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味子/读书风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周立民现任上海的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读书风景文丛:五味子》是读书之余的余韵,映照出一个都市人的情景,在繁华如上海者,虽不能说是另类,却依然是少数派。

在小引中,周立民说,时间过得太快了,入学时打算要看的书,有些第一页还没有翻开,我就毕业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其实人生来不及细读和要等着去读页码还多着呢!

大概在读书人的眼里,时间总是很快过去的,书还没读多少的。

内容推荐

阅读需要“境”——外在的环境,内在的心境。如能在书虫书痴们的熏染下,视读书为趣事,寻得思想的养料,进而达至光明通透的境界,岂不快哉!“读书风景文丛”即是这样一套引导读者与书结缘、与书友结缘的书话随笔集。

“读书风景文丛”第一辑合18个分册,作者大多是当今读书界较有名气的作家、书评人、媒体人,内容多为读书笔记、藏书题跋、文人逸事等。撇开丛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不说,单是它传递的那种对书的尊敬,对书的痴迷,便构成了它的独特价值。

《读书风景文丛:五味子》为其中之一,《读书风景文丛:五味子》集合了周立民近年来的书话短文,轻松耐读,发人深省。相信它能引领读者朋友,感受阅读,领略书中无限风景。

目录

满纸春愁

读并快乐着——关于《读书这么好的事》的闲言碎语

可能性的追问——读《百年文学十二谈》

梦和生活连为一体——观奥运会开幕式有感

为《书城》所写的读书信息

烽火中的“身体写作”——谈作家们的抗战纪实

人们,你们要警惕——谈巴金选编配文反法西斯画册四种

2005,关于几部书的感想与记忆

为图书找到自己的灵魂——谈李辉和他策划的“大象漫步书系”

有谁敢说“我比这个人好”——写在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

好,好,真好!——读陆灏《东写西读》

满纸春愁墨未干——读董桥的《故事》

流水岁华,亦难消磨尽自古豪杰——读叶兆言《陈旧人物》

珍藏半个世纪的文学记忆——贺《收获》创刊五十周年

此身何处不随缘——读沈建中《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

青春如花留芳华——读鹿桥《未央歌》

“哭泣不是我们的性格!”——由《历史背影》说起

万点星子齐明时,十分柔和美丽——沈从文的大连观感

碧海青天

一炮轰到大天亮——读莫言《四十一炮》

邓刚又回到了大海——读《山狼海贼》

在时间中飞翔——阅读苏童的印象与记忆

太阳出来漫天红——读《武陵的红》

八卦新谈

有多少书可以重印

诗歌何时盛宴天下

批评的第三条道路

序跋一束

《另一个巴金》后记

《冯骥才周立民对话录》后记

《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后记(一)

《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后记(二)

《老上海期刊经典漫画生活》编后记

《大家谈文学》出版说明

《大家文选》卷一序言

《大家文选》卷二序言

《解读巴金》编后记

《<南方读书报>巴金百岁华诞》纪念特刊引言

《巴老与一个世纪》编后记

《寒夜》手稿本编后记

《憩园》手稿本编后记

《一粒麦子落地》编后记

《巴金纪念集》编后记

《巴金先生纪念集》(繁体字版)编后记

《细读<随想录)》编后记

《给你们以晨星——复旦师生论巴金》编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读并快乐着

关于《读书这么好的事》的闲言碎语

张新颖真是神通广大,在这本书中,他请来了鲁迅、熊十力、贺麟、钱锺书、里尔克、博尔赫斯、爱因斯坦等中外前贤帮他一起有滋有味地讲“读书这么好的事”。从实用的角度看,这是一本向青少年谈论读书方法的书:如何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如何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如何在工具书中读出趣味,如何做读书笔记……尽管这些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可能无比重要,但我觉得如此粗暴地对待这本充满着慧心和书香的小册子,如同上等的春笋被拿来蘸大酱一样是在糟蹋东西。当今世界“方法”和“方法论”太多了,什么企业管理方法,育儿方法,乃至马屁术、驭夫术,多到湮没了人本身的喜好和趣味,也扼杀了人的原初动机,成为一个被“方法”所捆绑的奴隶。张新颖没有高高在上去指导谁该如何读书的野心,他始终不渝地言说着读书的快乐。“这么好的事”,他从感性出发不断在强调读书给人带来的心智的快乐。在他看来,读书既是人类不应放弃的“神圣权利”,也是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阅读没有被他打扮得超凡脱俗也不曾妖里妖气,相反,他更强调与书的“亲密的感情”和“美妙的关系”。正是它们促使人一生与书结缘,剪不断,理还乱,读书真正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需要。到了这一步,阅读成为一种纯粹的个人活动,所有的方法都变得笨拙不堪,从而也丧失了所谓的指导意义,读书让人获得的正是更丰富的自我和更广阔的自由。

