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与社会问题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与社会问题研究》由汉唐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经略、入迁河西诸民族社会及其影响、西北各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党项”社会与西夏的建立、封建社会后期的甘肃社会与教育五部分组成。其着力点将古代西北地区视为一个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在这一大舞台上展现了古代各民族人民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纷繁活动。其中,在霍去病的西征路线,河西、陇右节度使,“党项”族名的释义,吐蕃人、高丽人、回鹘人人迁河西,《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床”,甘肃的书院、社学、义学等问题的研究中有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黄兆宏,1965年7月生,甘肃白银平川人。1987年获西北师范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侯丕勋先生;2004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杨际平先生。主要从事汉唐史与西北史研究,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先后在《兰州大学学报》《敦煌研究》《西北师大学报》《西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南北朝及唐代女性社会群体研究》《辽夏金的女性社会群体研究》《甘肃考古概论》等五部著作;主编《简牍学教程》;参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甘肃卷》《甘肃教育史》等五部著作。主持过甘肃省社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科项目各一项。 目录 章 汉唐时期对西北地区的经略 节 元狩二年春季汉将霍去病西征路线与汉唐时期东段丝绸之路北道 第二节 元狩二年霍去病两次出征河西的战术 第三节 居延汉简反映的汉代河西地区戍卒、田卒问题 第四节 西汉河西地区防御工程体系及相关问题 第五节 西汉河西走廊“都尉”建置问题 第六节 有关河西节度使诸问题 第七节 有关陇右节度使诸问题 第二章 入迁河西诸民族社会及其影响 节 永嘉乱后中原社会群体人迁河西及其影响 第二节 隋唐时期高丽人人迁河西 第三节 8-9世纪吐蕃入迁河西及其影响 第四节 回鹘人迁河西及其影响 第三章 西北各地社会经济与文化 节 从河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人类活动的状况 第二节 汉代河西走廊产业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敦煌汉简所见几种农作物及相关问题 第四节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床” 第五节 历代西北防治自然灾害的对策及经验 第四章 “党项”社会与西夏的建立 节 “党项”词意辨析 第二节 党项与吐谷浑关系探析 第三节 7-9世纪吐蕃与党项关系 第四节 党项拓跋部的兴起与西夏王朝的建立 第五节 西夏政权的奠基人——李德明 第五章 封建社会后期的甘肃社会与教育 节 宋辽夏金元时期甘肃的教育 第二节 明清时期甘肃社学及其性质 第三节 清代甘肃的义学 第四节 甘肃书院教育 第五节 伊斯兰教经堂教育 第六节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代西北地区民族与社会问题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兆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0753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6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