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五纵队/美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明威编著的《第五纵队/美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收录了作者的一个剧本《第五纵队》,以及《告发》、《蝴蝶与坦克》《在山岗下》和《桥头上的老人》四篇小说。这几部作品描写的都是有关西班牙内战的故事,具有典范性、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经久不衰。

内容推荐

他曾迷恋战争,但战争却令他迷惘。他要求自己做一个硬汉,却又时时感觉到脆弱。只有文学是他永恒的爱人,他用了一生去追求。他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海明威编著的《第五纵队/美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收录了他的一个剧本《第五纵队》,以及《告发》、《蝴蝶与坦克》、《大战前夕》、《在山岗下》和《桥头的老人》五篇小说,这几部作品描写的都是有关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故事。

目录

哀在西班牙战死的美国人(代序)

剧本

第五纵队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小说

告发

蝴蝶与坦克

大战前夕

在山岗下

桥头的老人

重译后记

试读章节

这位法国人断然脱离这次进攻,带着非凡的庄严,而我了解他,他是个好汉。但是,作为一名兵士,这些监督作战的人竟然追捕他,而他决心逃避的死亡,却在他登上山岗,既无流弹又无炮击,最后走向河边的时候,还是临到了他头上。

“而那些。”埃克斯特雷门杜拉对我说,向战地宪兵点了点头。

“是战争,”我说,“在战争里,纪律是必要的。”

“但是生活在这种纪律下面,我们就非死不可?”

“没有纪律,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会死的。”

“有这样的纪律,也有那样的纪律。”埃克斯特雷门杜拉人说,“听我讲,二月里,我们在这儿就在这块现在我们呆着的地方,法西斯发起了进攻。他们从你们国际纵队今天要占领而占领不到的那山头把我们赶了出来。我们退到这儿,到了这座山岗。国际纵队开上来占领了我们前沿的阵地。”

“我知道这一切。”我说。

“但是你不知道这一点,”他怒冲冲地说下去,“有一个我同省来的毛孩子,在轰炸中害怕了,所以在自己手上开了一枪,这样他可以下火线,因为他害怕了。”

其他的兵士现在都在听他说话,有几个还点点头。

“有些人把伤处包扎一下,立刻重回火线,”埃克斯特雷门杜拉人接着说下去,“这是正确的。”

“对,”我说,“那就应该这样做。”

“那就应该这样做,”埃克斯特雷门杜拉人说,“但是这个毛孩子把自己伤得很厉害,骨头全打碎了,而且手术时感染了,他的手不得不锯掉。”

 有些兵士点点头。

“说下去,告诉他全部的。”有一个人说。

“也许还是不说下去得好。”那个剃平头,满脸胡髭自称为指挥员的人说。

“说下去是我的责任。”埃克斯特雷门杜拉人说。

那个指挥的人耸耸他的肩头。“我也不喜欢这样,”他说,“说吧,那么。可是我不喜欢听这些话。”

“打从二月起,这毛孩子就留在山谷间的医院里。”埃克斯特雷门杜拉人说,“我们这儿有些人在医院里见过他。大家说医院里人人都喜欢他,他也做那些一只手的人能干的事情。他从来没有被捕,也没有什么事给他一些精神准备。”

那个指挥的人一一句话也不说,又递给我一杯酒。他们全在细听,就像不会读书写字的那种人听别人讲故事那样。

“昨天,白天结束的时候,就在我们得知要来次进攻之前。昨天,太阳落山之前,正在我们想今天还是和别的日子一样,他们把他从平地那面带着走上山峡间的小路。我们正在做晚饭,而他们把他带来7。他们只有四个人。他,孩子巴柯,还有那两个你刚才见到的穿皮衣戴便帽的人,还有纵队的一个军官。我们看着这四个人广起从峡道间爬上来,我们看见巴柯的双手并没有缚在一起,也没有看见他被捆起来的样7。

“我们一见他就都围拢来说:‘哈罗,巴柯。你好吗,巴柯?一切都好吗,巴柯?老朋友,老相好巴柯?’

