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乐海远帆(音乐少年杨远帆)
内容
试读章节

荡秋千,远帆的长辈们,自然流露出羡慕和期待。

到了秋冬之间,老人住在英国已近一年。根据预定计划,他们不再续签,将返回武汉。余捷玲自1991年来英国之后,一直没有回国,很想回国看看,大家决定,由老人先把远帆带走,余捷玲随后赶到。

老人住在汉口江岸区蔡家田。蔡家田是正在开发中的新区,居民楼、商店等并不密集。楼下有一个小公园式的居民活动区,其中有一个小巧的儿童游乐场,那是老人带着远帆常去的地方。

远帆有两个舅舅,大舅已经结婚,与妻子、女儿住在附近不远。他早年参军,部队驻守西北。复员之后,分到武汉无线电厂工作。

小舅早年也在部队并上过军校,未婚,这时和老人、远帆同住一起。他聪明,兴趣广泛,对琴棋书画,都有爱好。在军校学的是雷达专业,从部队回原籍之后,与其兄同进武汉无线电厂当了工人。他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弹钢琴,并于1997年入读武汉音乐学院成教学院,学习钢琴、歌曲创作等。90年代末期,学习钢琴热正不断升温、蔓延。入读音乐学院的他也招了一组学生,傍晚在家里教钢琴。他教学循循善诱,热情悉心,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因住居空间有限,琴房也就在他的卧室。不到一岁的小远帆,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当然一般不会让他上琴房,以免影响舅舅教学。爱安静的外公外婆常常在舅舅教琴或练琴时带着远帆去小公园散步。不过,有时琴房门不关的时候,小小的不速之客会突然坐着学步车窜进舅舅的琴房,好奇地看看舅舅,看看学生。

一个多月以后,余捷玲回到了武汉。此时此刻,她的心情充分放松,和孩子朝夕相处。旅游、观光是余捷玲最大的爱好之一。早年做学生时,她就游历了国内几乎所有著名的大城市和风景点。交友、乐群是她的性格。这一次与亲友、同事、同学阔别已逾七年,因此,她带着远帆应邀走亲串友,不亦乐乎。

春节之后,余捷玲开始考虑返回英国。根据杨岚的建议,母子返英之前,去杨岚的老家看一看。杨岚的老家在湖北荆州公安县内的大新桥村。村子傍着一条流经当地几个乡镇的内河——西港河。这条河如今已经断流,可是,在二十世纪的50至70年代,蜿蜒的河岸上,杨柳成荫;清清的河水,潺潺南流。杨岚年轻时曾一度在新桥小学任教,他对这个村庄,对西港河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当时喜欢文学、曲艺类写作,曾是公安县史比馆的特约业余作者。他爱读文学作品,也对文学语言感兴趣,这大约是他以后学术上从事语言学、文学研究的缘故之一。多少年后,他对早年乡村的田野、麦浪、炊烟、小河、垂柳、乡月……依然眷恋、缅怀不已。音乐也是杨岚的业余爱好之一。校园里常常传出他演奏二胡、笛子、三弦、口琴、凤凰琴的声音。不过那仅仅是浅层次的音乐爱好而已。这不仅是说他的演奏只是业余自娱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用杨岚自己的话说,他对音乐的感知只是停留在普通的符号化的层面上,即主要是通过音乐知识、音符读谱来感受音乐,而不是透过直觉感悟,包括绝对音准、音乐形象来理解音乐。

虽然主要亲人都住在县城,但杨岚希望他们母子去感受一下乡间风情,特别是春天的田园风光,鲜活明丽。母子俩在乡下小住,非常愉快。余捷玲后来回忆,乡间村民的热情、淳朴、好客太令人感动了!广袤的原野、辽阔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盎然的春色……自己全身心地贴近大自然,真是心旷神怡!

