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生态批评的多维度实践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九章:靠前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对副词研究的回顾;第三章阐述副词语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四章是语用视角下副词的类别研究;第五章是语用视角下的副词语义指向分析;第六章是语义指向与语用视角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第七章阐述副词及其指向成分的语音学研究;第八章讲述语用歧义的形式化及副词语用研究的跨语言应用启示;第九章是结语。 作者简介 唐建南(1977-),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宄方向为美国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迄今为止,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语研究》、《外国文学》等靠前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完成.人文社会科学研宄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1项。本书为人文社会科学研宄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52021)与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0692)的阶段性成果。 目录 章 生态批评的地方维度 节 生态批评中的地方研究 第二节 立足地方的生态世界主义 第三节 《动物之梦》中的环境正义与地方伦理 第四节 《小镇畸人》中“地方感”的失落 第五节 《豆树青青》和《天堂猪群》中的地方家园 第二章 生态批评的身体维度 节 生态批评中的身体研究 第二节 《癌症日记》中的身体、自我与环境 第三节 身体化经验角度论《动物之梦》中的记忆书写与自我建构 第四节 《纵情夏日》中食物链的生态智慧 第三章 生态批评的性别维度 节 生态批评中的性别维度研究 第二节 重构生态女权主义视域中的“身体” 第三节 生态女权主义视域中的《毒木圣经》 第四节 《一只白苍鹭》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乌托邦 第五节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有声胜无声 第四章 生态批评的种族维度 节 生态批评的种族维度研究 第二节 生态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毒木圣经》 第三节 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卑劣灵魂》 第四节 《鳄鱼部落》中印第安人的生态文化危机与出路 第五章 生态批评的电影评论维度 第—节 生态批评的电影评论研究 第二节 《Hello,树先生》中的栖居梦 第三节 生态寓言电影《老雷斯的故事》中的“双刃剑” 第四节 《马达加斯加》中荒野的呼唤 第六章 生态批评的教育维度 节 生态批评的教育维度研究 第二节 悬疑故事《圆锥体》的生态教育意义 第三节 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教育 结语 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与人文环境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生态批评的多维度实践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唐建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3005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000 |
| 出版时间 | 2016-07-01 |
| 首版时间 | 2016-07-01 |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31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