“接着他说,一切正常。一切都好就只有这个一一他给我们看了这只断手。

“巴柯说:‘那是个卑怯和笨拙的事情。我很懊悔做了这件事,但我试着用一只手做些有用的事情。我要用我的这只手为主义尽力。’”

P170-171

序言

今晚死者们冷冷地睡在西班牙。雪花吹过橄榄树丛,纷飞在树根间,堆积在立着小墓碑的土堆上(如果还有时间立墓碑的话)。在冷风里橄榄树是疏落的,因为下半截的枝条,曾被砍去掩护坦克了,而死者们冷冷地睡在耶拉玛河上的小山间。那个二月是寒冷的,他们就在那儿死去,自此以后,死者们便没有注意过季节的变换。

现在已是两个年头了,自从林肯纵队沿着耶拉山地固守了四个半月之后,到如今,美国的第一位死者早已成为西班牙土地的一部分了。

今晚死者们冷冷地睡在西班牙,他们整个冬季都会冷冷地长眠,因为土地和他们躺在一起。但是到了春天,雨水会使得土地再次温馨起来。风会从南方柔和地吹过群山。黑黑的树会复苏过来,带着碧绿的叶子,而沿着耶拉玛河的苹果树会开遍花朵。这个春天,死者们会感到这土地又开始活了过来。

因为我们的死者现在是西班牙土地的一部分,而西班牙的土地永不会死亡。每个冬天看起来它会是死了的,每个春天它会再活过来。我们的死者会永远和它一起活着。

只因为土地永不会死亡,那些从来就是自由的死者也不会再被奴役。在我们那些死者们躺着的土地上工作的农民们,明白这些死者为什么死。在战争里,他们有时间学习这些东西,且使他们长忆不忘。

我们的死者活在西班牙农民的、西班牙工人的、和那些信仰且为西班牙共和国斗争的最善良、朴实、诚恳的人们的心坎和脑海里。而我们的死者在西班牙的土地里睡一天,他们也会和土地长存,没有一种暴政会在西班牙流行。

法西斯蒂也许会蔓延全土,用从其他国家运来的一吨吨钢铁,冲开了道路。他们可以因为得到叛徒和孱头的帮助而推进。他们可以毁灭城市、农村,设法奴役人民。但是你却不能使任何一个人甘受奴役。

西班牙人民会再站起来,像他们以前反对暴政那样站起来。

死者们却不需要再站起来了。他们现在是土地的一部分,而土地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因为土地会永远忍耐。

它会活得比一切暴政更为长久。

从来没有谁比那些死在西班牙的人更庄严地进入土地,那些庄严进入土地的人们,早已成为不朽的了。

后记

仔细校完了全部誊清稿件,心里泛起了一阵释然之感。

两年多来,这部海明威当年在西班牙内战马德里围城中所写的剧本和故事合集,成了我的心病。施蛰存同志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把《蝴蝶与坦克》一书编入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花洲文库》中,我当时轻率答应了。但在我重新阅读旧译时,不禁为之脸红。

《蝴蝶与坦克》一书收集的几篇小说,都是我在3。年代末在香港及40年代初在重庆刚开始学习翻译时的习作,以我当时对海明威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从事翻译已属勉强,以之出书,更欠考虑。四十年后的今日重读原著,对证译文,方知昔日的笔下,只及皮毛,而未能深入神髓,因此将全部译文重新修订,但也难以保证确已得到神髓。我翻译《蝴蝶与坦克》时,还未见到海明威写西班牙的内战最后一篇《在山岗下》,此次为校订译文,曾请在美国的老友董鼎山兄觅得海明威的写西班牙内战的全部作品,才得到《在山岗下》的全文,因增译以补前之所缺。