离开公安回到武汉之后,余捷玲准备返回英国。在这段日子里,人们对她的友好,对远帆的关爱无不体现了亲情和友谊的温馨。弟弟余捷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他们母子的欢迎和照顾。在性格上,余捷玲比较矜持、清高,也有点得理不让人。余捷涌是个性情中人,容易冲动。姐弟间不时会有点话不投机。(P4-5)

作者简介
杨岚,原籍湖北省公安县,于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理论语言学专业),1985至1990年任教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主讲语言学理论、西方语言学、汉语方言学等课程。1990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下,赴英国访学,随后获英国海外研究学生奖学金和爱丁堡大学奖学金,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言风格学与当代中国文学。1996至1999年相继在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执教于英国利兹大学,主讲汉语句法风格、中国古典文学和英中翻译等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当前主要学术兴趣为语言风格学、语言论文学批评和当代中国文学。主要学术著作有《公安方言研究》《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湖北省志:方言》《中国时代小说研究》(Chinese Fic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等。
后记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名著《呼啸山庄》里对英格兰夏天的描绘十分精彩。谈到7月的一天,她写道:“石楠花丛中,蜜蜂轻飞曼舞,嗡嗡如梦;百灵在上空悬翔,引吭高歌。艳阳清风,白云蓝天……连绵的青草随风摇曳,林木葱葱,流水潺潺。整个世界充满了愉悦和生机。”

诚然,夏天是英国最美的季节。今年7月,我们颇感一份由如此美景良辰所映衬的轻松和惬意:《乐海远帆》终于定稿了。

此书动笔之前,就曾因种种顾虑,觉得写作不易;而正式动笔之后,更觉得写作的过程实在比之前想象的难度超出许多。原因之·,作为家长,我们未曾认真地记录孩子早年的经历和活动,也未曾刻意收集相关的资料。理由很简单,我们既没有想到孩子在音乐之路上走这么远,更没有想到我们会为他写这本书。可是,既然决定了写作此书,我们一开始就定下了明确的标准:真实和客观。因此,我们不能不花了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核实资料,以此来还原、再现那些过去的故事和情景。

本书写到2015年远帆18岁中学毕业。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远帆现在在哪里?过去的一年里,他的进步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概略地向读者朋友汇报—下远帆上大学以来的情况。

您或许知道,英国有十余所专业音乐学院。其中特别令人瞩目的是两所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一是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创建于1822年,位于伦敦市中心,是英国最早的授学位的音乐学院;另一所是The RoyalCollege of Music,创办于1882年,也位于伦敦中心城区。两所音乐学院名望相似,规模相近,但在学生构成上,前者研究生多于本科生,后者本科生多于研究生。有趣的是,两所音乐学院的中译名都是英国或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另外,英格兰北部还有一所音乐名校,即皇家北方音乐学院(the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也有中文译称“北方皇家音乐学院”),位于曼彻斯特市。该校正式创立于1973年,由当地的两所音乐学校合并而成,是英国音乐院校中的后起之秀。

远帆高考时只报考了以上三所音乐学院;三所学院都录取了他,都给予全额奖学金。最后,他选择去了伦敦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Academyof Music)。2015年9月入学,如今已读完了大一。一年来,大学校园的生活,对他是一种新的体验,他如沐春风,潜心而又开心。校外活动包括演出、合作、交流等也颇为多彩。例如,受英国著名音乐家朱利安·韦伯先生(现任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院长,其兄安德鲁·韦伯是音乐剧《猫》《歌剧魅影》等的曲作者)和夫人的邀请,与他们两度合作,分别在维多利亚女王号和玛丽女王号邮轮上沿途举行音乐会。远帆还触景生隋,在船上作了钢琴独奏曲《献给大西洋》,韦伯先生将之列为音乐会的主打曲目之一。

参赛方面,2015年11月,远帆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举行的斯特恩达尔·贝内特钢琴赛中(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s Sterndale Bennett Prize2015)获得冠军,同月,在英国李斯特协会举办的国际年赛中(the UKLiszt Society International Piano Prize 2015)获得冠军。2016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举行的以观众投票为主的第九届古典音乐国际钢琴大赛中(the 9th Grand Prix Interlaken Classic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2016),获得冠军。2016年5月,远帆创作的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曲《轴》(Axis)和管弦合奏曲《剪影》(Silhouettes)在伦敦首演,《轴》获皇家音乐学院阿兰·布什作曲赛(Alan Bush Composition Prize)高度赞扬奖。

最后,作为作者,我们完稿时刻,感慨良多。此书的写作和出版,受到了许多友人、同事的鼓励和帮助。我们特别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利平女士对书稿的编辑、出版所做的努力,感谢英国奇特慕音乐学校钢琴专业主任默里·麦克莱伦(Murray McLachlan)博士和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主任张欣宁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中国驻英大使馆倪坚公使(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前总领事)拨冗赐稿(见附录3《我所认识的杨远帆》)。我们也由衷感谢日本爱知县立大学外国语学部孙德坤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宋连谊博士、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现代语言与区域研究学院王友轩博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东亚研究学院陈莉莉博士以及多年来关注远帆成长的家庭朋友梁秀晶博士、罗海英女士和高宇晖女士阅读书稿并提出修改建议。

远帆的进步和发展,凝聚着各个时期他的老师的关爱和心血。借此机会,我们向他们致以由衷的谢意和敬意!

