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现在保护情况以及如何利用好传统农耕文化的论文集。全书收录论文三十余篇,有对“渔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稻作梯田农业、旱作梯田系统的研究;有关于增城古荔枝等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关于民俗文化祁太秧歌、河北梆子等的保护和研究;有对乡村村落等农耕生态文化研究;有关于农业文献《番薯颂》《耕织图诗》《岭南荔枝词》《然犀志》的研究;有关于古代农政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等等。书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者队伍强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目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
――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渔共作”综合种养模式为例
中国传统架厢运木技术优点及应用前景分析
鞭打春牛农俗中的地方教化与国家认同
《然犀志》中的海洋生物探讨
林业文化遗产分类体系与认定标准初探
中国早期剪纸中动物图案的演变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以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建构为例
祁太秧歌的起源、发展与保护
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探析
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农民丰收节”文化传承
――以山东中北部为例
包世臣笔下的烟酒问题及其历史启示
中国古农书中的棕榈科植物考察
南宋初期临安府于潜县农业文明初探
――以楼碡的《耕织图诗》为例
汉代官方农业放贷:发展趋势、运行结构与制度审视
关于旱作梯田系统“毛驴何去何从”的思考
荔枝味,乡土情
――谭莹《岭南荔枝词》的岭南荔枝文化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研究
――以陕南汉阴凤堰古梯田为例
农业文化遗产视野下增城古荔枝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利用
农业生产与乡规民约
――以清末浏阳县上东团为例
明代方志名家何乔远《番薯颂》背后的故事
清代江浙地区的茅草市场研究
甲骨文中的农事文化与创制主体初探
浅谈农林院校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的意义与路径
转型时期农村老年人日常饮食实践研究
――以杞县西空桑村为个案
自然本真是传统村落的最高颜值
――从村落“整容”谈黔东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营造
乡村人居林景观对认同的指向分析
传统与现代:一个普米族村落生计模式的百年变迁史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改革及农民日常生活的变迁
――以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为例
传统与现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农村服饰变迁
――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
筑塘、围垦与定居:宁绍平原圩田景观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河北梆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古代乡村社树文化及其生态意蕴
乡村振兴战略下清代鲁中杂字文献的当代价值研究
发掘弘扬中国北回归线农耕生态文化,大力促进北回归线生态文化
交流与共享
弘扬传统农学实现乡村振兴
箕子农政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广州迎春花市植物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生物科技,为生态农业护航
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析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砚文 等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266998
开本
页数 4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6千字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5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