至于《第五纵队》这个剧本,也是当年在重庆时曰帝轰炸及酷热中翻译的。记得彼时应云卫同志在重庆创立中华剧艺社,因国民党反动派对于上演国统区进步剧作家的剧本,诸多留难,所以要我译一个外国剧本作为无戏准演时的后备。凑巧当时我得到海明威的《第五纵队》一书,内容颇适合于彼时彼地的形势,便加以违译。施蛰存同志原意只要我译的《蝴蝶与坦克》一书,而我觉得《第五纵队》虽然是个剧本,但讲的故事与《蝴蝶与坦克》中各篇小说一样都是写西班牙内战的,所以得到他的同意,把《第五纵队》也加了进来。

《第五纵队》的原译本是我印刷出版的第一本书。当时收入徐昌霖同志主编的《新生戏剧丛书》里。我曾经保留了一本,但十年动乱中散失不知所终,这次就只能全部重译。虽然后来黄宗江同志为我觅得一本当年旧译,但我发觉旧译颇多疏漏,决意弃之不用。因此,此书中《第五纵队》的译文是全部新译的,可能与旧本有不少出入之处。不过译文有所改进而已。

西班牙内战开始,海明威激于义愤,在美国筹措了美金四万元,购买了几辆救护车,去支援困守在马德里的政府军。为了还清这笔费用,海明威曾几次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战地记者赴马德里采访战地新闻。1937年他在马德里围城中逗留了好些时候,除了拍摄新闻纪录片《西班牙大地》外,写了他唯一的剧本《第五纵队》,并自1938年中在美国《老爷》杂志上发表了《告发》(1938年11月)、《蝴蝶与坦克》(1938年lZ月)和《大战前夕》(1939年Z月)三篇有关马德里却柯特酒吧中战时生活的故事。

海明威在《<第五纵队>与最初四十九个短篇小说》一书的前言中,曾谈及他写作《第五纵队》一剧的经过。他说:“这个剧本是在1937年秋天和初冬时写成的,当时我们正期望一次大反攻。这一年,中央前线的部队计划了三次重要的反攻。其中之一在勃罗奈一带进行。这一战役起初打得很漂亮。但以血战和不分胜负告终,我们于是等待其他两个反攻计划之一的开始。不过这两次反攻始终没有实现,就在我们等待的期间,我写了这个剧本。

“每天,我受到从勒迦奈和珈拉毕特丛山间的大炮发射过来的轰击,而我则在佛罗里达旅馆中写剧本,我们住在那里,工作在那里,也在那里为三十发以上重磅炮弹所击中。所以,如果这不是一个好剧本,也许因为周围的情况使然。如果这是一个好剧本,也许是这三十多发炮弹帮助了写作。

“你到前线去,最近处离旅馆只不过一千五百码。剧本的原稿经常塞在卷成一捆的床垫里。一旦你回到旅馆找到你的房间,发现原稿并未损失,你就不胜庆幸了。这个剧本的原稿经过誊清寄出马德里,已经是蒂鲁尔失陷的时候了……”

如今重读这个剧本,我认为读起来还不错,姑且不论演出时又将如何,所以我决定将这个剧本收入这本小说集里。这就又增加了一个故事,而使这书中的故事与现实更为接近些。今后也许还会有人演出这个剧本的.

这一剧本取名为《第五纵队》,是因为根据1936年秋天叛军的宣告,他们有四个纵队向马德里进军,而在马德里城中的叛军同情人,便从后方袭击马德里的保卫者,则成了他们的第五纵队。如果第五纵队内的多数人如今都已在战争中死去,这些人是并不亚于在其他四个纵队中死去的人,他们是同样凶险、同样决心一死的。

曾经有人因海明威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简单地把他视为民主斗士或反法西斯英雄,这实在是一种对海明威的讽刺。老实说,过去我也是这样看待他的,逐渐我却产生了怀疑。如今离海明威故世已整整二十年,他的传记发表了,他妻子玛丽.威尔什所写的回忆录《事实真相》出版了,今年他的书信选集也印行了。从这些著作以及其他有关的批评论文里所显示的海明威,和他作品里所表现的哲学观点,我们不难把二者合成一个本色的海明威。他可以说是一个自封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却是游离子现实世界的。海明威写西班牙内战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最足以代表他对西班牙内战的态度。

