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在北大清华听讲座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多少爱可以付出;人生识字忧患始……《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作者严开)能够让人用平静的心态去看世界,以平静的视角去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寻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就能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和纷乱的心绪中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这正是我们需要修心的原因。《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作者严开)能够让人用平静的心态去看世界,以平静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寻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就能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目录

第1课:苦与乐

1 吃苦就是吃补

2 痛的极致是痛快

3 有一种苦叫作茧自缚

4 心若美好,一切都好

5 别站在汪洋里喊口渴

6 再苦也要笑一笑

第2课:张与弛

1 不要忙着生闲气

2 无聊就找点儿事做

3 像天一样运转,像地一样承担

4 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5 让追逐的脚步停一停

6 调准生命的弦歌

第3课:福与祸

1 花落是为了结出果实

2 所有的“不幸”都有幸

3 等待花开,等待月圆

4 受伤了也要怒放

5 不能改变就学会接受

6 去人生的终点看一看

第4课:守与随

1 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2 任凭风浪起,守住你自己

3 他强由他强,筑好你的防火墙

4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 让一切自然而然一

6 由它去,任它来

第5课:俯与仰

1 金子在土里也是金子

2 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

3 脱下“优越”的外套

4 岂能尽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

5 做不了圣人,就做俗人

6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第6课:争与让

1 不争方能争天下

2 利益的背后是利刃

3 蜗牛角上的芸芸众生

4 让一让,天地畅

5 让人就是让自己

6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惩罚

第7课:是与非

1 别跟生活讲道理

2 不怕不公平,就怕不平衡

3 对非对,错非错

4 正非正,邪非邪

5 越是小人越是要当君子养

6 知其白、守其黑、行其灰

第8课:钱与情

1 有求皆苦,无欲乃乐

2 拥有就是被拥有

3 你的碗盛不下整座汪洋

4 关心钱不如关心人

5 爱心就是生产力

6 把“根”留住

第9课:人与我

1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2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3 先同流,再交流

4 无我才能成就自我

5 像水一样融合,像水一样适应

6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第10课:爱与恨

1 有一种爱叫狭隘

2 有多少爱可以付出

3 失恋,别失爱

4 爱就爱他的全部

5 爱·戒

6 本是有情人,相煎何太急

第11课:此与彼

1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 放下,彼岸就在这里

3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

4 刹那即永远,当下即永恒

5 人生没有后悔键

6 一边奋斗,一边享受

第12课:慧与痴

1 人生识字忧患始

2 聪明——智慧——道

3 难得糊涂,慧极必伤

4 烦恼即菩提,智慧即愚痴

5 不痴不聋,难做家翁

6 慧生便是罪生时

试读章节

痛在有时候意味着赐予。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莎士比亚也说过:“北风塑造北方人。”不管是中国的北方,还足北欧,其气候、环境都相较于各自的南方较为恶劣,生活自然也不如南方人滋润,但生活是公平的,北风也塑造了北方人积极乐观、粗犷豪壮的性格。这是一种成功者的品质,只不过中国古代北方多出帝王将相,而北欧则是海盗的发源地。

当然,莎士比亚的说法并不尽然,只在中周,我们就可以举出很多反例。比如清华大学已故教授潘光旦先生,他的家乡位于江苏宝山县,宝山地处上海北郊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但潘教授的坚强,莫说是北方,就是全世界也是有目共睹的。

潘教授有个绰号,叫做“独行者”,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难过的绰号,因为潘教授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爱好运动,一次运动中不慎伤了腿,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不足,导致结核菌侵入患处,造成悲剧,最后不得不把右腿锯掉,还为此延误了毕业。有一次,他问当时的代理校长严鹤龄:“我只有一条腿,能不能出洋(留学)?”严鹤龄回答:“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认为,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潘光旦很不服气。美籍国画女教师Star也很不服气,她站出来为潘光旦说话:“潘光旦不能出洋?那清华还有谁能出洋?!”

到了美国,潘光旦先是在达茂大学插班读三年级,一学期之后,该校教务长告诉他说:“对不起,你应该读四年级。”潘光旦的学习能力可见一斑。此后,他在美国广涉博览,无所不学。别人暑假时大多出去旅游,经济不宽裕者则外出打点零丁补贴生活,潘光旦虽然也不宽裕,但他宁愿受些衣食之苦,照旧雷打不动地学习,最终在优生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取得的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过的:“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稍微有点儿境界的人都知道,与灵魂相比,身体只是个臭皮囊。一个人只要心里没问题,身体上的些许感受是算不了什么的。但肉体又是灵魂的晋身之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为了把自己琢磨成最精美的宝石,大多都是敢于向自己挥刀舞凿的狠角色。因为他们懂得,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想要少受折磨,先要自我折磨;如果风雨一定要来,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与其等待痛苦光临,不如尽快地把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因为生活之所以屡屡将我们刺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还不够强大,至少不是足够强大。

战国人苏秦,自幼家贫,连书都读不起。他数年如一日,靠着勤俭学,习得满腹经纶。后来,他又背井离乡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学纵横之术。一年后,苏秦认为自己已把老师的本事都学会了,便追不及待告别老师,闯荡天下。最初,他试图从周天子身上打开局面,但苦于没人引见,他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各诸侯国寻找出路。可东奔西跑好几年,钱用光了,连生活都成了问题。依旧没有人认可他。

穷困潦倒的苏秦只好踏上回家之路。回到家,妻子见他混得连乞丐都不如,摇头叹息,连织布机都没放下;嫂子见了他扭头就走,连饭也没给他做;父母、兄弟、姐妹也不理他,还在背后挖苦他!