在今天,跟更年轻的朋友谈读书,而且是那种相对传统的阅读行为:抚摩和打开的是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页,是承传着千年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典籍,是昏黄的灯光下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相对的某种心境……这相对于刀光剑影的电子游戏、漫无边际的网上遨游,不仅别有一番趣味,而且还有着非凡的意义。书中所引博尔赫斯的一段话颇能说明这一点:“人类发明的种种工具中,唯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犁耙和刀剑是手臂的延伸。书就大不相同了: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沿着这话再接着问一句:人为什么需要记忆和想象,或者记忆和想象对人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是的,有它们的存在,人作为个体的差别和丰富性才体现出来,或者说人与机器才有了区别,人不是电脑,头脑中不是一个统一的程序所能简单控制的。但不容否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和统治,人类的头脑和思维也面临着被格式化和统一化的危险,千差万别的阅读及其所唤起的人们的记忆和想象正是抵抗这种统一的有力武器。图像泛滥,但图像进人的是人的大脑的浅层,熟视无睹,人们不需要过分动脑即可以接受、处理图像信息,人的耳目等感官超负荷运转而头脑却空前解放,这等于是毒杀脑细胞的慢性毒药,它带来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的简单化、模式化。文字阅读激起的却是头脑的活跃和内心的情感涌动,阅读不容你不开动脑筋,在眼睛与文字的接触中,人的大脑却要完成很多复杂的活动,要解决对文字的识读,要思考文字符号的含义,要考虑阅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要品味那些弦外之音……文字阅读由抽象符号进入到形象思维的情感世界、记忆世界乃至想象的世界,这本身是个体的精神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唯书本为大”,那是因为书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延长,它将我们带到了更远的地方和更长久的时间中。

一定会有人说,对书本的推崇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夫子的自恋之举,传统阅读在今天已经日暮途穷行将被淘汰了。我无法断定会不会有这么一天,也预计不出这一天的到来还要多久,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大家对于纸质阅读仍旧那么三心二意或没精打采,一味地追求轻松、简单、图像化的话,书籍的黄昏是会提前到来的。我还想说的是对书籍阅读的留恋并非基于某种不能割舍的习惯和恋旧的情结,而是它的无法替代的意义。是的,单从外表来看,网上的阅读和电子书等完全可以取代纸面的图书,而且在检索、浏览等方面要比图书方便得多。可是浩如烟海的网上资料带给人们的总是浏览,它更大的指向是信息的提供而不是阅读和欣赏。在这个时代中,人什么都缺,但最不缺的正是那些垃圾信息。

P3-5

序言

春节前,在天地出版社任职的一位朋友说,现在的书店纷纷倒闭了,但读书人依然不减,这种风气正是美好社会的种子,是不是找机会做一套关于读书的书?这几年,我一直在编《天涯读书周刊》电子杂志,也早想着出一套这样的书。甚至在一两年前就跟一家出版社商谈出这类书,作者就找了好些位,但限于市场太小众,出版社最终放弃了计划。说来,还是觉得对作者不住,便随时在寻找机缘出这样的书。

我的这位朋友是实在人,做出版多年,此前也有合作,对做读书的书,自然是一拍即合。我随后提出做年轻作者的书,如阿滢、王国华,在读书圈早已享有盛名;如理洵、黄岳年则在网上拥有众多的“粉丝”,虽然市场小一些,但在未来是值得期许的。相对来说,年纪大一点的这类作者,差不多都出过书了,出他们的书,固然市场有保证,但新鲜劲似乎不足了。我如此说。朋友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有了这一句话,我就大胆放心地去组稿,一下子约了二三十位作者,但有的觉得写的文章固然多,还不够出书的分量;还有的担心市场……几经筛选,终于确定了十八位作者。于是,这套名为“读书风景文丛”的书就顺势而出了。

