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彩绘本快乐分级阅读小学高段)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的小说《老人与海》里塑造了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永不言败的劳动者形象。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故事当中。这部小说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海上独自打鱼的老渔翁在很长时间一无所获后捕到了一条大鱼,可是他遇到了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最后终于保存了大部分胜利果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可能打败他……”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鱼的情况下,依旧不放弃而扬帆出海,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鱼却实在是太大了,老人奋战了三天三夜,才把它弄死。但是在归途中,又遭到许许多多大鲨鱼的袭击,回港时,这鱼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老渔夫出海多天,虽然只捕回一副鱼骨,但他的精神让人喝彩,并使孩子们感动得落泪。

目录

第一章 老人与海

第二章 没有被斗败的人

第三章 过海记

第四章 祖国对你说些什么

试读章节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驾了条小船钓鱼的老人,然而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捕住。

前四十天中,有个男孩儿跟他在一起。可是,四十天没捉到一条鱼,男孩的父母说,老人准是“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缠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打了些补丁,收拢后活像是常败将军的旗帜。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着深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陛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由于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捕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颜色像海水一样蓝,乐观.而不肯认输。

“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幸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该记得,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可是接下来的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捕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怀疑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必须服从他。”

“我明白,”老人说,“这很正常。”

“他没什么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不是吗?”

“对,”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家。”

“那当然好,”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却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很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礼貌地谈起海流,谈起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有多深,天气一连这么好,谈起他们的见闻。

当天打鱼得手的渔夫都已回来,把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端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人们已把它们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复合滑车上,取去肝脏,割去鱼鳍,剥掉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就会从鲨鱼加工厂飘来一股腥味;但今天的风转为向北吹,后来风又渐渐停了下来,所以只有一丝淡淡的腥味。饭店露台上阳光明媚。

“圣地亚哥。”孩子说。

“哦。”老人说,他正握着酒杯,回想着好多年前的事儿。

“要我去弄些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吗?”

“不,打棒球去吧。我还划得动船,罗赫略会帮我撒网的。”

“我很想去。即使不能陪你钓鱼,我也很想为你做点事。”

“你请我喝了杯啤酒,”老人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啦。”

“你头一回带我上船,我几岁啊?”

“五岁,当时我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拖上船去,它险些把船撞得粉碎,你也险些给送了命。还记得吗?”  “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推向船头,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在砍树一样,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甜的血腥味儿。”

“你当真记得那些事儿,还是不久前听我刚跟你说过?”

“打从我们头一回一起出海时起,什么事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用他那双常遭日晒而目光坚定的眼睛爱怜地望着他。

“如果你是我的儿子,我准会带你出去闯一下,”他说,“可你是你爸爸和妈妈的孩子,你搭的又是一条幸运的船。”

“我去弄些沙丁鱼来好吗?我还知道上哪儿去弄四份鱼饵来。”

“我今天还有自个儿剩下的。我把它们腌在匣子里了。”

“让我给你弄四条新鲜的来吧。”

“一条就够了。”老人说,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没消失过。现在可又像微风初起时那么清新了。

“两条吧。”孩子说。

“就两条吧,”老人同意了,“你不是去偷的吧?”

“我倒是愿意去偷,”孩子说,“不过这些是买来的。”

“谢谢你。”老人说。他心地很单纯,不会考虑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谦卑。可是他知道自己已经变了,知道这并不丢脸,所以也无损于真正的自尊心。

“看这海流,明儿会是个好天儿。”他说。

“你打算上哪儿?”孩子问。

“远方,等转了风向再回来。我想天亮前就出发。”

“我要想法叫船主也驶到远方,”孩子说,“这样,如果你确实钓到了大鱼,我们可以赶去帮忙。”

“他可不会愿意驶到很远的地方。”P1-4

序言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1899—1961)。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一位医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担任红十字会的汽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受重伤。战后长期担任《星报》驻欧记者。1952年他发表了晚年的力作,也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人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鱼的情况下,依旧不放弃而扬帆出海,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鱼却实在是太大了,老人奋战了三天三夜,才把它弄死。但是在归途中,又遭到许许多多大鲨鱼的袭击,回港时,这鱼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老渔夫出海多天,虽然只捕回一副鱼骨,但他的精神让人喝彩,并使孩子们感动得落泪。

这是一曲具有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圣地亚哥,尽管起先处于不利地位,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自己认为“倒了血霉”,别的渔夫也认为他是个失败者,他“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的,得靠孩子给他送来,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八十五天,下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等到真的钓上了一条大鱼,明知对方的力量比自己强,他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我跟你奉陪到底。”他说。等到鲨鱼一再袭来时,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浆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尽管最后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老人的意志。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就是本书的主题。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程度,以及人的灵魂的尊严。”

《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j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海明威又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此外,本书还增加了《没有被斗败的人》、《过海记》等文章,广大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这些主人公身上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自信、自强;告诉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智慧和坚毅,去适应和创造生活。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写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样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后记

《老人与海》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有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选取大海作背景体现了作品题材的重大性,毕竟海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来自十六年前一个简单的渔猎故事的创作构思也是海明威对现实社会秩序深入思考的结果。《老人与海》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 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但经过了八十四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八十五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但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圣地亚哥是“准英雄”的形象。老人走运也好、背运也好,他都在进行苦斗,体现着一种“优雅”的风度。

尽管海明威曾反对把《老人与海》看成寓意性作品,但作品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大海”象征着现实生活,它永恒无限,神秘莫测,它时而仁慈,给你带来丰厚的收获:时而残忍,狂涛巨浪,让你九死一生;“马林鱼”象征着人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人的理想总是那么美好而又可望不可即;“鲨鱼”象征着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悲剧因素,它总是在你最欣喜得意的时候出现,“老人”则作为抽象化了的人类精神的象征。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纵使老人一次次失败,他从没有绝望过,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涛。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人生本来就是在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

在《老人与海》中大海是凶狠、野蛮和阴险的,是深不可测,可以说是海明威那个现实世界的典型象征。同时,那个世界的人只是也只能是那茫茫大海上的一叶破舟,他无力地挣扎着,忍受百般苦难,以期幸免亡命。四周看不到一个灯塔航标,也没有一丝被救的希望。由此可见,海明威十分悲观,而且他的那种世界荒诞感是系统地贯穿于他作品的始终,表露着他对现实世界荒谬性的彻底揭露和无情鞭挞。同时,他以特殊的方式谴责了战争,讽刺批判了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和日益腐败的社会现实。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海明威对现实的基本态度没有改变。因此,海明威笔下的这个虚无世界,人的价值飘忽不定,人无家可归,永远是个未知数。他总是处于一种动荡的、不安定的、茫然不知所措的焦虑、恐惧状态中。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危机四伏,以及巨大的虚空的压迫。但是,他又不甘心逆来顺受,而是试图以自己的本能和直觉的经验去和那些邪恶的力量抗衡。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海明威在评价他的《老人与海》时说:“这不是一篇短篇小说,也不是一篇中篇小说。”言下之意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巨著,这就是说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为了充分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做《老人与海》的艺术处理时,除了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外,还特别讲求丰富,他用那繁丰的艺术手法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栽种着各种名花异葩,让孩子们尽情饱览这一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彩绘本快乐分级阅读小学高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浦漫汀//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2949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