苏秦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父母不认儿子,兄妹不认长兄,都是因为我自己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此后,他发愤攻读,每天读到深夜,有时读着读着就在书案上睡着了,醒来后就后悔不已,但当时又没有清凉油一类的东西,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苏秦又困得不由自主地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突然惊醒了——原来书案上有一把锥子,恰好扎到了他的手臂。苏秦马上想出了止困的办法:用锥子扎大腿!以后每当瞌睡袭来,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在止困的同时,警醒自己。

家人见他如此,有些不忍心,便劝他:“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理解,但也用不着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如果不这样,我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如此过了一年,苏秦的学问更上一层楼。他再次闯荡天下,适逢燕昭王广招天下贤士,于是苏秦入燕,走上了自己的政治坦途。最辉煌的时候,他身佩燕、齐、楚、韩、赵、魏六国相印,吓得强大的秦国十数年不敢东视。5-6

序言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百年名校的风雨沧桑,荣辱沉浮,离不开那些曾在这里谈经论道的先贤大师。他们或寒窗苦读,学成于清华;或培桃育李,授业于清华。

百余年来,清华大学培养了无数国之栋梁,遍及多个领域。这其中,有很多修心养性的淡泊之人。他们不慕名利,不求闻达,这其中诸如顾毓琇、钱钟书、季羡林等,他们或者是佛学大家,或者是文坛巨擘,置身浮华之世,却能坦然待之,其修养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修心,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修心。因为心是一切罪福的种子,任何一个人的苦乐、升沉,都是由心决定的。人生在世,难免会流于俗而心生痛苦,困于惑而心生茫然,如果不修心,就有可能一直痛苦、茫然下去。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位花匠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葡萄树。这年,葡萄树上结满了葡萄。花匠非常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心情。

花匠把葡萄送给一位商人,商人尝了一个说:“真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商人坚持把钱付给了花匠。

接着,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官员,官员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了花匠一句话:“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

后来,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美丽的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警惕,看样子他很不喜欢花匠这么做,

花匠很困惑,觉得自己仅仅是想让别人分享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没想到大家都怀疑自己抱着不同的目的。这时,旁边走来一位过路的老人,花匠把葡萄送给他一些。老人尝完后,对花匠说:“谢谢!你种的葡萄很甜。”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位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

佛说,你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自身就是什么样子。如果你觉得世界乱了,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已经乱了。一味地感叹人情淡薄的人,只是因为自己变得“薄情寡义”了。很多时候,我们本来抱着一颗单纯的心与人交往,就如故事中的花匠一样,而别人却总是用各种猜测和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正如故事中的商人、官员等人一样。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修心的目的。懂得修心,我们就会少一些势利,少一些猜疑,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慈爱。

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享受生活是一种境界。正是如此,我们不必自怨自艾,更不必为葬花而落泪,为扫叶而伤情,感时光之消逝,叹年华之老去。在这轮转不止、消长更替的世间,心若无尘则天地宽。心,就是人生的种子。

一位小沙弥刚吃完一颗山杏,正在他准备把杏核随手丢掉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他说:“对果树来说,果核就是它的心脏,不要随手把核丢了,将它种在泥土里,第二年就会唤醒

 一个涅椠的再生梦。”

小沙弥把那个杏核埋在了寺院的角落。一两个月之后,杏核真的发芽了,还长出一片片心形的小叶子。小沙弥欣喜万分,他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完,微笑着对小沙弥说: “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使树木再生,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深思片刻,似有所悟地说:“我认为是人心。”

老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对人来说,心就是生命的种子,将它播种在佛教里,就能生成一棵菩提树;将它播种在艺术里,就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很多人却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将自己的心丢掉了……”

可见,心不修,则万事不成。心,是成就一切的根!

世界上,改变命运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蕴藏着三种力量,一是心魂的力量,二是心态的力量,三是心智的力量。这三种力量是一个人内在的支撑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种强者之魂,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北大的“兼容并包”,清华的“厚德载物”,这都是魂。

然而,不幸的是,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已经在忙碌的生活和纷乱的心绪中迷失了自我。这正是我们需要修心的原因。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让大家在纷乱之中寻得片刻清静,在迷茫之中看到依稀方向,在忙碌之中偷得半日闲暇。

在清华大学,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修心讲座,无数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都在这里讲解过修心的要诀,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聆听他们的声音,进行一场简单而又不平凡的修心之旅。

书评(媒体评论)

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潘光

快乐的人生,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钱钟书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饼绝不会自己从天上掉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羡林

要能活到150岁的话,肯定是人的生活质量更高更快乐;能够活出自然给予我们人类最极限的状态,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对我来说,活在当下,活得高兴就行。

——张朝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清华听的12堂修心课/在北大清华听讲座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10136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3103285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