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汉学家理雅各《中国经典》深度翻译模式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中国经典》英译文本及其序言、注释、评注等副文本分析,讨论了理雅各深度翻译模式中“语码转换+文化诠释”的具体实践操作方式,揭示了深度翻译模式中“语义注解——语境互动——文化传真”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证了深度翻译中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三大关系在语境化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手段和方式。同时深入剖析了深度翻译对文化传播与输出的重要意义。故本研究对当下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尹延安(1977-),男,湖北荊州人,文学博士,副教授。2000.07-2016.08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2016.09-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晚清翻译文化研究,近三年雜完成.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出版专发表翻译研究论文3篇。 目录 绪论 一、理雅各其人其译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框架 章译者之外:理雅各文化身份分析 节"索隐"传统与"文化传教"策略 一、从"利玛窦规矩"到"索隐"探究 二、儒家思想重要性之认识 三、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传教"策略 第二节传教士理雅各的比较宗教文化态度 一、"孔子加耶稣"思想 二、基督教视阈下的儒教观 第三节汉学家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 一、《中国经典》翻译规范 二、《中国经典》翻译标准 三、《中国经典》翻译评论 第二章文本间性:作为互文形式的深度翻译 节深度翻译显性互文形式 一、題解与注疏引述 二、文本训释 第二节深度翻译隐性互文内容 一、隐含意义的解读 二、以史证《诗》与案语评述 第三节文化传真与译本增值 一、文化概念意义传真 二、文化思维方式传真 三、文化整体风格传真 第三章文化间性:作为阐释行为的深度翻译 节语码转换的理解性 一、注释丰富性 二、宗教文化的类附比较 三、语码转换的灵活性 第二节思想阐释的真实性 第三节文化表达的适应性 ―、直译法 二、意译法 三、比较法 第四章主体间性:作为交际活动的深度翻译 节深度翻译中的赞助人 一、中国士人王韬 二、其他中外人士 第二节深度翻译中的宗教意识 一、译本中的耶儒对话 二、GOD译名之争 第三节深度翻译中的读者意识 一、人性化排版 二、特殊版本 第五章文化传真:深度翻译中的中国文化形象 节中国传统道德伦理 一、比较宗教中的中国传统典藉 二、儒家思想的批判 三、孔子形象的颠覆与重构 第二节中国婚姻家庭关系 一、一夫多妻制 二、女性地位 第三节中国政治宗教制度 一、殖民心态下的中国政治制度 二、基督教文化笼罩下的中国宗教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理雅各简述及生平年表 附录二理雅各汉学论著 附录三《中国经典》各卷"绪论"目录 附录四理雅各《中国经典》序言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汉学家理雅各《中国经典》深度翻译模式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严延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28552 |
| 开本 | |
| 页数 | 29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0000 |
| 出版时间 | 2017-04-01 |
| 首版时间 | 2017-04-01 |
| 印刷时间 | 2017-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315.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