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唐宋经济拾遗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邢铁,1957年出生在冀南平原的新河小镇,中学毕业后当过临时工和代课教师。1978年开始陆续在河北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南开大学读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生以史为业,读书教书写书。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出版了《家产继承史论》《户等制度史纲》《唐宋分家制度》和《宋代家庭研究》系列专著。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前言 正篇 唐宋时期的分家方式 一 有亲生儿子的家庭诸子析产承户 (一)诸子平均析产方式的形成过程 (二)诸子析产承户的两种方式 (三)庶生子的分家权益 (四)平均原则和分家文书 二 没有儿子的家庭女儿继产承户 (一)有儿子的家庭女儿不能直接继承 (二)奁产陪嫁:间接继承家产的方式 (三)女儿招婿入赘继产承户 (四)立嗣外甥外孙继产承户 三没有儿子的家庭立嗣养子继产承户 (一)立嗣继产方式下的门户传承 (二)遗嘱-立嗣方式下的门户传承 四 结语 续篇 家学传承与唐宋士族 一 家学的崇尚和传承方式 (一)家学的崇尚 (二)父传子受 (三)良母教子 二 科举制度下的家学传承 (一)文学:难以传后的“才子”之学 (二)经学:世代传延的正经家学 (三)史学:代际相承的专门学问 (四)技艺:后继乏人的边缘科目 三 家学传承与士族阶层的历史命运 (一)家学的取向与家族的兴衰 (二)士庶融合与新型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四 结语 附录 求学三忆 内容推荐 邢铁著的《唐宋经济拾遗》由两篇专题论文组成。两篇论文考察的都是唐宋家庭的继承问题:一般家庭留给子孙田宅财物,藉此传延血缘和门户,叫做分家或家产继承,是正篇“唐宋时期的分家方式”的内容;到了上层士族家庭,传承田宅财物的同时还要把学问和很好素质传延下去,藉此保持社会地位,表现为家学的传承,是续篇“家学传承与唐宋士族”的内容。两篇论文的论题也是合乎逻辑的延伸――从人的经济活动的考察进入到了人的自身素质的关注。 附录的“求学三忆”追述了作者读高中、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情景,并交代了学缘和师门之所系。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唐宋经济拾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邢铁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102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0千字 |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129.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