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赢利--员工感同身受
内容
编辑推荐

无论是对大公司的CEO,还是普通员工而言,《赢利——员工感同身受》都是一部公正、坦率、题材全面的商业成功指南。

《赢利——员工感同身受》依托作者朱胜良深厚的管理功底,结合理性的管理过程分析,从复杂管理中常见的误区入手,为管理人员系统展现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本书语言朴素而光彩四溢,它就像冠军队伍的演练手册,切实可行却又不失权威性。在公司经营的各个层次和管理的若干事务上。本书都是一本绝好的教材。

内容推荐

《赢利——员工感同身受》是朱胜良先生推出的首部作品。是一本很好的员工培训手册,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在职场上快速成长的年轻人。

《赢利——员工感同身受》从管理者与员工的双重角度思考了企业如何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如何跨过难关,从而最终取得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方法。每一位追求事业成功的人都可以从中挖掘到“赢”的宝藏!

目录

前言 危机离我们有多远/1

第一章 企业与员工的生存状态

金融危机下的生存恐慌/3

把握当前机会/8

找准职业定位/12

全面提升能力/17

密切关注员工成长/25

不断超越自我/29

与员工良好的沟通/33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38

公司与员工要和谐相处/41

健全的激励机制/46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51

第二章 改变生存危机

看清艰难时局/57

留住人才就留住了希望/62

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67

增强员工意识/71

让员工在竞争中做得更好/76

用纪律去约束员工/85

权力永远不能大于制度/91

对待员工要一视同仁/94

坚决执行到位/100

第三章 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氛围

员工与企业的协作/111

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116

学会分享与协作/120

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124

协作是一种责任/127

树立团体至上意识/130

依靠团队力量赢得竞争优势/133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136

合作产生1+1>2的效果/140

合作是团队力量的源泉/143

亲自参与增进团队交流/148

相互信任才能上下协力同心/152

协作是一种双赢/155

让协作发挥最大值/160

共同构建协作平台/166

第四章 职业应对策略

职业危机的警示/173

危机中的职业竞争/178

危机中不能马虎轻率/183

危机中不能拖延/186

培养你的工作热情/192

不要斤斤计较/197

在工作中不要投机取巧/202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205

营造快乐,感受尊重/209

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213

不要只为金钱而工作/217

增强抗压能力/221

把握当前机会,全力以赴/227

加倍珍惜工作机会/233

放松自己的心情/237

恢复控制感/240

不安全感是好事/244

突破自我局限/248

第五章 成为企业离不开的员工

公司喜欢什么样的员工/255

保持空杯心态/259

千万不可轻视公司/261

重视自己的工作/264

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267

超越一秒钟前的自己/271

超越老板的期望/275

做企业的核心员工/278

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283

受同事欢迎才能在企业扎根/291

修炼成职场红人/295

试读章节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得员工忠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员工归属感是决定企业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所谓归属感,是指由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某一个体对某一整体产生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从而使该个体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融入到整体中去,将该整体利益作为自己行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得员工忠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员工的归属感不仅仅是一种满意度,更表现为一种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发挥以及主人翁意识、个人能动性的体现,是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只有当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员工感到自己的理想能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才会有事业成就感、有与企业一起发展的渴望,才使员工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价值会在企业的运营中得到实现,进而将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以企业的利益为自己行为的导向,归属感才会随之产生。

如果员工没有归属感,往往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大大降低。一个关于国内企业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56.59%的被调查者并不为现在所在的公司而自豪,有42.31%的被调查者表示,一旦有更高的薪水、更好的机会或更感兴趣的工作,随时都“打算离开公司”。

小张在一家成立了只有一年多的文化公司供职。每周的例会,老板都尽可能和公司全体员工一起握拳宣誓励志,场面很是感人。但随着对公司的日益了解,目睹了竞争的残酷,再面对老板勾勒的大好前景时,这样的强心剂对她再也不起作用了。她失去了对公司的归属感,“混一天算一天嘛!等到发现有更好的机会就走人了。”

如果员工在公司里没有成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即使领着丰厚的薪水,他们也会考虑离开,寻找能令自己开心的工作,所以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成就激励:

