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傲慢与偏见(插图珍藏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的《傲慢与偏见(插图珍藏版)(精)》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内容推荐

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的《傲慢与偏见(插图珍藏版)(精)》的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十几年后,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28日出版。这部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对他有偏见的伊丽莎自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奥斯丁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1895-1972)曾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奥斯丁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两百年的时间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行列。

目录

译序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导读

附录:简·奥斯丁年表

试读章节

“你忘啦,妈妈,”伊丽莎白说道,“我们要在舞会上遇见他的,朗太太还答应把他介绍给我们。”

“我不相信朗太太会这样做。她自己还有两个侄女呢。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一点也瞧不起她。”

“我也瞧不起她,”贝内特先生说道,“我很高兴,你不指望她来帮忙。”

贝内特太太不屑搭理他,可是忍不住心里的怨气,便数落起一个女儿来。

“别老是咳个不停,基蒂,看在老天爷分上!稍微体谅一下我的神经吧。你咳得我的神经都快胀裂啦。”

“基蒂真不知趣,”父亲说道,“咳嗽也不拣个时候。”

“我又不是咳着玩的。”基蒂气冲冲地答道。

“你们下一次舞会定在哪一天,莉齐?”

“从明天算起,还有两个星期。”

“啊,原来如此,”母亲嚷道,“朗太太要等到舞会的前一天才会回来,那她就不可能向你们介绍宾利先生啦,因为她自己还不认识他呢。”

“那么,亲爱的,你就可以占你朋友的上风,反过来向她介绍宾利先生啦。”

“办不到,贝内特先生,办不到,我自己还不认识他呢。你怎么能这样戏弄人?”

“我真佩服你的审慎。结识两周当然微不足道。你不可能在两周里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过,这件事我们不抢先一步,别人可就不客气了。不管怎么说,朗太太和她侄女总要结识宾利先生的。因此,你要是不肯介绍,我来介绍好了,反正朗太太会觉得我们是一片好意。”

姑娘们都瞪大了眼睛望着父亲。贝内特太太只说了声:“无聊!无聊!”

“你乱嚷嚷什么?”贝内特先生大声说道,“你以为替人家做做介绍讲点礼仪是无聊吗?我可不大同意你这个看法。你说呢,玛丽?我知道,你是个具有真知灼见的小姐,读的都是鸿篇巨著,还要做做摘记。”

玛丽很想发表点高见,可又不知道怎么说是好。

“趁玛丽深思熟虑的时候,”贝内特先生接着说道,“我们再回头谈谈宾利先生。”

“我讨厌宾利先生。”太太嚷道。

“真遗憾,听见你说这话,可你为什么不早对我这么说呢?假使我今天早上了解这个情况,我肯定不会去拜访他。非常不幸,既然我已经拜访过了,我们免不了要结识他啦。”

正如他期望的那样,太太小姐们一听大为惊讶,尤其是贝内特太太,也许比别人更为惊讶。不过,大家欢呼雀跃了一阵之后,她又声称: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

“亲爱的贝内特先生,你真是太好啦!不过我早就知道,我终究会说服你的。你那么疼爱自己的女儿,绝不会不去结识这样一个人。啊,我太高兴啦!你这个玩笑开得真有意思,早上就去过了,直到刚才还只字不提。”

“好啦,基蒂,你可以尽情地咳嗽啦。”贝内特先生说道。他一边说,一边走出房去,见太太那样欣喜若狂,他真有些厌倦。

“孩子们,你们有个多好的爸爸啊,”门一关上,贝内特太太便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怎样才能报答他的恩情,也不知道你们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恩情。我可以告诉你们,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谁也没有兴致天天去结交朋友。但是为了你们,我们是什么事情都乐意去做。

