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电视民生新闻--成长与转型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雄,1963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等。主持和承担“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等多项国家、新闻部、江苏省及南京大学社科规划项目。担任江苏广电总台、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学术顾问和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目录 章探本溯源: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 节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形式 第二节电视民生新闻勃兴的背景 第三节民生新闻热与电视新闻的“泛民生化” 第二章电视民生新闻与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张力结构 节逼近“天花板”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 第二节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第三节尖兵与镜鉴:民生新闻之于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意义 第三章复制与不可复制: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节“南京零距离”的“模板”效应 第二节电视民生新闻:“文化工业”与批量复制 第三节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学分析 节叙事学视野下的电视民生新闻 第二节民生新闻叙事元素的建构与颠覆 第三节电视民生新闻叙事模式的自身发展 第四节民生叙事困境的突破 第五章电视民生新闻话语的“评论化”趋势 节话语、文本与评论 第二节民生新闻话语评论化的生成 第三节电视民生新闻“南京”烙印的启示 第四节平衡与失衡的双重可能性 第六章标杆高移: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 节是“小修小补”还是“整体转型”? 第二节转型方向之一:以“大民生”取代“小民生” 第三节转型方向之二:从“市民”到“公民”的新受众观 第四节转型方向之三:从“批判”走向“建设”的舆论监督 第五节转型方向之四: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第六节公众新闻:民生新闻的“终极标靶”? 第七章民生新闻的最新语境:“新常态”与“互联网思维” 节“新常态”:从量变到质变的语境塑形 第二节“新常态”生成改革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第三节践行“互联网思维”,重造节目生产的科学流程 跋 内容推荐 本书回顾、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情况,尝试指出转型方向;深入梳理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和新闻品类的内涵和外延,多视角分析了中国新闻改革背景下民生新闻迅速蓬勃发展的原因。此外,本书还梳理出了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结构,即:叙事视角的平视、叙事语态的亲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电视民生新闻--成长与转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雄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1825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7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6-09 | 
| 首版时间 | 2016-09 | 
| 印刷时间 | 2016-09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34 | 
| CIP核字 | 2016235792 | 
| 中图分类号 | G21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07 | 
| 宽 | 147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36.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