首诗作了简单分析,注明出处,并附有诗人的英语译文,这样做在我国大概尚属首次,希望有助于我国读者读懂泰翁的这部名作。

光阴荏苒,2006月5月8日,是泰戈尔诞生145周年。笔者工作之余翻译这部诗集,以此纪念对加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作出巨大贡献的大诗人泰戈尔。

本书是从泰戈尔英文作品选第一卷翻译的。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曾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专家穆赫乌汀·塔哈尔(Mohiuddin Taher)请教,在此谨向他表示衷心感谢。译者英语、孟加拉语水平有限,中文功底浅薄,译文难免有不当之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和外国文学研究者提出批评,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

白开元

2005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他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质朴而高尚的趣味,他的诗歌具有独创性作品的种种特点。

他向我们展现那种在苍茫、宁静和圣洁的印度森林中达到完美的文化:首先寻求灵魂的平静,永远与自然生活协调一致。--瑞典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拉尔德·雅奈

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深刻、罕见的精神美。--19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登斯坦

从这本诗里,我游历了他的美丽富饶的国土,认识了他的坚韧温柔的妇女,接触了他的天真活泼的儿童。我彻底地承认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冰心

他在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灵的乐园。--郑振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赏析英汉对照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泰戈尔
译者 白开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49019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