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刑事诉讼程序条文理解与适用对照 |
内容 | 内容推荐 现实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许多司法实务工作者在理解法律和司法解释方面,客观上是需要借助一些解读、释义一类读物和培训的。对此,《刑事诉讼程序条文理解与适用对照【一法二释一规定】》持支持立场。但是必须申明的是,任何事情总是利弊集于一身,真理的步伐过快同样会走向反面。法律和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的,在适用时是不容许掺杂学理和学派影响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公正不可撼动的底线,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是法律适用的依据。一知半解和深谙,区别何止于天壤?对于法律中确实容易产生歧义或者言犹未尽的条文,以及确实需要司法实务部门延伸适用的情况,部分不错法院采取了制定指导意见的方式,或者法官集中讲解、个别指导和培训的方式,加以完善、弥补。这类现象的存在很客观,可以说是一个过程性质的问题。首先,对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客观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共性问题,不错法院以指导意见方式解决,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应当以不突破立法原意为底线;其次,对于条文在逐条和全篇的理解方面,*可靠的方式还是由法官个人熟读千遍为宜,有关培训、讲解、答疑,仅供参考、对照。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广大公检法人员、律师都能自觉和准确理解、适用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无疑司法公正的进程将会大受裨益。除理解环节外,还有一个与此紧密相关的实践运用环节。理解精准、到位了,适用方面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我本人倾向主张,在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方面,为了准确、正确的目标,需要对个案进行推敲和研究,以便找准对接点;为了保持个案的客观“个性”,也应当允许法官、检察官有限度地“个性发挥”,把握好适用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伴随时间流逝而提高审判水平。 作者简介 宋云超,男,1968年生,山东省掖县人。法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中国政法大学靠前法学院民商法博士课程进修班学习。律师、编剧、自由公益人,哈尔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成功办理多起刑事案件、民行案件,所著文章被频繁引用。 目录 《刑事诉讼程序条文理解与适用对照:一法二释一规定》无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刑事诉讼程序条文理解与适用对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云超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2190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54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首版时间 | 2017-06-01 |
印刷时间 | 2017-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5.218.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