本书出版承蒙武汉市华中金圣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明学先生赞助,特此致谢!

杨岚 余捷玲

2016年7月

目录

第一章 学琴的序幕

 不经意的幼龄教育

 两个聚会,一个发现

 学琴拉开序幕

第二章 库克瑞吉小学和约克郡

 年轻音乐家周末中心

 库克瑞吉小学和汤姆林森校长

 约克郡年轻音乐家周末中心

第三章 探索音乐考试世界

 钢琴五级

 乐理五级

 钢琴八级

 专业演奏文凭

第四章 奇特慕音乐学校

 入读奇特慕音校

 音校的理念和课程

 音校的管理、教师和学生

 音校的音乐会和赛事

第五章 钢琴比赛(一):英国赛事

 地方音乐节比赛

 英国欧洲钢琴教师协会

 钢琴演奏大赛

 BBC年轻音乐家2010年大赛

 BBC年轻音乐家2012年大赛

第六章 钢琴比赛(二):国际赛事

 曼彻斯特钢琴协奏曲国际大赛

 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第二届国际

 钢琴大赛

 明尼苏达E钢琴国际大赛

 第四届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

 克利夫兰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

第七章 悠悠作曲路

 作曲的起点:即兴伴奏与即兴演奏埘

 作曲的基本素质:对乐调、乐声的敏锐感悟力

 从作文到作曲的兴趣转移

 作曲起步中的小插曲

 BBC电视节目:远帆——那位钢琴人

 奇特慕国际暑期钢琴学校中的作曲课

 作曲路上的重要一步:风格定位

第八章 作品演出和作曲比赛

 习作公演的早期经历

 英国欧洲钢琴教师协会

 钢琴作曲大赛

 BBC年轻作曲家大赛

 金钥匙钢琴作曲大赛

 作品公演的后续经历

 少年作曲路上的高峰:钢琴协奏曲——原野

第九章 专业教育、文化教育与课外活动

 学前和小学的文化教育

 中学的文化教育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练琴效率

 课外娱乐

第十章 媒体世界

 小学时期的媒体报道

 中学时代与媒体世界

第十一章 中华情结

 学习中文

 华裔音乐群

 为华人庆典演出

 在中国演出

第十二章 未来音乐路

 琴声与爱心

 演出和未来

附录一

 习琴方法论探讨:远帆父母和琴童家长谈心

附录二

 谈《钢琴协奏曲——原野》的创作

附录三

 我所认识的杨远帆

后记

序言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远帆,听他弹琴的场景,它已深深烙印在我音乐的记忆中。那时的他才九岁,小小的个子,却信心十足,气场强大。他已取得英皇钢琴八级优等,并着手备考钢琴演奏文凭!这样的目标和努力当时在英国简直闻所未闻,但听了他的演奏我很快明白,他的聪慧、决心、爆发力、协调性、意志定力和自我信念必定会让他的那双手(当时还很小的手)成功地弹奏出他想弹奏的音乐。他的内心是如此笃定,我即刻知道这个孩子_定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功。

初见远帆,是在十几年前,一同在场的还有—直尽心呵护他的父母和他的小学校长。当时九岁的远帆在我面前弹奏,显而易见,他在技巧和音乐处理上仍有稚嫩之处……但这很正常,他那么年轻,学习钢琴的时间那么短。可真正让我有些担心的是,如果他11岁小学毕业后,只上普通中学,不进专门音乐学校,那么这样的音乐天资能否得到适当的培养和发展?令人高兴的是,他的父母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送他到曼彻斯特学习音乐,为了常伴远帆左右,全家移居曼城。“俱往矣,翻新章。”那是距我们初次见面两年之后,远帆来到了曼城,由政府资助,入读奇特慕音乐学校,我有幸成为他的钢琴老师,七年岁月,相伴成长。