首先是组织激励。在公司的组织制度上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方便,这样更容易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生和积极性。企业要让核心员工更多地参与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遇到的许多难题的解决中来,越是在企业处于困境中,越需要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共渡难关。

其次是目标激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原来的一些发展目标可能无法实现或一些计划要延缓执行,但是企业不能因此就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核心员工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这种做法可以激发核心员工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那种被企业需要、尊重的感觉会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当企业有经营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工更能不离不弃、共渡难关。一旦员工对企业产生了“依恋心”、“归属感”,就会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完的事业。反之,如果员工对企业不信任、没有与员工融合为一的想法,他们就不可能会以在团队中工作为荣,工作的热情和实力都不会被完全激发,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只会“做完”工作而不是“完成”工作;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竞争和发展,就会有另一种情况随之产生,那就是企业的流动性会相对增大,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能够让员工有强大归属感的企业,必定有着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虽说归属感最终表现为感情的依恋和融入,但任何感情都有其物质基础。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尤其如此。薪金是最直接的现实回报,最有效地满足了职工的基本要求,为职工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与薪金不同,福利反映的是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精心设计的福利还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更容易使员工产生归属感。然而合理的薪酬待遇只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方法。所以说,不论采取哪种手段,都是为了让员工视企业为家,留住优秀的人才。

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就会产生高度的信任,把企业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并表现出较强的奉献精神,这种信任和奉献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更会让所有阻碍企业发展的困难黯然失色。

P51-54

序言

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就想写一本与金融危机和企业、员工相关联的书,但由于很多的杂事相掺和,始终没有动笔。如今,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远离我们,我还有必要来撰写这样一本书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毕竟“金融危机”这个令人恐惧的名词曾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给全球带来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也给我们的企业生存,员工求职带来了考验。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打击,更令许多人面临难以负荷的心理压力,甚至许多人因此而轻生,造成人间悲剧。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老百姓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还要活下去!”企业也是一样的,无论面临再艰难的环境,企业都要有活下去的决心。

作为员工来讲,金融危机来了,许多职场人士压力明显增大,其心理、身体上都出现了不适反应,如记忆力下降、失眠、焦虑、烦躁等。但结果是,他们还是勇敢地活下去。

所以说,无论是企业和员工,面对金融危机,甚至是后期爆发的通货膨胀,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要活下去!

有一次我去对一家跨国企业进行培训,当我开车在路上的时候,交通台的主持人在广播里面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她说:“在职场上,坚持是赢,死扛是金。”我觉得用在企业生存之道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为此,我开始思考我们公司的发展之路。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培训企业,当众多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思考应该如何生存下去?现在的金融危机环境,什么是危,什么是机?其实我们也在思索。首先我们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培训市场还在不在?回答是肯定的,在。第二个问题,我们自己该怎么做?当然,要关注管理细节,进行战略转型,调整员工心理素质。这些东西都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明确了这两个问题,企业就可以坚定地走下去。

从某种角度讲,金融危机其实是一场心理危机,它给人们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让更多人接种金融危机的“心理疫苗”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医生指出:“这场突发而来的金融风暴,给很多的人增加了更多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不断地学习一些金融理论,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对于这次金融危机,根据人们的经济卷入程度分三级:投资漩涡级、间接影响级和后方观望级。”

众所周知,人们一旦陷入投资漩涡,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危机既无法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解决问题,结果给当事人的心理造成强大的刺激,甚至可能使其产生抑郁焦虑或强迫症。

心理专家指出如果有人面临这种心理漩涡,可以用下面的“药方”来治疗:

首先,心理上要做一个转变,从自己“已失去”转到“还拥有”。想一想自己还拥有哪些资本,这些资本并不仅仅指金钱,还有人脉以及其他对你的发展有利的资源。有时候惯性思维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损失上,比如投资了100万元只剩下2万元,有人就认为自己亏了98万元,因此感到心烦意乱。但如果转换一下思维,就会发现手中还有2万元。关注自己手中的可支配资金比关注损失更能够让你早日走出心理困境。  其次,学会肢体放松。人体一旦紧张绷紧时,就无法进行理性地思考,这时我们可以做些瑜伽、静坐和深呼吸练习。

