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洞见与责任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爱利克·埃里克森著的《洞见与责任》中,作者通过六篇论文探讨了精神分析之洞见的涵义。主题包括: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心灵只能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伙伴关系中被研究的发现;临床证据由主体和客体的独特混合组成;同一性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也会影响社会;自我的形成和机构、传统之间的关系。埃里克森同时讨论了道德的起源,并把精神病学看作通往自我意识的旅程的西方版本。 作者简介 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6.15-1994.5.12),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其一生中很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以及身份认同危机的概念。尽管埃里克森甚至都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但由于其洞见之深和学识之广,因此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破格聘用为教授。前靠前精神分析协会罗伯特·沃勒斯坦曾经说道:“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没有一位心理学家比埃里克森对其所处的时代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此外,在一项于2002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上的调查报 告中,埃里克森在“20世纪很伟大的100位心理学家”中高居靠前2位,足见其影响之深。 目录 第一章 第一位精神分析学家 第二章 临床证据的本质 第三章 当今时代的身份认同和迁移 第四章 人类的力量与生命的周而复始 第五章 心理现实与历史真实 第六章 新洞见下的黄金法则 参考文献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洞见与责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Erikson) 著;罗山,刘雅斓 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328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62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