本书里所收集的故事,仔细读来。你总感到这些以第一人称写的东西,似乎缺少一些什么。故事不能说不动人,艺术上也不能人,因此,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个旁观者。我以为在这本集子里,真正对海明威有切肤之感的文章,只有一篇,那就是我以之为代序的《哀在西班牙战死的美国人》。在这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里,海明威以诚挚的语言,动人的笔触,哀悼那些反对法西斯、保卫马德里民主政府的死者们。可是,海明威为之悲痛关切的是去支援西班牙人民斗争的美国人,而不是为了自己求解放的西班牙人民。

也许读者们会讪笑我的出尔反尔,过去把海明威奉为斗士、英雄,而现在又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向,把他视作一个冷漠得可怕的旁观者。但我在看待这一事件和人物的过程,正说明历史发展对我所起的作用。如今我已看出海明威的弱点(即使看得不正确),而不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我想这是对不起读者的。

那么,我又为何厚爱于海明威,而还要重译他的戏剧和小说呢?这里有我对海明威的偏爱,也有对他艺术的倾倒的因素在内。

1936年西班牙内战开始,我视西班牙人民掀起全世界争民主的浪潮为人类的希望。那时中国正在遭受日帝的侵略,我认为西班牙人民的斗争,也就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因此我的身心经常为西班牙内战的形势所左右,政府军推进一个山头或马德里的一条街,我为之欣喜;他们的后退一步,我为之忧愁。到了1937年,我偶然在书店里买到一本厄普顿.辛克莱所写的《不许通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关保卫马德里的小册子,我读了又读,为之流泪,为之振奋,而且更坚定了我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其时,曰帝在华北发动了七七事变,而后战火又蔓延到上海,八一三的炮声揭开了中国的抗战,无形中就把西班牙内战和中日之战联系在一块了,中西两国人民都是国际法西斯主义的牺牲者。我一有空暇就翻译《不许通过》,我想这是本对我国抗战有帮助的文字。但在1938年初,我以一个偶然的机会,竟到了香港。虽然我人到异地,但中国军队退出上海后,日帝在闸北所燃起的熊熊大火,始终在我的胸头燃烧着。有一天,我在香港摆花街的一家小书店里看到了海明威的小说《告发》,我为小说的故事所感动,以后我又得到了其他两篇小说,我决心把它们翻译出来,因为这样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鼓舞中国人民抗战,也是有好处的。

我爱上了海明威,其实那时我仅仅读过这三篇写马德里却柯特酒吧生活的小说,至于读他另外的作品,则是在1941年到重庆以后的事了。海明威是个文体家,他的行文非常简洁、质朴,他排除了一切用以渲染故事中人物情绪与行动的华丽辞藻。他要读者直接从人物的语调里把握人物的情绪和必须的行动,他不愿以作者的身份对故事中人物横加限制或渲染,或在文字上浓得化不开,从而影响读者;他要求读者从他的白描手法里,直接去体味或推想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感受。这就给予他的作品以一种独特的具有艺术魅力的风格。他在行文中对于使用形容词句可以说是最吝啬的了,他全力集中于人物的对话,从对话中透出人物的情绪与行动的变幻、气氛的浓淡。评论家认为他的散文一扫19世纪小说家那样冗长繁琐的文风,而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如以《哀在西班牙战死的美国人》一文而言,他只写了躺在西班牙土地里的死者,用“冷冷地”三个字便寄托了他对于这些死了的英雄们以无限哀思,令人感动,令人怀念。这也可看出他炼字的功力了。这种惜墨如金的笔触,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揣摩的。而这本集子里的故事,虽已成陈迹,海明威毕竟反映了当年西班牙人民为保卫民主传统而流尽鲜血的史实,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事业,也还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我还是加以重译出版。

也许这只是我的怀旧病,但愿我没有白费时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五纵队/美国文学经典/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明威
译者 冯亦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9271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2014072420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美国文学经典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