再次,正确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不要总认为自己一无所有。有时焦虑就像一面放大镜,常常夸大实际损失,就可能灾难化自己的心理感受。客观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你就会发现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

间接影响级是指尽管你没有投资股市,然而因经济下滑的间接影响,许多行业如房地产、IT、证券、金融、印刷企业等开始降薪裁员,而且很多外资、合资企业也纷纷降薪裁员,职场人士可谓是人人自危,其心理波动非常明显。在大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职场人士面临突发状况的几率很高,因此_些心理医生建议职场人士在企业培训领域要多做一些逆境商数的培训,简称AQ培训,AQ即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一个人AQ越高,越能坦然面对逆境,接受困难的挑战。

当然,对于后方观望级现在已经看起来不太重要了,因为金融危机已经逐渐在远离我们的生活。不过,看看当时处于金融危机后方的大部分人群,由于他们并没有直接承受积蓄多年化为乌有的压力的能力,所以他们承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所以,心理专家指出:“就像感冒之前要注射疫苗,适度的预警性焦虑产生‘接种效应’,能增强人们应对大灾难的心理承受力。”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计划出国旅行的人不去了,想买车买房的人会选择等一段时间再说。由此产生的对自己生活的自律感和掌控感,能提高人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度过心理严冬。而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就要慎重对待信息,过滤掉那些不实的信息,不轻信谣言。

现在,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感受到更多的人在接种了金融危机的“心理疫苗”后,他们对金融危机已经产生了抗体,已经能够以平稳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比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灾难。

这是从心理层面上来阐述的,如果从企业和员工的结合度来阐述,我们知道,金融海啸“吹凉”了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微观企业无法独善其身,正在接受寒冬的洗礼。这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企业既要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寄予希望,更要在微观上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只有‘自救’才能‘他救’!”

那么,企业如何改变生存环境而“自救”呢?记得我当时在参加一次国际金融论坛时,一位权威人士指出:“如果一家企业要安稳渡过金融危机,就要致力于企业管理创新和具体实践。”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他总结道:“我认为,企业实行经营与管理模式创新,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全面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就是渡过难关,走出金融危机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们抓住机遇,走出困境的出路。”

金融危机对多数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而对于在金融危机中使诸多企业减员、裁员、降薪、欠薪的做法更是国家与企业以及职场人士关心的重点问题。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即便再怎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可能将员工裁减完。那些对企业有着重要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他们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担心会不会被裁或降,并且还有一部分则是在观察分析企业的发展与事态的变化,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中。此时对于企业老板,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来说,增加员工的信心与忠诚度则成为头等大事。著名经济学家张其金就曾指出:“在金融危机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如果将老板比作是船,那么员工就是帆;如果将老板比作是船长,那么员工就是水手。这个非常浅显的比喻揭示了在企业中,老板与员工其实存在着同舟共济、共担风雨的密切关系。而当我们更多的企业老板或企业家睁开象‘鹰’一样的眼睛俯瞰诸多企业众生相时,会很轻易地发现一个惊人的问题:许多企业的员工并不忠实于老板,更没有忠诚于企业,更不用说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赢利了!”

当企业危机四伏,遭遇到较大风险与困难时,员工可能不愿意在企业继续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所以,老板只有树立起员工的信心,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他们才会与企业一起挺过难关。

书评(媒体评论)

无论是对大公司的CEO,还是普通员工而言,本书都是一部公正、坦率、题材全面的商业成功指南。

——《激发内心的爆发力》作者 周海燕

不同于讲解普通理念性的管理技巧的图书。本书依托作者深厚的管理功底,结合理性的管理过程分析,从复杂管理中常见的误区入手,为管理人员系统展现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这本书应当成为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向乔布斯学创新》作者 李影

本书语言朴素而光彩四溢,它就像冠军队伍的演练手册,切实可行却又不失权威性。在公司经营的各个层次和管理的若干事务上。本书都是一本绝好的教材。

——《优秀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作者 樊唐荣

这是一本很好的员工培训手册,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在职场上快速成长的年轻人。

——《海底捞一学就会》作者 冯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赢利--员工感同身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胜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74186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