P8-9

序言

早在上世纪后期,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威尔逊此言决非过甚其词。奥斯丁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二百年的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简·奥斯丁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其间,英国小说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过渡时期。18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涌现了菲尔丁、理查森、斯特恩、斯摩莱特四位现实主义小说大师,但是到了70年代,这些小说大师都已离世,接踵而起的是以范妮.伯尼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和以拉德克利夫夫人为代表的哥特传奇小说。这些作品虽然风靡一时,但是终因带有明显的感伤、神奇色彩,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由于有这种作品充斥市场,英国小说自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头十年,四十年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181 1年至1818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劝导》(1818)六部小说。这些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属于作者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取名《初次印象》。1797年11月,作者的父亲乔治.奥斯丁写信给伦敦出版人卡德尔,说他手头有“一部小说手稿,共三卷,与伯尼小姐的《埃维利娜》篇幅相近”,不知对方能否考虑出版,如作者自费出版,需付多少钱?遗憾的是,卡德尔正热衷于出版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哥特小说,对别类书稿概无兴趣,于是便回绝了乔治.奥斯丁。大约在1811年冬,简.奥斯丁将《初次印象》改写成《傲慢与偏见》,于次年秋以110英镑的价格将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杰顿。1813年1月28日,《傲慢与偏见》出版,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理智与情感》作者著/1813年”。有资料显示:第一版可能印刷了1500册,每册定价18先令。

奥斯丁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1813年10月,埃杰顿发行了该书第二版;1817年,又出了第三版。但跟《理智与情感》再版时不同,奥斯丁对《傲慢与偏见》的这两次再版,都没做出什么修订,倒是出版人在发行第三版时,将小说由三卷改为两卷,章数重新编排,定价降为12先令。

奥斯丁将这部小说的初稿取名《初次印象》,显然是受到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小说《尤多尔弗的奥秘》的启发。在这部小说最后一章的开头处,圣勃特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相信初次印象,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用”。这本来非常符合《傲慢与偏见》的道德说教意义,但有研究者指出:很可能是由于霍尔福德夫人于1801年“抢先”使用了《初次印象》作她小说的名字,奥斯丁便决定放弃这个书名。而她后来将书名改为《傲慢与偏见》,很可能是受范妮.伯尼的小说《西西丽亚》的启发:在小说的结尾处,“傲慢与偏见”被用大写字母在一段里重复了三次。在《西西丽亚》中,“傲慢与偏见”都集中在男主角身上,而女主角是无可指摘的;可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属于男主角达西,“偏见”则来自女主角伊丽莎白。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人胜的一部作品。

英国文艺批评家安。塞.布雷德利指出:“简.奥斯丁有两个明显的倾向,她是一个道德家和一个幽默家,这两个倾向经常搀混在一起,甚至是完全融合的。””显然,奥斯丁在本书中通过四起婚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首先,作者明确划定了婚姻的“好坏”标准。照奥斯丁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样,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二像莉迪亚和威克姆那样,纯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欲的基础上。夏洛特本是个聪明女子,只因家里没有财产,人又长得不漂亮,到了27岁还是个“老姑娘”。她之所以答应嫁给笨伯柯林斯,只是为了能有个“归宿”,有个能确保她不致挨冻受饥的“保险箱”,婚后尝不到任何天伦之乐,她倒也“无所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的可悲命运。莉迪亚是个轻狂女子,因为贪婪美貌和感情冲动的缘故,跟着威克姆私奔,后经达西搭救,两人才苟合成亲,但婚后不久面面镜子,照出了世人的愚昧、盲目和自负。

书中有两个滑稽人物.贝内特太太是个“智力低下、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因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厢情愿的幻觉之中,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她便要将其视为自己某位女儿的“合法财产”。与贝内特太太不同,柯林斯牧师是个集自负和谦卑于一身的蠢汉,他一方面对贵族德布尔夫人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对他人自命不凡,经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觉之中。他到朗伯恩,准备施恩式地娶贝内特家一个女儿为妻,借以“弥补”将来继承财产对其一家造成的损失。贝内特太太一听大喜,于是两个蠢人导演了一出笑剧。小说把两个蠢人刻画得惟妙惟肖。类似这种滑稽场面,在小说中俯拾皆是。

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讽刺。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绝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笑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大,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一一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最后,达西和伊丽莎白正是克服了“傲慢与偏见”的缺点,他们才真正两心相悦,终于结成伉俪。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一卷第五章,曾用饱含汝晴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其实,若用这段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倒是再恰当不过,因为该书的确运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夺目”,情趣盎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傲慢与偏见(插图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简·奥斯丁
译者 孙致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21441
开本 32开
页数 40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2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38
CIP核字 2016262820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