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钻进了金字塔
内容
编辑推荐

唐师曾编写的这本《我钻进了金字塔》以一个记者的独到眼光,评判了在海湾战争中颇有争议的中东地区各国军政要人。作者在中东的3年,有2年时间驻守在开罗,并于1992年2月21日在阿布森贝神庙中拍摄到了拉姆西斯二世脸上的“神光”,让他感到颇为自豪,于是,书名由此而来。

内容推荐

  《我钻进了金字塔》是唐师曾于90年代末期在病床上完成的中东回忆录(作者在海湾战争中受到核辐射,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1-1993年底,唐师曾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历访卡扎菲、拉宾、阿拉法特、曼德拉等军政首脑,并驾大吉普游历巴格达、金字塔、中东沙漠、苏伊士运河、耶路撒冷等地。《我钻进了金字塔》就是这些所见所闻集结成的文字。字里行间皆是对传奇人物风趣而独特的演绎,对祖先、历史、文明的探索与敬畏。本书累计销量已超50万册。

目录

战场归来二十年(唐师曾)

唐老鸭,高手也(张中行)

法老的符咒(唐师曾)

我见到了(卡扎菲)

“非法入境”的前前后后

我所知道的阿拉法特

我钻进了金字塔

哭泣的骆驼

从囚犯到总统

在天安门城楼挥过手的人

我的外国记者朋友

流入梦中的苏伊士

铸剑为犁的拉宾

梦系魂牵阿拉曼

四进巴格达

埃及地震亲历记

我看到了神光

我的耶路撒冷

我爱我妻

“长城-金字塔”在召唤

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用生命写成的书(任幼强)

试读章节

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

奥丽特怎么也不肯进著名的大马士革门,尽管我反复阐明我对大马士革门神往已久,可她就是不干。因为那里聚居着阿拉伯人,她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永远别沾大马士革门。她说,那里的阿拉伯人肯定会朝她扔石头,除非她挽着我的胳膊装外国游客。按照传统她作为犹太人只走犹太人的加法门,我只得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

耶路撒冷老城由4个小区组成,其中东南区最大,我也最感兴趣。眼前一条条蜿蜒的小路通向沙漠,远近高低错落的民居、教堂、清真寺、墓地在阳光下变化着颜色。这里居住的全是阿拉伯人,狭窄的便道上是著名的阿拉伯市场,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不时穿行于平民之间。市场上出售的甘蓝、橙子、香蕉都是我平生所见最好的,2谢克(1美元)1公斤。金光闪闪的首饰店簇拥着举世闻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和圣石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伊斯兰第三圣寺。“阿克萨”在阿拉伯语中是“极远”的意思,这个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那次神奇的登霄夜游七重天。我在东耶路撒冷的采访全仰仗日本记者村田,因为奥丽特死也不肯陪我东进一步。村田把我领到阿克萨清真寺正东的“卡斯”水池前,做礼拜前的“小净”。村田告诉我,伊斯兰教徒做礼拜前须先洗手、洗脸、洗肘、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冲洗双足……这全称为“小净”。我紧跟在他身后“小净”之后,才扒掉臭球鞋进了高大庄严的圣寺。

该寺始建于公元709年,后几经翻修。主建筑高88米,宽35米,内耸53根大理石圆柱和49根方柱,设有神龛、木制讲台等,内部严禁摄影。

与阿克萨清真寺仅一箭之遥、位于圣殿山顶的是金顶清真寺,壮丽辉煌,以纯黄金片贴顶,阳光下金光四射,无比庄严。内置圣石一块,据说当年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夜游至此石,才骑马上七重天的。

出阿克萨清真寺沿花岗岩小径拾级而下,经过昏暗狭长的花岗岩隧道,前面就是所罗门大帝第一圣殿的残墙,回首仰望,我发现阿克萨清真寺与犹太教哭墙仅一墙之隔,建在同一块地基上。我一直走向犹太教哭墙神殿底座,此时我的心好像承受着寒风苦雨,可仍安然自得地对着远山歌唱。

我大口吸着来自锡安山顶湿润寒冷的空气,微痛的喉咙立刻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我莫名其妙地咧开大嘴朝所有的人傻笑。

当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归来,也曾踏着这条小径拾级而下,当时他问以色列考古学家本一杜夫:“当年耶稣真的在这里走过吗?”

本-杜夫答道:“正是。”

阿姆斯特朗郑重宣布:“我此时的心情比踏上月球时还激动百倍!”