我曾在微博上谈论这套书说,这里展现了不同作者的阅读趣味,去除了时髦,回归了阅读。实际上,书话类的书出到今天,我们也在思考,书话的未来,以及书话学的构想。现在,我们期望通过读书随笔的形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一些。读书随笔,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另外,这样一套读书随笔,作者基本上是年轻一代,他们在当今的读书圈中还属于被忽略的一群民间读书人,但他们活跃于网络、报刊,影响非凡。这次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可能观点少了一点,但都在文字中有所表述了。而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确实,读书风景很美丽,但如果缺乏发现,可能看完一本书就扔,或者读书过于功利,就难以发现阅读之美了。安武林老师说,《读书如同玩核桃》。这是怎样的玩法?确也令人好奇。而王淼兄《左手新书,右手旧书》,这样的一种状态也足够迷人。如若《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其展现的也是《书中风骨》了。不管是《枕边书》,还是《信手拈书》,都是《与书为徒》的一种《书式生活》吧。

这读书风景,既有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的韵致,也有读书生活的素描,就像卞之琳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不仅如此,透过这读书风景,我们看到的是读书人在浮躁的时代,依然心存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所凸显的气息是优雅的,也是温暖的。

朱晓剑

二○一二年三月

后记

我实在没有想到这几年会写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文字,我本来想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送送朋友,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必定要落空了。看着这些文章的题目,我大约明白了生命是怎样流逝的,虽然都是短文,但当初写它们的时候还都是认认真真的,我没有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才分,哪怕两千字的书评也要老老实实地读完每一页书,甚至常常还要将这个作者其他书也找来读一读才可以下笔。我的生命就在这样的翻检中被一块块分割,当然,阅读带来的点点滴滴的快乐也是难以言说的。看着一个个书名,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与这些书相遇的日子:在哪家书店初逢的惊喜,在哪个雨夜翻读的满足,在哪次旅途中不能竞读的叹息……这种时候,我倒有了鲁迅先生在《写在<坟)后面》里所描述的心境:

记得先已说过:这不过是我的生活中的一点陈迹。如果我的过往,也可以算作生活,那么,也就可以说,我也曾工作过了。但我并无喷泉一般的思想,伟大华美的文章,既没有主义要宣传,也不想发起一种什么运动。不过我曾经尝得,失望无论大小,是一种苦味……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就这样地用去了,也就是做了这样的工作。……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不过如此,但也为我所十分甘愿的。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鲁迅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字倒越来越让我感到亲切,这种亲切并非是在其中发现了什么济世救国的大道理,而是心境、脾性上的某种亲近感,或者很多我们想说或者说不出的话,先生早就替我们先说出来了。而且,我更喜欢他文字中随处可见的生命感,而时下许多高头讲章却一点嗅不到生命的气息。当所有的东西都被当成学问、而学问又与生命无关的时候,那可能也是学问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开始。或许,我说得严重了,很多人才不这么看呢,在他们一切不过做戏而已,而他们也正是先生所说的做戏的虚无党,哪有心思关心什么学问不学问!

我可能更喜欢随笔、书评这样的文字,比起庄严的论文,它们更灵活、更开阔,也更能容纳各种思绪、情感、心意——当然,也从另外一面证明了我的无能、无力,确实,卑之无甚高论,抒发一点阅读的心怀和感慨而已。但我还是要郑重地感谢那些“威逼”、“利诱”我写出它们的朋友们,比如朱自奋、谢娟、钱亦蕉、左正红、周代红等等。——不过,我女儿一定会骂她的这些阿姨,因为这些不成样子的文字,我陪她玩的时间少得多了。而我的太太有一次更是愤愤地说:“我看你对那些书,比对你老婆还亲!”我想立即反驳:那当然了,我们才认识多少年啊,而许多书少年时就伴着我走过了一个个孤寂的寒夜!后来又想念大学的时候,她也挺喜欢买书、读书的,看来贾宝玉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公子哥,起码他对女人的评价就很准确嘛!再一想,算了吧,不跟她一般见识,毕竟我一包包往家里扛书的时候,她也没吭气。看在书的分上……不过,要是真的这么买下去,不出几年,这个家里恐怕真是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

2008年7月18日深夜于国权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味子/读书风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立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6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