远帆就读奇特慕音校期间在作曲上继续努力,坚持不渝。音乐创作一直是他创造力、日常音乐活动和艺术驱动力的一个核心部分。当今世界。一个具有如此作曲天赋和能力的年轻钢琴家极为少见。然而,回顾音乐历史,远帆对作曲的热爱、兴趣和激情则与钢琴家兼作曲家的伟大历史传统相连,这一传统可上溯到18世纪。就现代来看,我们可以从俄罗斯传统看到这种作曲与钢琴演奏的联系:生于1932年的俄罗斯杰出作曲家罗季翁.谢德林同时也是一位魅力四射的钢琴演奏家,他不仅演奏自己的作品出神入化,而且将勃拉姆斯的难度上极富挑战性的“帕格尼尼”变奏曲演奏得无比精彩。谢德林不是俄罗斯唯一的钢琴兼作曲的双料大师,其前辈大作曲家中有亚历山大.齐尔品,还有更为著名的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和拉赫玛尼诺夫,都是卓越的钢琴家,而拉赫玛尼诺夫更堪称伟大。这种职业生涯的双重性并不只限于俄罗斯音乐家。众所周知,富有传奇性的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18至19世纪曾有一大批钢琴家兼作曲家,如李斯特、肖邦、贝多芬、莫扎特。远帆无疑在从这些伟人的传统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事实上,他多产的作品本身已经足已写一本关于一个少年作曲家的传记——即使抽掉他所有的钢琴演奏的成就,而只保留他作曲的经历和成果!

因此,远帆的天赋是不寻常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他的发展与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相当不同。诚然,远帆也苦练肖邦和李斯特的高难度练习曲,(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青年钢琴家皆是如此),但从没有人强迫他每天练琴达到或超过六个小时。恰恰相反,这里强调创造力、想象力和对自己所弹的乐曲的热爱,因此,他的能力和进步来源于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中蕴含的浩瀚的创意资源。远帆的自立意识日渐增强,个人自习也无需父母或我督促。参加比赛和举办音乐会带来的刺激感为他的努力增添『色彩,加大了强度,也使他更为专注。至于他所取得的诸多骄人的成绩和呈献的多场精彩的演奏会,将在我的音乐记忆中独存一隅,永远珍藏。

远帆即将步入20岁,音乐世界就在他脚下,他在古典音乐领域的未来生涯前程似锦。少年岁月里他发展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个性,造就了坚定而强大的心志。我们期待这位风度翩翩、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呈献出更多美妙动人的富有个性的演奏和新作!

默里·麦克莱伦

钢琴演奏家、教师、作家

欧洲钢琴教师协会主席

英国奇特慕音乐学校钢琴专业主任

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高级教师

(郑涵宁、张丹阳译)

内容推荐

杨岚、余捷玲著的《乐海远帆(音乐少年杨远帆)》介绍了华裔少年钢琴家、作曲家杨远帆在英国生活、学习成长的不同阶段,尤其是在钢琴和音乐方面的学习、演奏。本书作者是杨远帆的父亲和母亲,作为父母见证着杨远帆成长的每一个足迹,记录下了他成长的点点滴滴。杨远帆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作为他的父母有这样的孩子不仅仅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一份责任。他们的确也承担了这样一份责任。本书共分12章节,书中记录了杨远帆不同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了解在英国的教育制度下杨远帆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少年成长为青年钢琴家和作曲家的,透过本书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是如何用心培养孩子的。本书可供喜欢钢琴的人士阅读,同时也是琴童和琴童父母可用来借鉴学习的很好的学习资料。相信学习音乐和钢琴的人会从中获得良多的收益的。

编辑推荐

杨岚、余捷玲著的《乐海远帆(音乐少年杨远帆)》向读者朋友全景式地介绍远帆的成长和发展,包括他学龄前、小学、中学不同时期成长的特点和足迹,特别是他弹琴、作曲、比赛、演出不同阶段发展的心路、琴路、曲路历程。

音程漫漫心为车,乐海茫茫意作船。此刻,捧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本小书是作者的一份欢迎和结识音乐同道者的心意。如果它能在您的音乐爱好或者音乐旅途中添一道风景,增一份感悟,甚或只是多一缕情缘,助一份娱兴,作者也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乐海远帆(音乐少年杨远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岚//余捷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467710
开本 16开
页数 3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722
CIP核字 2016275927
中图分类号 K825.7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