穿过阿克萨清真寺西墙旁的一条花岗岩隧道,就来到了犹太教圣地——哭墙。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统一犹太各部落,以六角星为以色列国象征,定都耶路撒冷。其子所罗门,那个以钢锯巧断妇女争夺男婴案的聪明皇帝,高筑城墙抵御外敌,联姻埃及,用7年时间在锡安山顶建造了第一座犹太圣殿——所罗门圣殿。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圣殿长40米、宽13.3米、高20米。巴比伦攻占耶路撒冷时将第一圣殿付之一炬,犹太人将其重建后又被罗马人烧毁,阿拉伯人在此基础上修了阿克萨清真寺。

今天的哭墙乃是当年所罗门圣殿仅剩的一堵残墙,可犹太人将其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哭墙长48.77米,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此号哭,寄托故国之思,颇似中国古代《诗经》所抒写的黍离之悲。

至今,每逢安息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哭墙哀悼、祈祷,将写有自己的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以求神助。我亦将写有自己的心愿“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的纸条毕恭毕敬地塞进哭墙。

“哭墙”用铁栅栏把前来的男女一分为二,我与奥丽特小姐分别进入各自的群体,戴上拳头大小的犹太帽加入恸哭的人群。  P213-214

序言

战场归来二十年

老鸭《战地三部曲》都是老书,其中最老一本已诞生20年,先后被知识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四次再版。尽管时过境迁,但因独家、客观、亲临一线而不可替代。

老鸭这辈子做对两件事:上对一所大学;选对一个职业。亦做错两件事:误入一个组织;错结一次婚。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对错,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老鸭在新华社有两大发明:(1)闪击,将古德里安的“闪击战”应用于突发事件,在孕育期潜入,在爆发时采访;(2)语像,利用“语言+图像”跨界叙述,产生热核武器的聚变效果,突破传统单一表达的局限。

老鸭以往的两位责编都是比我大十来岁的北大中文系学姐,退休前给老鸭极高的文学滋养。此次再版,责编陈曦是比老鸭小二十多岁的机械系小妹,高中四中、本科清华,人生的基础是靠“高中+本科”浇筑的。

我就是从“高中+本科”开始崇拜卡帕的,亦步亦趋一直走到现在,capa@sohu.com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我为海南出版社《卡帕传》写序,为中国摄影出版社《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前沿50年》《〈生活〉画报和〈生活〉摄影师》……等书写序。意大利使馆让我代表中国参加“中意战地记者论坛”,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命我为《戈雅,所有战争的新闻记者》写前言。日本共同社河野把价值连城的“Leica III”送给我这个“中国卡帕”(河野语),它是卡帕在越南踩地雷时最后一刹手中的“名器”,通过旁轴取景器偷窥枪口,感到毫无遮挡的恐惧时按下快门。

家族和北大的综合教育,使我养成独特的写作习惯:亲临现场、自然定位、社会延展、独立思考、文学描述,五个维度缺一不可。作为新闻记者,我只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基本加工,简单处理后,以新闻的特点、速度即刻传播。不计时间成本地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上星期,我和北大中文系学长河野彻在东京久别重逢,彼此庆幸都还活着。1990年我们相识于战火下的巴格达,当时我们初出茅庐、满腔热血、无所畏惧,为一张独家照片可以出生入死。现在,河野是共同社国际局次长,老鸭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湾战争综合征”原地踏步20多年。运气更差的是在巴格达结识的巴萨姆·库巴,他2004年6月殁于汽车炸弹,时任伊拉克副外长。库巴出任驻华大使6年期间,每到周末都和我去密云水库游泳,还为我的《重返巴格达》写序。

改革开放之初,受传统等多重桎梏,中国新闻采集方式严重落后,妄加评论者多,亲临一线者少,复制转帖,“愚乐”大众,误导政府。1991年1月15日海湾战争爆发之际,时任中办秘书局会议处处长的陈佐夫告诉老鸭,某中南海会议上,新华社社长穆青拍案而起,“巴格达没中国人了,只有一个新华社的唐老鸭!”

12亿中国人中,我是被选中进入巴格达拍摄海湾战争的唯一者,年轻气盛,血性方刚。凭与生俱来的新闻本能追逐“异动”,用镜头捕捉画面,以文字交代因果,国际视野、职业素养,合成有生命的新闻“语像”。新华社副总编王文卿看了我的传真说:唐老鸭写的干草都带着露珠。

以科学的眼光,用艺术的语言,讲人的故事——这是我的书20年后仍能以不错的印数和版税再版的基础。

唐师曾于什刹海

2013年10月31日

后记

用生命写成的书

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是在医院完成的。鸭子躺在病床上,拖着病弱之躯对全书做了三遍校改,口授了几百张照片的说明文字,当他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自序》的写作时,他读给我听,竞几次哽咽得读不下去。我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因为这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书。

1992年底,鸭子将一份稿件托人从埃及带回国,由他的老父亲亲自送到编辑部,这就是《我见到了卡扎菲》,是他为《世界博览》写的第一篇文章。看完全文,我相当震惊,为文中行云流水般的气势、强烈的镜头感、幽默的文笔和精练的语句。从此我不敢对人说我是中文系毕业的。

转眼又是一年。1993年底,鸭子结束了新华社中东分社的工作回国。一天,他突然闯进了我的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老了”,天真得像个孩子,岁月哪能不留痕迹呢。他从怀中掏出一卷纸莎草画送给我,继而开始讲述中东的种种趣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到激动处还手舞足蹈,甚至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表演穆斯林如何祈祷。吓得我连忙请起,以免此时走进我办公室的同事产生误会。从此,他就不断地来讲故事,每次都是风风火火地来,匆匆忙忙地走,有时甚至来不及敲定下一个选题。而下一次他来交稿时,写的正是我最想让他写的题目。我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想让你写这篇呢?”他答:“我讲这段故事时,看见你眼睛一亮。”一次鸭子告诉我,新闻记者应每人配备一架望远镜,因为人对世界的感知力60%来自视觉。

鸭子虽然名气很大,可我却从未把他当成名人,我始终觉得,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天真可爱的大男孩。他与我的弟弟任凡一样大,都是七九级的大学生。因此,我对他总是像大人对孩子一样,训斥起来毫不留情,难怪他在文章中总爱用“大发淫威”“勃然大怒”等十分严重的词来形容我。记得我修改《我的耶路撒冷》一文时,感到他的标题过于轻狂,怎么能把圣城称为自己的呢!于是,我武断地将标题改为《圣城之恋》。鸭子知道后不高兴,他给我打了将近半个小时电话,希望恢复他的原题,并对文中其他改动提出异议。我拒绝接受他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按我的修改发了稿。此事过后很久,我才慢慢悟出他是对的。鸭子对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他的感情,他是从低角度来仰望圣城的,对这个诞生了三大宗教的圣地充满了景仰之情,他的标题正是这种感情的表达。在编辑此书时,我首先做的就是把这篇文章恢复原题。

鸭子总是在白纸上笔走龙蛇,从不在稿纸上写文章,他受不了格子的束缚,正如他那天生无拘无束的性格。从他龙飞凤舞的字迹以及字距、行距都无章可循的卷面,容易让人产生他写东西很草率的印象,其实不然。在写《铸剑为犁的拉宾》一文时,他看了整整一本英文版的拉宾自传Rabin。我不知道那本书有多少字,但足足有四厘米厚。鸭子勤奋好学、见多识广、博古通今,每篇文章都是他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知识的积累。他的文章天文地理、历史风情、政治军事无所不包,常常把我弄得晕头转向。我怕改错,每次都要与他逐一核对文中一些关键内容,他总是耐心地讲解。有好几次,我对他说:“鸭子,我改不了你的文章了,许多常识我都不懂。”而他总是用“你平时没有注意这些事”或“你们女的都不注意这方面的事”等安慰话来减轻我孤陋寡闻的尴尬。

鸭子的文章是《世界博览》最精彩的一笔,在期刊界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本杂志仍保持着可观的发行量,许多读者在来信中几乎众口一词:“我是因为喜欢唐师曾的文章而喜欢上《世界博览》的。”不少报刊用高稿酬的许诺想把他挖走,我对他说:“如果你愿意给别人写,我不阻拦,我也希望你的文章物有所值。”可鸭子却认真地说:“只要你在这儿当主编,我就一直写下去,再说我也要对得起喜欢我的读者。”他的至仁至义让我感动,在他心里的天平上,金钱无法与校友间的情谊和读者的信任相比。就这样,5年多来鸭子忠心耿耿地为《世界博览》笔耕不辍,才使今天这本书的出版成为可能。

我第一次见到鸭子是8年前他从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归来,那时他满面红光,神清气爽,身体壮得像只填肥的鸭。如今,他躺在病床上,张中行先生形容的他那“长而秃的头”更加显秃,面色苍白,标准的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我真不相信“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个可怕疾病会降临在这个生龙活虎的孩子身上。医生怀疑他的病是遭受核辐射所致,也许就是在采写本书的某一篇文章或拍摄其中某一张照片时,他受到了核辐射的袭击,也许还不止一次。

鸭子是笑着告诉我他的病情的,他竭力表现出坚强。我想安慰他,却找不出合适的词,一切词汇在这时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想起鸭子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应该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这是他的人生信条。我坚信,他能承受病魔的侵扰。所幸的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本书就要付梓了,书中的内容许多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用他的话来说,“全都是些不掺假的真玩意儿”,而他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读鸭子的文章,我为蕴含其中的如此丰富的知识而惊叹,为他描绘成彩色的异国风情而陶醉,为他总结出的鞭辟入里的人生哲理而折服,为无处不在的幽默诙谐而捧腹。然而,更多的是为鸭子永远亲临一线采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而感动。这种精神的魅力正是他的作品最震撼人心之处。

鸭子在扉页上庄重地写下了“献给母校北京大学”,而我想再补充一句:把此书同时献给鸭子那善良的母亲和慈祥的父亲,感谢他们养育了这么个好孩子。

(本文作者为原《世界博览》主编,1998年版《我钻进了金字塔》责任编辑。)

1998年4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钻进了金字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师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8994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318508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